滩净水清湾更美!湛江“滩长制”民主监督工作初见成效

南方+

云卷云舒,宽广的海面上映着温暖阳光和静谧的蓝,浪潮卷到红树林底下又消散,层叠枝叶里偶尔钻出几行鸥鹭,赤脚行于沙滩,留下深浅不一的足迹,耳朵留给聆听海浪冲刷和飞鸟鸣啼。作为一座海滨旅游城市,湛江市的片片沙滩肩负着接待五湖四海游客的责任,如今这般“水清滩净、鱼鸥翔集、人海和谐”的海湾美,并非唾手可得之事。

2023年11月,湛江市广泛开展“净滩”志愿行动,广泛发动群众,汇聚各方力量,将该行动与“红树林之城”建设、绿美湛江生态建设、乡村振兴、文明城市创建相结合,全面加强了海洋生态文明建设。今年6月8日迎来了第16个世界海洋日,湛江市政协启动政协委员“滩长制”,让政协委员发挥带头作用,推进开展海岸沙滩保护民主监督工作。

蓝天碧海银沙白鸥,湛江市追“蓝”逐“绿”一直在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滩长制”的实施已初见成效。

严密部署,筑牢沙滩管理保护体系

林长制、河长制、湖长制……近年来,为提升基层治理效能,责任逐步压实,组织体系亦越来越严密,政协委员“滩长制”则是政协委员履行民主监督的一项重要创新性工作。湛江市政协主要领导亲自部署实施政协委员“滩长制”,先后召开政协主席会议、政协常委会议,研究建立滨海沙滩管理民主监督长效机制。

湛江市政协主席李多民在赤坎区政协委员“滩长制”启动仪式上强调,省委、市委十分重视发挥政协委员在生态环境保护上的作用,党委有所需,政协就要有所动。“要处理好沙滩管理保护与开发利用的关系,加强市、区两级委员的联动,共同开展民主监督工作,久久为功。”李多民表示,政协要发挥好监督作用,为鲜美湛江、美丽沙滩贡献出政协力量。

市政协通过制定、下发《湛江市政协建立滨海沙滩管理民主监督长效机制的工作方案》,明确了“滩长制”工作的基本原则、工作机制、目标任务、责任要求等。随后各县(市、区)政协结合实际积极落实,详细制定相应的工作方案,据悉,有的县(市、区)政协明确将委员在“滩长制”中的履职情况纳入了委员履职量化考核内容,全市对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视可见一斑。

截至目前,全市41段沙滩已实施“滩长制”,共391名市县(市、区)政协委员担任“滩长”和责任委员,每段沙滩都落实了“滩长”和责任委员,同时建立了专门的工作微信群,以便及时上传民主监督活动实时情况。

落到实处,“滩长制”织出美丽海湾梦

金色的沙滩上有着零星红色、白色的点缀,是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和他们手里的白色环保袋。忙碌在沙滩上,他们拾捡起矿泉水瓶、泡沫塑料等海漂垃圾和生活垃圾,并且同步修剪、清理红树林枯枝,维护海洋生态环境。

治污、保护、监管,要实现水清、滩净、湾美的治理目标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湛江市政协相关负责人透露,落实“滩长制”旨在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和保护沙滩的良好气氛,以海洋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助力海洋生态文明建设,用高品质海洋生态环境支撑高质量发展。

据了解,“滩长”巡查内容包括沙滩垃圾,沙滩上偷采、乱挖、乱搭、乱建以及向沙滩非法排放污水等行为,同时监督各县(市、区)政府及其相关部门、镇政府(街道办)落实沙滩管理工作情况。针对巡查发现的问题,政协委员将及时反馈到相关工作群或湛江市数字城市管理平台系统,再转交给有关部门进行处理。至7月底,全市政协委员共巡视沙滩650多人次,发现存在海漂垃圾、乱倒建筑和生产生活垃圾、养殖尾水乱排等问题47个,均反馈给当地政府进行处理,处理完成率达94%。

湛江市政协在政协委员“滩长制”中始终坚持政府主导,相互配合,以属地为主,市县两级政协联动,共同开展民主监督工作。各地政协主动协调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沙滩属地镇(街),共同参与巡滩行动,各地政府则把沙滩划分为不同责任区,每个责任区分别挂钩相负责的区直单位,对每个单位下达了每月至少组织一次岸滩垃圾清理行动的要求。同时,通过机制的建立和完善压实责任,湛江市海洋与渔业局制订《湛江市沙滩管理工作方案》,建立了市、县、镇三级管理体系。除此之外,各地政协联合政府相关职能部门和沙滩属地镇(街),加大沙滩清洁保护的宣传力度,积极拓展宣传教育覆盖面,营造出全民参与的工作氛围。

湛江市政协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政协将提议滨海沙滩保护立法,强化沙滩保洁工作,进一步规范沙滩开发、保护工作,明确禁止行为和违法责任,并要彻底解决高位池尾水排放问题,同时要提高委员工作积极性,建立考核工作机制,推进沙滩治理工作制度化、常态化,推进全市滩长制落实落细增效。

南方+记者 林日清

实习生 周妍

通讯员 蔡治东

编辑 陈明维
校对 居伟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