世赛巅峰对决,这些广东小将为什么能站上C位?

南方评论
+订阅

文|吴三川

在刚刚闭幕的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上,广东共派出27名选手参加23个项目比赛,最终交出一张13金5银1铜3优胜的成绩单。

世界技能大赛又被称为“世界技能奥林匹克”,是最高层级的世界性职业技能赛事。

在近7届世赛中,广东一直“稳定发挥”,累计斩获35金、16银、14铜和26个优胜奖,可谓妥妥的“奖牌大户”。

(一)

“心心在一艺,其艺必工。”

这群闪耀里昂的广东小将,无不经历了千军万马,经受了千锤百炼——

它关乎精度,如精细木工项目精细到“丝米级”,榫头和榫眼必须完美匹配;

它关乎速度,如时装技术项目其中一个模块就要求,选手在1.5个小时内立裁出正面与原图一致的款式;

它关乎全面度,如数控铣项目专业性极强,从图文标识、参数设置,到工件安装、程序执行,一点链子都不能掉……

每一个细节都一丝不苟,每一次操作都力求完美,这是巅峰对决的应有之义,也是对工匠精神的最好诠释。

(二)

产业出题目,赛事作文章。

纵观历年世赛项目,一个直观的感受是,非常贴近产业实际,具有很强的前瞻性。

园艺、烘焙等传统项目自不必说,云计算、自主移动机器人等前沿科技领域,显然是瞄准了经济转型升级的方向。这从广东今年的参赛项目中也可见一斑。

人才特别是技能人才的培养,并非一朝一夕之功。

不难想见,这些项目之所以能创造佳绩,不仅得益于完备的世赛培养体系,也离不开良好生态的孕育,印证了广东智能制造产业的硬实力。

(三)

相对于竞技体育赛事,世赛的关注度还有些小众,但其意义之深远丝毫不落下风:

一是“风向标”,最领先的理念、最先进的技术、最前沿的标准,为行业创新发展提供了清晰导向;

二是“磨刀石”,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参赛者有望踏上成长的“快车道”,从“小鲁班”走向“大国工匠”;

三是“孵化器”,通过以赛促教、以赛促建,提升整体育人效能,让非参赛选手也能享受世赛成果的转化;

四是“磁力场”,让技能人才站上C位、站稳C位,让人看到“哪怕是一颗螺丝钉,‘拧’到极致也是‘世界冠军’”。

(四)

良禽择木而栖,骏马期乎千里。

今年年初召开的全省高质量发展大会强调,“要视人才为珍宝”,“让广东的人才金字塔‘塔基更实、塔身更强、塔尖更高’”。

无论是赋能新质生产力发展,还是坚持“制造业当家”,抑或是促进高质量充分就业,一支素质强、结构优的“技能粤军”必不可少。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技能人才总量达到2019万人,其中高技能人才达到722万人。

壮大人才“蓄水池”,有数量还要有质量,让更多知识型、创新型、复合型技能人才喷涌而出,世赛只是其中一环。

从率先落地实施“新八级工”制度,到公布2024年第一批首席技师名单,再到出台全国首部技能人才发展地方性法规;从表彰优秀典型,到深化产教融合,再到支持技能人才直接落户……

近年来,广东先后出台多项政策,亮出了“真情实意”,也拿出了“真金白银”,把求贤若渴打在了“公屏”上。

(五)

告别法国里昂,世赛进入“中国时刻”。

犹记得,在多年前的中国之行中,世界技能组织前主席杰克·杜塞尔多普曾如此评价:“这是一扇通往未来的窗户”。

期待两年后的主场作战更加精彩,见证这扇窗户越开越大,技能成才之路越走越宽。

编辑 佘余
校对 蒙骏鸿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