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门诊楼启用,
这家广州北部唯一的
大型三甲综合医院,
终于实现了门诊和住院的“合体”。
一座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
于一体的现代化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
迅速蜕变,开启新征程……
南医五院
在十年前,从化还未拥有一座属于自己的“三甲”,2013年整体移交南方医科大学成为南方医科大学第五附属医院,一个几十年的县区级医院,经过十来年的奋力冲刺,实现华丽的转身。十年间,一大批“召必应,战必胜”的南医精英陆续来到流溪河畔风云岭下,为守护北部广州人民健康而战。十年间,跻身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行列,建设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创建多个国家级急危重症疾病中心、住培基地,科研教学零的突破,百余项医疗技术填补区域空白达到省内领先水平……
医院党委书记李绍波表示,“以人民为中心”是南医五院血脉里的本色,建设“星级五院”,不但要让人们在家门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还要舒心地看好病,得到更便捷的服务、更好的就医体验。
构筑群众坚实的“健康后盾”
据了解,移交南方医科大学伊始,南医五院便与13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进行学科共建,新开设胸心外科、关节外科、肝胆外科、乳腺外科、核医学科、放疗科等16个学科,成立产前诊断中心,成为省级辅助生殖技术筹建备选医院。近年来,医院的普通外科、骨科、儿科重症、传染科、妇科等5个科室涵盖10个专科获评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实现了零的突破。
李绍波介绍,人才是医疗技术的关键,医院始终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战略,不断招贤揽才。移交南方医科大学后,在2017年顺利通过三级甲等综合医院评审,成为从化历史上首家“三甲”医院,更依托“大南医”优质资源的支持,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快车道,由原来守护群众健康的“小棉袄”迅速升级为群众坚实的“健康后盾”。
作为高水平大学的附属医院,医疗质量与科研教学两手抓两手硬。南医五院近年发挥人才群聚效应,在科研教学等多个领域均有建树。仅在2023年新增国家级学术委员10人、省级主任委员1人成立中心实验室,发表SCI论文141篇,成为了广州北部的医疗科研中心。
南医五院不断强化软实力的同时,同步升级完善硬件环境。院区环境升级、新门诊楼启用、业务用房扩容、高精尖设备升级让医院展现强劲的发展新气象。此外,医院先后建成云星楼、核医学放疗楼、感染疾病楼,改造消化内镜中心、血透中心、手术室、介入室、专科ICU、康复治疗中心、特需VIP病房等,不断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让从化人在家门口就能看好病
今年,60岁的从化居民何叔经历了一场“大劫”——夜起如厕时突然头晕乏力,隐隐的胸痛持续到当日下午,被紧急送往南医五院急诊科,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一场持续三天三夜的惊心动魄大营救就此启动:心血管内科团队刚完成急诊取栓和支架置入,就发生致命的突发室颤!果断除颤、心脏按压,夺回心跳意识,医护团队未及喘息,急性肺水肿、心源性休克又风暴般袭来,呼吸机奋战一宿、IABP联合大剂量血管活性药物循环也难以支撑,命悬一线的何先生被转入ICU,ECMO临危受命……关关难过关关过!多学科团队全力配合不离不弃奋战72小时,平息风暴稳住病情,何叔赢得了后续手术的宝贵时机。
作为目前抢救急危重症最复杂、最顶尖的一项生命支持技术,ECMO的运用代表着一家医院急危重症救治的最高水平。如今,从化人若像何叔这样遭遇急危重症,不用再奔波数十公里前往广州中心城区寻求救治,家门口已有最好选择,这在十年前是很难想象的。
谈到医院今非昔比的发展时,作为从事妇产科临床一线工作30年的专家,亲历几次变革的徐晓武感慨万千:“早些年我们做手术的器械非常简陋,2013年全院设备总价值仅有0.95亿元,目前已提升到5.6亿元。”3.0T超高端光速智能核磁共振、256排超高端带能谱螺旋CT等高精尖设备实现医疗过程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确保服务可靠性、高效性和创新性。
随着医疗装备升级,医疗技术硬核不断提升。十年来,医院医疗技术得到快速发展,从传统开刀手术转变为微创手术,从传统手术规划转变为3D打印辅助手术,单孔腹腔镜、自然腔道通路、荧光微创等技术已全面覆盖各专科领域,极大地提高了技术服务能力。尤其是近年开展新技术、新项目400余项,如体外膜肺氧合ECMO技术、体外循环心脏直视手术等多种高难度技术,疑难危重病人救治能力明显提高。
“医疗质量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优质的医疗技术是医院医疗质量的核心,也是医院发展的引擎。”李绍波介绍,医院移交南方医科大学前十年与移交后十年相比,服务群众体量由538 万人次增至1183万人次。手术量从2013年的17354台次增至2023年的35788台次,四级手术量从365台次增至1928台次,微创手术量从561台次增至2705台次……一串串硬指标表明南医五院的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实现量变到质变的飞跃。
打造广州北部“有温度”的医院
李绍波深刻认识到,“南五”的职责不止是治大病、重病。与中心城区相比,本地医疗水平仍有较大差距。从化地大山多,很多群众深居山区,“要切实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做些事,不能升级‘省部属’就忘记了服务百姓的初心。”“医德跟不上,再好的技术老百姓也得不到好处。”李绍波的观念朴素而务实。
举全院之力筹建新门诊大楼,便是这一初心推动下的“大手笔”。医院新门诊楼建筑面积46781㎡,楼体建筑由裙楼和塔楼组成,裙楼4层,塔楼12层。门诊楼前后设有两处即停即走的下车区,群众就诊十分便捷。门诊楼每层划分A、B、C三个区,诊室178间,内外科及专科门诊、检查检验、挂号缴费、药房、医保中心、服务咨询等功能一应俱全。
江埔街的禤伯最近老毛病又犯了,听说南医五院新门诊楼启用,“医院通”的禤伯心里犯嘀咕,怕迷路多跑腿,怕手续变复杂,专门等儿子有空带他到医院,他心里敞亮了:指引清晰排队少,办手续比以前快,不用开口问,就有护士或志愿者主动帮助,更有“五阿哥”机器人辅助指引。尤其是医院新门诊楼启用后推出比以前更多、更密的便民惠民服务,让禤伯更放心了。
南医五院新门诊楼内医疗各功能区市民根据指引步行几分钟就能到位,以就医挂号为例,就医群众可以通过官方微信公众号预约挂号、通过支付宝对应页面挂号、登录“广州健康通”办理、通过楼内自助挂号机办理等多种方式挂号,现场窗口挂号已经不是第一选择。李绍波说:“我们就是希望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不忘初心使命主动作为担当社会责任
一家三甲医院的社会责任是什么?在李绍波看来,远不止是“看好病”。从化面积1900平方公里,是广州最大的行政区,地大山多。南医五院是当地唯一的三甲,靠着不懈的努力和积累,一步一个脚印发展到今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信赖。然而,放眼整个广州北部乃至整个粤北地区,广大山区大量水平参差的村医渴望得到规范培训、更新知识提升技术水平;大量行走不便的老年群体、残障群体需要健康保障。“助力优质资源下沉,‘南五’责无旁贷。”李绍波说。
近年来,除了服务好“家门口”的患者之外,南医医院主动担当,奉献社会,南医五院选派业务骨干挂职镇街医院副院长,助力乡村卫生事业发展,举办“村医讲堂”,系统培训从化区全部221个行政村的村医,对村医业务需求“有求必应”。为了提高群众健康意识、科普健康知识,医院定期举办义诊宣教活动;联合从化区残联主动上门评残,为出行不便的残障群众打通“服务最后一公里”。
来自塘田村的村医巢炳安很有感触地说,自己当村医20余年,看到村民疾病谱在改变,明显感觉到自己的储备不够,继续充电。比如一个急救,在120救护车到来前,自己到底能为患者做些什么才算“快狠准”?这些问题,在南医五院的专家到来后,自己得到了不少答案。
“得到这样的反馈,就是我们下乡的意义,尽力为提升乡村医疗水平出力,就是我们的目标。”据悉,南医五院一系列卫生“三下乡”活动,获评广东省“益苗计划”省级示范项目。致力打造广州北部区域医疗中心,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这就是“南五”人的美好愿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蓝图已经展开。
多措并举将方便和实惠留给群众
李绍波说:“医疗行业是为群众服务的行业,要把人民群众放在心里、捧在手心。”南医五院不断推陈出新便民惠民,群众平均门诊费用仅有206元,是广州市平均门诊费用的一半不到。在广州医保分级管理等级评定中,医院连续三轮获得“AAA级”,患者满意度逐年提升。
为了进一步满足群众就医需求,提高医疗服务的可及性和便利性,在新门诊楼启用之际,南医五院于9月13日起正式推出便民惠民十大举措,将“为人民服务”贯彻到底。十大举措包括:增开午间夜间门诊,周末服务无差别;一号管三天;检验检查零预约;护理网上预约上门服务;双周义诊覆盖全部疾病日;开展村医讲堂覆盖全区各村;为镇街医院医生提供免费培训;“健康大讲堂”全民科普每周一课;名医专家出诊;肢残评定上门服务。
文字:陈宝怡
图片:通讯员南医五院宣
编辑:莫静贤
初审:刘芳
审核:王瑞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