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头稻谷娱加:从微短剧到AI探索数字“新蓝海”

南方+

签约合作内容创作者超6000人,帮助拥有中国文化特色的内容账号出海超2000个,累计粉丝量超过10亿……这一串亮眼的数字,是汕头市稻谷文化传媒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稻谷娱加”)创办8年来的“成绩单”。

稻谷娱加在汕头华侨试验区注册设立,创始人张之涵是一名潮汕青年。他在英国留学归来后,看中汕头数字经济的发展机遇,毅然选择回到家乡创业,并在短短几年内推动企业快速成长。近日,张之涵入选了2023胡润U30中国创业先锋榜。

“公司落户以来,华侨试验区的各种政务服务让我们感到满意和暖心”。张之涵说,当前的汕头正奋力在新时代经济特区建设中迎头赶上,华侨试验区在产业扶持方面不断创新及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是公司落地的最大吸引力。

在华侨试验区注册设立的稻谷娱加,近年来发展迅速. 受访者供图

在华侨试验区注册设立的稻谷娱加,近年来发展迅速. 受访者供图

▍留学青年回乡创业

作为一名潮汕人,张之涵骨子里是敢想敢闯敢试的潮人精神。

创业初期,张之涵面对着新市场,既没有可学习和对标的对象,也没有成熟的“数字环境”。于是,他和团队每天用十几个小时泡在各大平台网站,分析数以百计的达人数据,与多名达人同步展开合作邀约……慢慢地,由于对行业需求、变化和规则有了充分掌握,团队在大数据、AI研究等数字经济的全链条上进行布局,形成广泛联动,从而“盘活”了稻谷娱加的发展。

受访者供图

稻谷娱加从MCN起步,最初采用与网红签约并深度合作全球多个流媒体平台为核心的模式,逐步发展至直播、电商、AI研发,以及覆盖国内抖音、小红书、海外平台等,形成了产业多元化矩阵。

经过数年的深耕和拓展,稻谷娱加如今拥有庞大的内容创作者矩阵,成为抖音、快手、腾讯、爱奇艺、优酷、百度等20多家流媒体平台的内容供应商,也是粤东地区规模最大的产业多元化矩阵互联网企业之一。

2022至2023年,在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上,稻谷娱加连续两年受邀参展并发表成果演说,向海内外人员及企业展现AI数字人研发成果。

“当前,汕头加快构建以新质生产力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呈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蓬勃兴起、未来产业抢占布局的良好局面。”在张之涵看来,稻谷娱加作为华侨试验区内的企业,将聚焦数字经济新质生产力,在数字“新蓝海”中不断创新升级,助力华侨试验区数字经济产业高质量发展。

深耕微短剧全球化新赛道

稻谷娱加主要经营短视频达人业务,特别是近年来火爆的抖音微短剧领域。微短剧以其短小精悍、节奏紧凑、题材多样的特点,满足了观众碎片化、即时化的娱乐需求。

目前,稻谷娱加联合投资短剧和精品定制剧出品超200部,为出品方做宣传发行820部,预计2024年底将产出超过500部高质量的精品短剧。同时,发行超过3000部短剧,海外短剧App将在2024年底上线。

从娱乐直播向短视频转型,再到如今涉足微短剧业务……稻谷娱加成功抓住微短剧的风口,背后离不开对市场发展敏锐的触觉。

稻谷娱加参加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并作为代表发言。  受访者供图

稻谷娱加参加2023中国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大会并作为代表发言。  受访者供图

“微短剧市场在2023年的消费规模达到了惊人的390亿,正迅速逼近电影行业的消费水平。”张之涵说,这一新兴领域发展之快,预示着会迎来爆发期。2024年广电总局新规出台,更提升了作品的整体质量,也带来精品化的趋势,为行业带来新的挑战和机遇。

稻谷娱加作为原生MCM机构,在微短剧领域拥有显著优势。凭借丰富的达人资源和品牌资源,在演员、网红以及品牌植入等方面,展现出更快的发展速度和优势。张之涵十分看好微短剧发展,他相信,未来微短剧行业有望实现更大的融合,不再区分品牌定制短剧和传统付费短剧,而是通过提升内容质量、优化编剧和制作团队,以及加强发行能力来满足市场和观众的需求。

积极探索AI技术

经过8年发展,稻谷娱加积累了大量经验和资源,下一步目标是重点发展AI业务。“我希望在近两年的努力和业务沉淀之后,公司能在人工智能技术上取得显著进展。”张之涵表示,相比起新媒体、网红经济和短剧制作,AI技术的发展前景更为广阔。

受访者供图

目前,稻谷娱加正在积极探索AIGC生成式技术,并已自主开发了多款AI工具,这些工具针对公司现有业务提供了解决方案,包括自动撰写文案、生成视频、AI同声传译、自动生成模特图和商品图,以及编辑视频文案等。这些工具不仅提升了内部工作效率,还整合了市面上的多种功能,部分自行开发,部分通过接口整合,形成了公司独有的工具集。

稻谷娱加还筹创设立AIGC研发中心项目,与国内外AI领域领军企业合作,集采尖端算力系统、高性能显卡、芯片及服务器等硬件资源,研发智能内容创作技术,为电商、直播、自媒体和短剧制作等行业提供行业解决方案,为行业赋能,为数字内容全球化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提供技术研究和支撑。

“我们不断深耕、拓展,既注重自身技术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也重视企业为行业、为城市、为社会、为国家发展所创造的价值。”谈及未来发展,张之涵十分看好华侨试验区的营商环境和政策前景,他希望通过团队努力,为家乡经济增长贡献属于青年人的新力量。

撰文:杨立轩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1  南方+ 张晓宜 拍摄

编辑 吴夏晴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