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引导,汕头生态殡葬渐成新风尚

南方+

9月13日下午,潮南区在区旗山墓园举行第三次骨灰免费集体树葬活动。共计169份逝者骨灰回归自然,将生命和树木融为一体,既保护环境,又让生命得到延续和升华。

“树葬、海葬是对传统殡葬习俗的重要有益补充。”汕头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汕头通过开展集体树葬、海葬等活动,让更多群众熟悉生态葬方式,树立起了文明殡葬新风。

“生态葬”渐成新风尚

海葬数从39份增长至超8000份

在生态殡葬中,汕头的海葬颇受广大市民群众所认可和接受。其中,澄海区海葬工作尤为突出,2023年遗体火化数量有一半以上参与骨灰海葬。同时,定期海葬无人认领的骨灰,年均海葬率超65%。目前,澄海区每周开展1—2次常态化骨灰撒海活动。

据统计,截至2023年底,汕头骨灰撒海数量累计超过13万份,海葬数量由最初的39份增长至每年超8000份。

潮南区在旗山墓园举行骨灰免费集体树葬活动。

潮南区在旗山墓园举行骨灰免费集体树葬活动。

从最初的鲜有问津,到渐成新风尚。汕头的殡葬改革是如何逐渐被大众认可的?这得益于政府的大力推动和政策的逐步完善,以及殡葬服务水平的提升。

俗话说,“无规矩难成方圆”。

汕头根据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和国家、省有关殡葬政策规定,相继制定出台了条例、规定和工作指引等。1997年,汕头市人大常委会批准通过《汕头经济特区殡葬管理条例》,为适应汕头行政区划调整后形势发展的需要,2004年修改为《汕头市殡葬管理条例》,其中明确规定:“死亡人员的遗体火化后,骨灰可以采取撒散大海、平地深埋不留坟头、植树等方式安葬。”

在开展殡葬改革过程中,汕头针对不同阶段出现的具体问题,适时出台有关政策文件,规范管理,推进工作,先后出台实施了《关于进一步强化部门殡葬管理职责》、《关于加强骨灰管理的通告》《市民政局等部门关于加强殡葬管理若干规定》《汕头市绿色生态安葬工作指引》等。

从2018年起,汕头市政府将骨灰海葬正式列为制度性工作安排,纳入财政经费年度预算。此外,澄海区制定出台骨灰海葬管理制度,实现骨灰海葬常态化管理。这些为扎实推进全市殡葬改革、有序推进骨灰海葬活动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提供“一站式”服务

“身后事”成为百姓放心事

“省民政厅对汕头市推行骨灰海葬给予大力支持和指导,厅领导多次到汕头进行实地调研指导,并多次下拨资金支持澄海区海葬码头升级改造。”汕头市民政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经过多年来努力,汕头骨灰海葬已逐渐形成独特品牌,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让“身后事”成为百姓放心事。

除了政策的指引和制度的建立,汕头也注重宣传引导,将每年4月定为“殡葬改革宣传月”,通过多种形式,大力宣传殡葬政策法规,倡导文明殡葬理念;同时充分发挥老人理事会的作用,组织村居老人进行广泛宣传,扩大骨灰处理生态化宣传教育面,把绿色殡葬宣传至千家万户。

汕头第46次海葬活动现场。

汕头第46次海葬活动现场。

在服务方面,汕头注重提供“一站式”服务和引导服务,把骨灰海葬作为惠及广大群众的一项社会公益事业。自2011年开始,全市实行骨灰集体免费撒海政策,费用由政府统一承担。自2018年开始,汕头以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第三方组织实施,丰富海葬活动流程,提升海葬活动参与度和仪式感,更好地满足群众丧葬需求。这些极大地调动了广大人民群众主动自觉参与骨灰海葬的积极性。

此外,汕头把安全放在首要位置,市民政局加强与公安交警、海事部门、环保部门、轮渡公司、公交公司等部门的沟通与协调,确保骨灰海葬的顺利进行。26年来,46次骨灰集体海葬活动平安有序,实现骨灰海葬的安全、环保、文明要求。

南方+记者 郑淼鑫

通讯员 胡凯华‌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编辑 吴夏晴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