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露已过,秋意渐浓。这个时节,正是补益的重要时间。常用的补益药物有哪些?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补益药物?
医生为当地群众义诊。
9月10日,由广东省卫生健康委主办的“2024年健康广东科普进乡村活动”启动仪式暨健康素养66条主题宣传活动在惠州举行。中医养生补益成为现场群众咨询的热点之一。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陈延介绍,选择中医补益产品,并非多多益善、越贵越好,要根据自身体质情况,找到合适的补益方式。
近年来,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不少人喜欢购买养生补益产品,让自己保持健康。然而,有些人吃了补益产品,不但没有效,还出现了身体不舒服的情况。
广东省中医院芳村医院脾胃病科主任陈延。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陈延介绍,中医的虚证分为气虚、血虚、阴虚、阳虚四种,不同的证型分别要用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药物来处理。
其中,补气药包括黄芪、人参、党参、太子参等,补阳药包括鹿茸、冬虫夏草、杜仲等,补阴药包括山药、石斛、燕窝、鱼胶等,补血药包括当归、熟地、阿胶等。
医生为当地群众义诊。
值得注意的是,补气补阳的药物多温热,若阴虚或者血虚的患者服用后就会上火;补阴补血的药物多滋腻,若气虚或者阳虚的患者服用后就会腹泻、腹胀、消化不良、乏力。“因此,补品的服用要根据人的体质情况来决定。”陈延说。
“不少人认为补益药物多多益善、越贵越好,其实不然。”陈延提醒,中医养生讲究过犹不及,遇到喜欢吃的东西就多吃,反倒对身体不好,贵和好也并不能完全画等号。
医生为当地群众义诊。
药食同源的凉茶,是广东人应对湿热气候的“神器”。与其他地方喝冰的凉茶不同,广东的凉茶,虽然带有“凉”字,但一般要喝热的。陈延解释,这主要是因为广东人脾胃虚弱,喝凉的容易不舒服,热着喝可以减轻对胃肠道的刺激。
“这说明,养生补益需要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按照不同季节、不同地区和不同体质等实际情况,正确把握进补的方法。”陈延说。
活动现场,来自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广东省中医院、广州市胸科医院的义诊团队,集合20余个科室的专业医疗力量,为群众提供免费健康咨询服务。
南方+记者 汪祥波
通讯员 粤卫信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