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雕细琢打造国际化程度最高城区|前海扩区3周年特别走读
从前海湾畔远眺,“湾区新顶流”深中通道每日近10万车次往返于珠江两岸“半小时城市生活圈”的车辆川流不息。在其北侧,一个坐拥68公里海岸线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亦正被精雕细琢地建设着,并逐渐被世界认知。
周振就是众多建设者中的一员。2024年4月,他负责的西湾-前海湾慢行步道开通。“这条位于‘山海连城’滨海活力带上,北至金湾大道、南至欢乐港湾的慢行步道串联多个城市片区,可最大限度地提升居民生活环境质量”。
步道东侧,前海最核心的桂湾片区正高标准打造前海国际化街区样板,这里密布着前海大厦、前海国际人才港、华海金融中心、弘毅大厦、前海服务公寓等8栋甲级楼宇和1个公共商业休闲广场,将打造“可见可知可感”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便利外籍人士工作生活。
2公里外,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刚投入运营一个多月,副院长李贤新观察到,问诊者除深圳居民外,也有“北上”的香港民众,更有来自东莞、中山、珠海等周边城市患者,“意味着医院已开始服务大湾区居民”。
而这些新变化也标志着,《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下称《前海方案》)发布三年来,前海充分释放“扩区”强大规模效应,对标国际一流,从优化城市结构空间、高标准建设世界级商圈、高水平推进城市治理体系现代化、数字化转型等方面,正全力打造集山、海、林、城、岛、港、湾等元素于一体的国际化城市新中心。
目前,前海拥有1个国际机场、6个港口码头、5个对外开放口岸,1小时可达香港、澳门、广州;已建成4个国际化街区、10家国际化医疗机构、9所国际学校,成为中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区域。
在前海三湾片区,最国际化的地方无疑是桂湾,现代高楼建筑鳞次栉比,所有道路、建筑等重点公共场所中英双语标识全覆盖。2024年5月,前海全域在已建成招商街区、蛇口街区、会展新城街区、宝安中心区等4个国际化街区基础上,率先探路建设新模式,正式高标准打造深圳首个国际化街区样板。
该街区占地面积约65000平方米,打造“ITH+SPACE”活动空间和“HiQianhai”活动品牌。其中,前者位于前海国际人才港,打造国际商务人士社交活动大本营;后者则联动片区内各国际化企业机构组织,于每月第一个周六常态化举办系列品牌活动。
英中贸易协会华南区负责人涂怀颖便是组织者之一。该协会是1954年在英国成立的一家非盈利机构,已在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南京设立了五个办公室,主要服务英国企业和机构,并帮助中国企业出海英国。
“我们于今年3月正式入驻前海,每个月都会举办不同活动,邀请外籍友人参加。比如上月组织的第四期活动中,一位俄罗斯友人就围绕‘前海的艺术与娱乐’主题,详细介绍了前海从蛇口到宝安中心区,再到国际会展中心的美食、音乐、艺术和旅游休闲选择,视角独特,深受好评。”涂怀颖说。
涂怀颖认为,前海地理位置特别,与香港和其他大湾区城市联系紧密,且囊括国际会展中心和蛇口这两个与国际接轨的地方,再加之新城区的现代化设施和服务,可提供给外籍人士可见可知可感的环境。
事实上,前海也正在高标准建设桂湾、宝中片区商圈,已引进湾区规模最大的沃尔玛山姆会员店、香港新世界K11总部项目等标杆项目,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环境。“要想建成一个比较好的社群,区域自身的交通、餐饮、娱乐等条件缺一不可,许多外国人都期待看到前海形成国际化社群。”涂怀颖说。
“英国有非常多的企业和机构想要了解前海,通过展示前海的国际化元素和形象,可以吸引和鼓励英国企业前来。我们也鼓励会员企业先入驻前海,再通过这里去了解大湾区,进而进入内地市场。”涂怀颖透露,年内协会还将推出多个大型主题活动,包括第二届英国粤港澳大湾区大会等。
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国际化医疗、教育、文化等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是必不可少的功能配套。
在前海建设国际化医疗创新示范区、国际化医疗服务聚集区的大背景下,泰康保险集团和前海管理局共同投资新建深圳前海泰康医院。医院从规划建设到投入运营只用了43个月的时间,该院副院长李贤新称之为“深圳速度,前海效率”。
“发展国际化医疗方面,前海有别于其他区域的优势,一是政策支持,国际新药品及新技术可以在此‘先行先试’;二是需求众多,近年来深圳医疗水平的提升和服务的高效,吸引越来越多的港人、外国人来深就医;三是人才完备,前海给予高端、紧缺人才的个税补贴和住房等政策优惠,为我们吸引到很多国内外人才。”李贤新说。
目前,代表着当今世界外科手术机器人的最高水平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已在医院投入使用。未来,医院还将申请“港澳药械通”的落地,为湾区群众提供更多便利和实惠。“除此以外,前海也在推动辖区内医院与国际商业保险公司开展合作,港澳、境外人士可直接享受就医费用跨境直付结算的服务。”李贤新说。
事实上,近年来,前海持续深化深港医疗服务跨境衔接机制,不断提升前海国际化医疗服务水平。2022年9月,国内首个经国际认证的医院评审标准《国际医院评审认证标准(中国)》在前海发布,首次实现我国医院评审标准国际化。
就在9月1日,深圳市卫健医院评审评价中心也正式入驻前海,今后将加快推动中国版国际医院质量标准的复制推广,不断扩大标准在国内外的影响力,助力前海国际医疗服务集聚区建设。
医疗之外,国际教育也在前海形成规模。目前,前海已有包括哈罗港人子弟学校、哈罗外籍人员子女学校、坎特伯雷国王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深圳贝塞思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深圳蛇口外籍人员子女学校、蛇口科爱赛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深圳市深美外籍人员子女学校、深圳日本人学校、深圳韩国国际学校建成,累计数量达到9所,占深圳国际学校比重超过八成。
前海扩区后,坐拥68公里海岸线、27条入海河道、4处红树林湿地、3个岛屿的生态资源。“构建‘一心一带双港五区’的空间结构,打造要素集聚、产城融合的产业空间布局,塑造蓝绿交织、山海融城的生态格局”成为前海打造国际化城市新中心的追求。
在精耕细作、精雕细琢这片热土中,前海不仅不断建设城市地标,也没有放过那些平日不易看到的边角料地带,西湾-前海湾慢行道项目便是如此。
从欢乐港湾入口处走进这条慢行道,慢步区、跑步区、骑行区三条道路在“桥下空间”铺展开来,儿童游乐、运动健身、科普教育等休闲娱乐设施营造出一个多功能的线性公共空间,串联起6公里范围内多个城市片区。
“前海68公里滨海活力带上,遍布着海湾、河涌、泵站、城市干道、高速匝道等各种空间,割裂了城市南北走向的慢行系统,作为打通慢行、骑行断点的关键一环,全长约6公里、总面积约44万平方米的西湾-前海湾慢行公共空间于去年3月开展前期规划设计,今年4月建成开放,其中项目建设仅花费两个月时间。”该项目负责人周振说。
在周振看来,扩区后,深圳西部海岸线整个纳入前海管理范围,项目规划可以统一标准、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大大提升了效率。“链接商业区、生活区等不同区域时,我们会赋予慢行空间不同的功能,同时布置老中青少幼五大人群集聚活动的景观节点,满足居民的不同需求,桥下的‘存量空间’也变作了充满魅力的城市公共区域。”
如今,远离噪声、环境优美的慢行道已成为周边居民放松身心的好去处,一些居住在其他区的市民甚至愿驱车前来体验,成为前海的一张新名片。
除了68公里海岸慢行系统建设,周振表示,近年来前海已陆续建成桂湾公园、西湾-前海湾慢行道等优质项目,并正在向南延伸、向东拓展,建设前海西部骑行道一期工程、双界河人行桥等项目。
与此同时,前海的内联外畅交通路网也持续完善。目前,深中通道正式通车,首月车流量破300万车次,“深中跨市公交专线”“深中机场专线”正式投入运营;国内在建的最大直径海底隧道工程一妈湾跨海通道右线盾构实现贯通,并稳步推进穗莞深城际铁路(机场—前海)和深惠城际铁路建设。
奋楫扬帆风正劲,勇立潮头逐浪高。2024年9月6日,“特区中的特区”深圳前海迎来《全面深化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改革开放方案》发布暨扩区三周年。三年来,前海合作区GDP年均增长10%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5%以上,进出口年均增长14.3%,实际使用外资占深圳过半,经济发展实现“一年一个样”,保持生机勃勃发展态势。
历时三年,前海在改革开放、深港融合、产业高质量发展上出现哪些新特征?扎根在这里的企业取得哪些新收获?入驻这里的人有哪些切身新感受?近日,南方日报、南方+启动“2024走读前海”调研,深入一线大量走访了这里的企业、机构和人群,并以全媒体形式记录和展示这片热土的最新发展。
策划/统筹:张玮
撰文:张秉仁 张玮 陈欣妤
摄像:鲁力 王玮
剪辑:麦俊钰
海报:文海燕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