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骨科手术,大多数人想到的是“创伤大、疼痛、恢复慢……”“伤筋动骨100天”。然而,随着5G、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发展,骨科手术机器人正走进医院,使骨科手术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改变。
9月11日,记者从和祐医院获悉,该院骨科引入广东首台MazorX™鹰领脊柱外科机器人,并且成功开展了10例脊柱外科手术,医院在脊柱外科领域取得新突破,进入了智能、微创、精准、个性化的手术时代。
Mazor X™鹰领脊柱外科机器人一体化平台。
随着我国老龄化进程的不断加深,脊柱疾病发病率持续走高,且呈现出年轻化趋势。由于脊柱周围有许多重要的神经、血管和肌肉等软组织,手术操作复杂且风险大,对技术要求极高,从而使得脊柱外科手术成为行业公认的“刀尖上的舞蹈”。
在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节点,国家卫健委推行的《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促进行动》《国家骨科医学中心建设标准》等一系列战略指南,均对推动智能医疗设备和智能辅助诊疗系统在骨科的应用划上了重点。作为一所兼具普惠和高端的国际化、智慧型、研究型综合性医院,和祐医院在应用智能手术机器人上也在大胆探索。
9月2日,和祐医院骨科与运动医学中心骨科主任刘明带领团队成功开展首台Mazor X™鹰领脊柱外科机器人一体化平台+ O-arm™ O2术中三维影像系统辅助下的腰椎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术。
和祐医院骨科团队成功开展首台Mazor X™鹰领脊柱外科机器人一体化平台+ O-arm™ O2术中三维影像系统辅助下的腰椎内固定及椎间融合术。
据介绍,本次手术使用0-arm进行术中扫描,并将实时图像直接导入机器人进行手术计划设计。通过Mazor X™鹰领脊柱外科机器人计划软件,精细规划了皮肤切口入路、通道方向及每一颗椎弓根螺钉的位置和路径,且对椎间融合器的位置进行了模拟,并以3D图像显示手术的最终效果。
术中,刘明带领团队通过Mazor X™鹰领脊柱外科机器人实时追踪手术工具,从方向、深度等多维度真正实现实时、全程的可视化操作。机械臂根据术中计划对目标节段进行精准定位,并使用最新的可视化磨钻工具进行开路,再结合Mazor X™鹰领脊柱外科机器人可视化工具进行攻丝、置钉及椎间处理,整个过程一气呵成,操作流程精准顺畅。
在骨科机器人辅助下,刘明团队高效协作,推进手术精准化、智能化进程。
“全球使用Mazor X™脊柱系列外科机器人大概400台。医院引进的这台机器人,是最新的5.0版本,整合AI算法,性能更强悍,技术更先进,目前国内尚未装机使用。在引进来之前,我们手术团队还专程前往郑州参加培训,并拿到了培训证书。”刘明介绍。
据悉,完整的脊柱外科手术流程包含从制定手术计划、椎间隙定位,再到切皮与通道建立、关节突截骨、椎间隙处理、融合器植入、置钉、最后置棒、拍片验证等步骤,手术的每一步都需要极精密的操作,稍有差池,就可能引发一系列严重后果。
而Mazor X™鹰领脊柱外科机器人“上岗”后,在专业骨科医生的主导下,通过毫米级机械臂的辅助,以数智平台为中心,将导航可视化技术融入机器人辅助手术平台,保证了手术操作的精准性和稳定性。
Mazor X™鹰领脊柱外科机器人通过计算机手术规划、实时图像导航反馈与交互式的脊柱解剖学3D评估,使手术工作流程更加可预测和可靠地执行,提高准确度,辅助医生高效安全地完成手术,降低了微创手术需要医生长期临床经验积累的依赖,为先进的微创手术技术普及推广提供了技术支撑。
“在上述机器人辅助下,脊柱手术置钉精准度接近99%、术中出血减少48%、手术时间缩短45%,翻修概率小于0.6%。对病人来说,创伤更小;对医生来说,做完这个手术,晚上也能够睡个好觉。”刘明说,从这几天已开展的骨科手术而言,患者恢复效果都不错。团队通过与高精尖设备协同,实现人才与技术的融合,高效协作推进手术精准化、智能化进程,为患者带来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采写:南方+记者 欧阳少伟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