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频|DNA动了!广东省非遗馆中秋“古琴之夜”奏响鹅潭

南方+

02:08

广东省非遗馆中秋“古琴之夜”奏响鹅潭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湾区圆月皎皎,三江琴音袅袅,琴音与满月交相辉映。9月16日晚,“我们的节日——月盈清音中秋古琴展演”在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馆(以下简称“广东省非遗馆”)非遗剧场拉开帷幕。

活动现场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展演围绕“承·国风”“融·同辉”“圆·和鸣”三个篇章依次展开,通过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跨界演绎,将古琴艺术、太极拳、中国书法等中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项目创意融合,共同擦亮中国走向世界的“非遗名片”。

这是一场陶然忘机的视听盛宴,也是一场穿越时空的文化对话。主办方介绍,展演不但展现了古琴艺术的深厚底蕴,更体现了大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代社会的活力与价值。

余音绕梁演绎大国之风

古琴源远流长,五千年的口述流传史和近三千年的实物考证史,使之成为中国文化的象征符号。第一篇章以“承·国风”为题开启古琴艺术“寻根”之旅,带观众感受大国之风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领略古琴本真。

在古琴艺术(岭南派)省级代表性传承人谢东笑的带领下,“修竹琴舍”团队带来了《南风畅》《诗经·鹿鸣》《碧涧流泉》等经典曲目。在《南风畅》的琴声中,仿佛听到了先民对“南风”的赞颂与期盼,感受到了古人的智慧与情怀。

活动现场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随着弦歌《诗经·鹿鸣》响起,听众们的思绪仿佛穿越千年,感受到风雅颂时代的那份质朴和真挚。琴箫合奏《碧涧流泉》又如一股清流,洗尽尘嚣,令人沉醉于山林间的幽静与自在。

谢东笑介绍,《碧涧流泉》是岭南古琴代代相传的名曲,充分体现古人“天人合一”的文化理念:“《史记》曾记载‘三百五篇,孔子皆弦歌之’,相信这是对《诗经》最好的演绎方式。”

第二篇章“融·同辉”同样精彩纷呈。太极剑随《鸥鹭忘机》起舞、书法与《梅花三弄》对话、粤曲共《彩云追月》唱和……非遗跨界合作带来的融合节目,使观众既能欣赏到千年古琴的精妙与深邃,更能感受岭南非遗“双创”的当代新生。

活动现场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太极拳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陈娟告诉记者,这次演出是太极剑与古琴跨界的首次尝试,两者都有虚实分明的相通之处。“书法与古琴同样具有柔中带刚的特点,两者融合演出让观众更好感受与古人相通的精神。”书法家张帆说。

琴瑟和鸣共谱“湾区同心”

随着脍炙人口的《彩云追月》响起,袅袅余音再次撩动湾区人心中的文化DNA。“这也是我们粤曲与古琴的首次合作,没想到两种非遗的相遇如此和谐,给我们带来不少惊喜。”广东粤剧院青年演员谭清怡说。

活动现场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古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的悠扬旋律,随着稚嫩的童声朗诵传来,同样勾起无数观众望月怀人的情感共鸣。广东省朗诵协会理事刘禹辰介绍,苏轼《水调歌头》是写给弟弟苏辙的作品,诗朗诵也通过大人与孩子共创完成,更好体现文化传承的意义,“让孩子们跟着古琴朗诵也是一次创新尝试”。

“高山流水遇知音”,“修竹琴舍”王一萌、李贞莹携手演绎的古琴二重奏《高山·流水》,则以琴音描绘一幅古朴幽静的水墨山水画,带领观众感受伯牙子期那份传唱千古的知音之情。

活动现场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电影配乐《沧海一声笑》的压轴登场,更引起观众阵阵热烈掌声。这首源自香港电影《笑傲江湖》的经典之作,出自著名填词人黄霑手笔。他巧妙地将中国传统音乐“宫商角徵羽”的五音排序,演化成旋律起伏、朗朗上口的小调,配上豪情满怀的歌词,超脱世俗的洒脱之情扑面而来。

活动现场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月盈清音中秋古琴展演执行导演张悦晟表示,以《沧海一声笑》作为整场演出的动人终章,不仅诠释了“湾区一家亲”的温馨情感,也将更进一步抒发“湾区心连心,文化共辉映”的美好愿景。

活动现场  南方+ 仇敏业 拍摄

主办方介绍,“我们的节日——节庆‘叹’非遗”中秋系列活动也将在中秋当天继续上演。未来,广东省非遗馆将以带来多元化的活动盛宴,使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新时代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更好满足人民群众的美好生活需求。

相关阅读

迎中秋,“叹”古琴,多项人类非遗联袂亮相广东省非遗馆

【采写】南方+记者 杨逸

【拍摄】南方+记者 仇敏业

【剪辑】南方+记者 金镝

编辑 余佩 彭奕菲
校对 何翠莹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