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揭牌三年来,全力构建一个便利澳门居民生活与就业的新天地。在这一背景下,医疗作为民生之基,其发展备受瞩目。
2024年1月起,横琴医院由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全面接管运营,标志着横琴医疗水平的又一次飞跃,琴澳居民将享受到更为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近日,随着合作区“新家园”主题媒体行活动深入展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以下简称“广医一院横琴医院”)作为合作区内的首个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成为了媒体关注的焦点。
合作区民生事务局局长黄宇杰表示,截至2024年7月,合作区有公立医疗机构4家,民营医疗机构45家,其中澳门独资医疗机构3家、合资医疗机构5家,为琴澳居民提供了多元化、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选择。
其中,广一医院横琴医院作为合作区唯一的三级甲等医院,是合作区医疗事业发展的重要载体。
近年来,广医一院横琴医院加快建设,成功入选第五批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引入钟南山院士领衔的“院士大查房”分会场项目、何建行教授胸部肿瘤与肺移植团队工作室、国家呼吸医学中心张挪富教授团队等国家级知名专家团队和项目,与澳门离岛医院纵深推进琴澳区域性医疗中心建设,推动合作区医疗水平不断迈上新台阶。
广医一院横琴医院执行院长戚德峰介绍,目前,广一医院横琴医院正于过渡院区运营,有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常驻专家50人,柔性项目派驻60多人,实现总院职能管理部门、临床医技部门“同质化”“一体化”延伸管理,并设有21个临床专科和6个医技医辅科室,以呼吸内科、胸外科、重症医学科、泌尿外科、中医科等优势特色学科为引领,突出“大专科,小综合”特色。
“今年上半年,医院的就诊人数超过9.1万人,其中澳门居民达到6000多名。”戚德峰说,广医一院横琴医院多措并举,进一步提升了医疗服务水平,比如目前医院已经应用何建行教授团队首创的“元宇宙”术前定位系统和“裸眼3D”手术系统,实现术前无痛无创就能实现精准定位。同时引进了国家呼吸医学中心专家团队研发的肺结节影像咨询云平台,以及多项呼吸系统领域具有国际前沿的先进诊疗技术,还助力合作区开展“肺健康计划”“睡眠检测计划”“两癌筛查计划”,提高了多种疾病的早期筛查率。
在加强产学研转化方面,广医一院横琴医院与澳门、香港的高校和医疗机构开展实质性合作交流,与澳门科技大学医学院、科大医院以及澳门中医药学会等机构签订了合作协议。
戚德峰表示,不久,广医一院横琴医院新院区投入使用后,将进一步提升医院的服务能力和水平,为琴澳居民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据了解,新院区占地面积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9.1万平方米,计划设置床位1000张,预计2026年逐步投入使用。
当下,合作区不断探索与澳门医疗融合的新路径,通过一系列创新举措,为澳门居民在内地就医搭建起便捷、高效的桥梁。
合作区积极构建跨境医疗合作体系,不仅成功建立了跨境门诊转诊工作机制,还大力推动跨境医学影像结果的互认。
今年5月,一名澳门居民便亲身体验到了这一便利,他凭借澳门卫生局送外诊治介绍函及当地医疗机构的影像资料,顺利转诊至广医一院横琴医院,接受了进一步的诊疗服务。这种无缝衔接的转诊流程,体现了合作区医疗服务的高效与便捷,更彰显了琴澳两地医疗合作的深度融合。
此外,首批296种澳门药品目前已获批在合作区指定医疗机构使用,合作区更助力广医一院横琴医院积极申请“港澳药械通”定点医疗机构,引进国际尖端药品和医疗器械,让澳门居民在横琴用上熟悉的药品。
澳门居民在广医一院横琴医院还可以享受国家医保的集采政策,例如一些在澳门价格非常高的抗肿瘤药物,来横琴就可以享受更便宜的价格。“我们争取把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横琴医院,打造成为澳门的第三家公立医院。”戚德峰说。
为营造趋同于澳门的基础医疗服务,合作区还通过完善政策法规等措施,为澳门医疗人员跨境执业提供便利。
2023年,合作区正式实施《澳门特别行政区医疗人员在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执业管理规定》,允许符合条件的澳门15类医疗人员,在合作区范围内医疗机构提供医疗服务。
作为跨境执业代表,澳门中医师高嘉莹分享了她在合作区执业的经历和感受。“2021年底,我来到横琴进行短期执业,新规出台后,为我们在横琴执业提供了更便利的条件。从今年开始,我固定每周都在广医一院横琴医院出诊。”
她表示,越来越多的澳门居民选择来横琴医院就诊,主要是因为这里的检查方便、配套设施全面且就诊体验较好,“除了坐诊,2022年我还参与了合作区一个科研工作站的中医药方面的科研工作。我希望通过在横琴执业和科研等经历,进一步拓展自己的视野,能够更好地为琴澳医疗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一系列举措的实施,不仅提升了澳门居民在合作区就医的满意度与获得感,更为琴澳医疗合作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动力。据统计,合作区成立以来,截至2024年7月,公立医疗机构为澳门居民提供诊疗服务累计超2.5万人次。
来源:横琴在线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