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访谈|于海平:为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贡献金融力量

南方+

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下称《决定》)对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作出部署。

广东是经济大省,也是金融大省。如何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为中国式现代化广东实践贡献金融力量?记者专访省委金融办副主任(分管日常工作)、省委金融工委副书记(分管日常工作)、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局长于海平。

加快建设金融强省

南方+:《决定》在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顶层设计方面,提出了多项前瞻性、系统性的金融改革举措。广东金融系统如何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广东金融强省建设?

于海平:《决定》全文共2万余字,其中“金融”一词共出现了30余次,相关篇幅超过1200字,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新时代金融工作的关心和重视。广东金融系统将把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金融改革工作部署,与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和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融会贯通、一体推进,重点把握好深化金融体制改革的四个重要原则和七个工作重点,醍醐灌顶、革故鼎新,奋力构建全面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加快建设金融强省的工作新格局。

一是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同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和习近平经济思想金融篇结合和贯通起来,全力以赴抓好全会精神贯彻落实。

二是突出粤港澳大湾区重大金融改革开放优势,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积极争取精简粤港澳金融机构跨境开展业务限制性措施,稳步拓展粤港澳“金融通”范围,继续支持巩固提升香港国际金融中心地位,支持澳门经济适度多元发展,推动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建设迈上新台阶。

三是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为科技创新强省建设、制造业当家、“百千万工程”、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等重点战略提供金融支撑。

四是有力推动现代金融产业体系建设,提升多层次资本市场法治水平和功能,支持大型金融机构做优做强、中小金融机构做稳做精,不断提高广东金融整体竞争力。

五是不断深化多领域金融专项改革,做好金融“五篇大文章”。积极争取国家支持开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等改革试点。推动金融更好服务科技、产业、区域、社会等其他重点领域的改革发展。以省农信联社改革为重要抓手,进一步优化中小金融机构公司治理。

六是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履行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属地责任,稳妥有序化解中小金融机构、房地产涉金融及非法集资风险,强化防范化解金融风险追责问责,筑牢金融安全防线。

七是强化党对金融工作的全面领导,健全完善全省金融系统党的组织体系,持续深化理论武装,弘扬中国特色金融文化,推动全省金融系统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锻造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专业化金融干部人才队伍,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金融高质量发展。

进一步拓展双向金融开放渠道

南方+:围绕大湾区“一点两地”的全新定位,如何促进粤、港、澳三地金融互联互通?接下来共建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有哪些重点工作?

于海平:广东深入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在港澳特区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积极推动提升粤港澳金融市场互联互通水平。充分利用金融支持粤港澳大湾区和横琴、前海建设的3个“30条意见”,落地实施本外币一体化账户、跨国公司本外币一体化资金池、合格境内投资者跨境投资等政策,扩容股票“深港通”“债券通”,落地2.0版“跨境理财通”、多功能自由贸易账户(EF账户)、大湾区跨境车险“等效先认”等创新试点。

粤港澳大湾区是深化改革开放的“试验田”,也是牵引改革开放的“发动机”。《决定》明确提出,要深化粤港澳大湾区合作,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接下来,广东金融系统将继续贯彻落实国家金融改革开放整体部署,围绕“一点两地”全新定位,充分发挥“一国两制”制度优势,深入发挥粤港澳大湾区国际金融枢纽独特作用,围绕制约三地人员和要素便捷流动的具体问题,携手港澳共同探索更多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方式,共同探索推动金融高水平制度型开放,拓展“引进来”“走出去”双向金融开放渠道,提升跨境投融资便利化水平,营造更加优质金融法治环境、信用环境,鼓励更多境内外金融机构在大湾区投资兴业。

引导金融资源下沉县镇村

南方+:当前,广东正以实施“百千万工程”为牵引,推动乡村加快全面振兴、城乡加快高效融合发展。广东金融系统如何为“百千万工程”提供金融要素保障?

于海平:2023年以来,广东金融系统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实施“百千万工程”重大战略部署,积极开展我省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重点工作,取得积极成效。

一是建立了省级工作专班和定点联系示范县制度。牵头组建省“百千万工程”金融专班,成立金融服务“百千万工程”领导小组,推动各金融机构成立专门的领导机构或专责小组,“一县一策”系统化、制度化、常态化推动各项工作。

二是出台政策措施,夯实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战略顶层设计。制订印发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的系列政策文件,围绕“强县、兴镇、富村”目标要求,推动金融服务体制机制不断完善,金融资源配置更趋均衡。

三是动员各方力量,加大服务“百千万工程”力度。推动恒健控股公司与中国农业银行合作设立广东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投资基金,政府性融资担保服务向县域下沉,发挥政策性农业信贷担保平台助农扶农作用,推动省农担公司深耕乡村金融服务市场。

四是完善服务体系,走出广东特色金融支农路径。各金融机构依托不同地域,打造特色金融产品服务。全省金融机构向地方派驻了千名金融助理、万名金融特派员,下沉金融服务到田间地头,支持县域经济发展。

下一步,我办将按照省“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工作部署,强化县镇村重点领域金融支持,持续提升县镇村金融服务水平,充分发挥金融要素保障作用。

一是持续优化完善“百千万工程”政策支持体系。结合实施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明确目标任务和措施办法,确保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实。二是进一步深化战略合作引来各路金融“活水”。深化各级政府与政策性银行、大型银行保险证券期货公司、交易所的合作,加强机构与金融部门的协调联动,统筹调度银行、保险、资本市场将服务重心向县镇村倾斜。三是加大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宣传力度。配合主流媒体多维度展示金融支持“百千万工程”的成效和经验,助推“百千万工程”宣传提质增效。

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重点的

科技金融服务体系

南方+:《决定》提出,构建同科技创新相适应的科技金融体制。如何进一步聚焦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推动科技金融高效赋能?

于海平:今年2月初,省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推进科技金融深度融合助力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下称“科金15条”),提出15条实打实具体举措,鼓励金融机构围绕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加快发展科技型企业全生命周期金融服务。同时,积极探索创新股权转让和股权激励措施,稳妥推进股权投资和创业投资基金份额转让试点。

下一步,省委金融办将积极协同各方贯彻落实好“科金15条”,构建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服务重点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一是继续发挥银行科技信贷主力军作用,引导银行机构优化科技信贷供给。鼓励各银行机构不断创新科技信贷融资产品,根据研发投入强度、科技研发周期等因素开发适配性科技信贷产品,对科技企业首贷户努力提升“首贷率”。二是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推动金融要素向科技创新产业聚集。发挥资本市场枢纽作用,持续推动科技型企业登陆资本市场上市。三是加快发展地方金融服务体系,强化地方金融组织对科技创新的服务支撑。鼓励地方金融组织协同银行、证券、保险等机构加大对创新链上下游企业的资金支持,开展产、学、研、金四位一体合作活动,为重大科创平台和优质科创项目成果转化提供综合金融服务。

南方+记者 陈颖 黎华联

编辑 冯颖妍 张茵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