倍特力董事长龙翔:32年专注做出好电池

南方+

1992年,风起南方,把年轻人的梦想吹得滚烫。22岁的龙翔从老家贵州遵义的三线军工厂也是航天部化学电源研究中心的金饭碗单位辞职,来到广东继续电池研发,10年后在深圳创建了倍特力。

32年来,龙翔只做了一件事,那就是电池。当他回顾自己的从业历程时,就像一部中国电池简史在闪过,写着坚持和探索,也不乏挑战和遗憾。

图:倍特力董事长龙翔

参与开启中国镍氢电池时代

有时候很难分辨,是你选择了命运,还是命运选择了你。

1992年,哈尔滨工业大学王纪三教授带着7个年轻人,在珠海研发出中国的镍氢电池。刚来到珠海的龙翔,就这样和师兄弟一起,开启了中国镍氢电池时代,共同参与建设了中国第一家环保镍氢电池工厂。

当年8月22日,著名科学家钱学森关注到这项创新,还曾写信给国家领导人,建议中国的汽车工业,跳过汽油柴油阶段,进入新能源阶段。

2002年3月26日,龙翔从珠海来到深圳,创建倍特力。旗下高容量镍氢电池等产品,很快就打破了日本三洋、GP等全球充电电池巨头在高端市场的垄断。

如今,倍特力已经成长为涉足镍电池、锂电池、Pack电池组和储能四大领域,集“技工贸”于一体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和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市场覆盖全球80多个国家,年销售额约10亿,核心专利超200项,其中高温防爆安全专利等六项荣获“中国专利优秀奖”,员工1000多人,也是中南大学、天津大学的产学研基地。

一路走来,倍特力也有过至暗时刻。“我相信深圳每一家制造型企业都经历过,而且应该都不止一次,或是因为资金,或是发生了一些意外,或是因为合伙人,可能每个人的故事不尽相同。”龙翔说,“作为企业负责人,你只会去想怎么去做才能解决问题,不会去考虑要不要放弃。”

产品升级主线是能量密度和安全

英伟达创始人黄仁勋说,AI的尽头是光伏和储能。其实,AI的起点也是能源。没有手表、手机、电脑、汽车等智能硬件获取数据,算力、算法和后续的解决方案也都无从谈起。

因为用途广泛,电池类别和标准都十分丰富。大部分电池企业的发展,必须着眼全产业链条来做预判。

不仅需要关注电池自身的技术迭代,还要盯紧上游原材料的创新升级,以及下游3C、汽车等终端产品市场的起伏兴衰。

比如,倍特力在非洲投资锂矿,对抗锂电池原材料价格从几万到六十几万的大幅波动。龙翔说,希望可以从源头上实现材料和成本的长期可控。

倍特力的3个事业部,至少看到当下电池产业的4个发展选项。

镍电池事业部是基本盘,也就是常用的5号、7号民用充电电池。倍特力目前已经做到市场最高容量,同样大小,更加耐用。而镍氢电池的PACK组合,也广泛用于井下设备,太阳能路灯,车载TBox 、Ecall、OBD,游戏手柄,电梯备用电源,电动窗帘等智慧家居等范围。

锂电池事业部是龙翔格外看好的增长极。工业和信息化部数据显示,2023年锂电池总产值超过1.4万亿元,出口总额4574亿元。其中消费锂电池多用于3C产品,市场不断丰富,需求持续扩容。倍特力公司的聚合物锂电,广泛用于物联网,大健康,个人护理,智能穿戴,智慧家居,家庭影音等等很多领域。近年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后市亦可期。

尚处于起步阶段的PACK电池及户外储能事业部,锂电和圆柱的Pack,主要用于物联网,智慧家居,家庭影音,AGV,园林工具,球包车等等领域。而个人便携式储能,家庭储能,阳台储能,工商业储能也有巨大的市场空间。预计全球便携式储能市场将从2021年的290万台,升至2025年的1900万台,涨幅555%。

不同的产品选项,在龙翔看来,就像是自行车、摩托车和汽车,汽车当然好,但是自行车永远不消失,唯一要做的是,不管做自行车还是汽车,都要保持技术领先。

至于未来电池产业创新的方向,龙翔认为,随着着双碳目标的临近,如何更绿色地生产能源,以及更安全高效地储存传递能源,平衡不同区域、不同时间的能源需求,是全市世界新能源产业都需要长期面对的问题,也是未来产业创新的大背景。

具体到电池,他表示,一直都在围绕更高能量密度和更高安全性在创新。“在同样的体积内安放更多倍数的电量,或者同样的产品可以在更极端高低温等环境下安全使用,过去、现在、以后都将如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部分访谈内容】

采访嘉宾:深圳倍特力电池有限公司董事长  龙翔

南方+:企业在10人、100人和1000人的时候,面临的挑战有哪些不同?

龙翔:在不同的发展阶段,企业竞争力侧重点也不同。包括制造业在内,商业的本质是给客户提供价值。企业打造竞争力,有两个路径,一种是差异化,一种是低成本,没有高下,只有选择。

倍特力创建之初,自然而然选择了差异化。当企业发展到500人、800人的规模之后,客户规模也已经扩大,一定有客户需要技术领先,也一定有很多客户需求量大便宜,所以就会更多兼顾。

南方+:倍特力22年,有没有让你觉得遗憾的选择?

龙翔:我们做对了很多选择,也错过了很多机会。如果一路上都选对的话,理论上应该可以比现在大很多,还是错过了一些机会。

比如低空经济现在非常好,倍特力在十年前,已经在做无人机的叠片电池,但当时市场处在上行期,尽管知道坚持下去是对的,但综合考虑各种资源情况,还是选择了放弃。

当时看,一定是正确的选择,现在看,还是有些遗憾。

南方+:现在对于很多企业来说,面临同一个选择:如果不创新,就一定没有未来,如果加大研发投入,当下就面临很大的资金压力或风险。你怎么建议?

龙翔:讲道理是很容易的,但做决策还是很困难。没有人能替别人做决定,现在和未来怎么选,永远只有站在彼时彼刻的那个人,才知道他内心的排序,只有他才能真正做出实事求是的选择。

撰文:邱永宽 李文



编辑 程德坤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