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人“大先生”|南海中学马琳:润物无声,与学生共舞诗与远方

南方+

■ 开篇语

教育是一场温暖人心的坚持,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生命的成长。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他们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用理想、道德和智慧点亮学生的未来。南方+佛山频道推出“佛山庆祝第40个教师节特别报道”,陆续对一批优秀教师进行风采展示,向所有辛勤工作的教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9月10日,南方+佛山频道推出育人“大先生”宣传特辑,聚焦获得表彰的全国模范教师及全国优秀教师,敬请关注。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她执教的课例《棋王》曾获“教育部优课”奖,执教的示范课《我与地坛》时隔多年仍被津津乐道。作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语文,是学生的精神家园;思想、个性是语文教师真正的生命。我致力做一个麦田里快乐的守望者,在润物无声中追寻语文教育的诗意境界。”南海区南海中学语文科组长马琳说。

马琳参加广东省中小学名教师工作室(2024-2026年)揭牌仪式。受访者供图

敬其业乐其道

语文教学实践获广泛认可

从事高中语文教学工作31年,马琳如今仍保持着奔跑的节奏。而支撑她不停前进的动力,就是她的教育理想: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

马琳认为,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先要“敬其业”,还要“乐其道”。乐从何而来?从钻研中来,从领悟中来。只有钻研、领悟,才会明白什么是“道”。

“课堂是教师的主阵地,我的教学艺术是在公开课中慢慢提升的。”马琳说, 她始终把上公开课当做锤炼自己教学艺术的重要契机,在一堂堂公开课的准备、雕琢、反思中一步步走向成熟,也慢慢形成了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学理念——润物无声。

2018年8月,马琳刚被评为特级教师,10月就在佛山市教研室组织的教学研讨活动中上了一节示范课《我与地坛》。上这节课的8年前,马琳在华南师大附中曾上过《我与地坛》,反响很好,但时隔 8 年,基于对新课标理念的理解,加上个人不断丰富的人生阅历,她对文本又有了更深入的解读。

马琳以“如何理解地坛在等我”为切入点展开对文本的深入研讨,这堂课打动了所有听课的专家、老师和学生,很多听课老师时隔几年还对这节课记忆犹新、津津乐道。

何为“润物无声”?马琳解释,要精心设置问题;充分展开跟学生的对话,注重对学生的启发、点拨和引导;构建“大语文”的教学生态,注重有效拓展,让学生对知识融会贯通;课堂语言富有感染力。

马琳“润物无声”的教学理念,“精设问题,充分对话”的课堂教学特色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渐趋成熟,得到了业界的广泛认可。她执教的课例《棋王》曾获“教育部优课”奖。她本人多次上省、市研讨课,应邀到省内兄弟学校上示范课,课例被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的教授用作教育硕士专业的讲课课例。她也曾作为一线教师代表,应邀在香港教育大学主办的国际语文教育研讨会上作题为《浅谈对自主阅读教学的思考》的专题发言,获得与会专家的好评。

做好传帮带

充分发挥省名师工作室示范引领作用

在语文教学实践中,马琳还注重以研促教,带领团队共同成长。她紧密联系教学实际,在探索和创新中推进教学改革,发表论文20多篇,主编及参编著作8部,参与2项省级教材编写,2020年参编教育部统编的高中语文教材教师用书。

马琳参加佛山市教育局组织的到贵州黔东南州师范带学活动。受访者供图

她主持及参与6项省级课题研究。被聘为“广东省高考研究会语文专家委员会成员”;主持的教学成果《以终为始序列进阶的高中作文教学实践研究》获市教学成果奖。

马琳担任科组长12年,备课组长20年,她带领组内老师深化教学改革,高考成绩一直位居佛山市前列,科组先后三届被评为“佛山市示范教研组”及 “全国作文教学先进单位”。

同时,马琳还连续两届被评为省名师工作室主持人,以及市、区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培养造就了一批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其中1位老师被评为正高级教师,3位老师入选广东省第四批“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名师培养对象,多位老师被评为市、区名师,多位老师在省、市大赛中获奖。

此外,她还充分发挥名师工作室的示范引领作用,传播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分享优质教育资源,为省、市、区的新教材教学和新高考备考贡献研究成果,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益。

“语文课堂,是一个教师与学生共舞的舞台,你需要独舞,更应该教会学生与你一起翩翩起舞,让他们在语文的世界中享受青春与精彩,留下最美的舞步!”马琳说,成为一名优秀的语文教师,她永远在路上。

撰文:刘佳伦

通讯员:王蓉丹

1  南方+ 高雨宁 制图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