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雁领航|南海实验学校杨剑:做师生成长的“麦田守望者”

南方+

■ 开篇语

教育是一场温暖人心的坚持,是一场向美而行的遇见,是一段生命的成长。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是新时代的奋斗者,他们以“躬耕教坛、强国有我”的志向和抱负,用理想、道德和智慧点亮学生的未来。在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南方+佛山频道推出“佛山庆祝第40个教师节特别报道”,陆续对一批优秀教师进行风采展示,向所有辛勤工作的教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今天,南方+佛山频道推出头雁领航宣传特辑,聚焦佛山中小学书记、校长这一群体,敬请关注。


“看着一届届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看着一批批教师成为各学科各岗位的行家里手,看着工作过的学校都能够发展壮大、声名远播,我感到无比幸福。”这是佛山市南海区南海实验学校党总支书记杨剑的内心独白。在他看来,教育是良心活,是迷恋他人成长的事业,管理就是要最大限度地激发人的善意,做师生成长的“麦田守望者”。

杨剑的工作日常。受访者供图

教研结合

“笨功夫”成就“大智慧”

回忆起刚工作时,杨剑依然心潮澎湃。工作第一年,杨剑担任班主任,教高一4个班,每周17节课,另还兼高二每周2节的竞赛辅导课。他称自己每天“打了鸡血”似的拼命工作。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他工作前4年,他所担任班主任的班级总成绩基本上“垄断”全年级第一,所教学科单科平均分位于佛山前列。“我不算聪明,但懂得下笨功夫。”杨剑说,自己面对困难、挫折甚至冷遇,也能泰然处之,他深信耐得住寂寞才能守得住繁华。

“吃亏是福”牢记在杨剑的心间。他欣然接受组织的各种安排:从工作第三年开始,连续在高三坚守7年,后来陆续多年管理高三。

在杨剑看来,无论教学还是管理,真正的勤奋不仅在于动手做事,也在于动脑思考,还在于用心研究。杨剑回想起自己的“教育前半生”,那是一个教和研逐渐结合,最终达到水乳交融的过程。

杨剑说,在自己教研的“新手懵懂期”,那时并没有充分理解什么是优质的课堂教学,常陷入“满堂灌”和“题海战术”的泥潭。后来,他在教学实践中发现,让学生多讲,跟学生多互动,腾出时间让学生多研究,教学效果会更好。

随着教学经验的积累,杨剑逐步意识到,在辅导学生获取优秀成绩的过程中,有着同步提升素质教育的空间。于是,他不再满足于零碎的思想碎片,开始在思想体系方面做梳理和思考。杨剑还利用作为首席教师和广东省“百千万人才培养工程”培养对象的机会,向名师们学习,进一步思考提炼教学理念,一步步成长为特级教师、正高级教师。

春风化雨

做“经师”更要做“人师”

“教育学是迷恋他人成长的学问,而教育是迷恋孩子和教师成长的事业。”杨剑表示,自己成为学校管理者后,更加坚信做“经师”更要做“人师”,要用自己的教学理想和实践去影响更多的人。

杨剑始终记得自己带了三年的2021届学子们。他经常陪伴学生一起跑操,既锻炼了身体,又增进了彼此的感情。一位黄姓同学在考上中山大学后发信息告诉杨剑:“能在高中遇到像您一样负责、幽默的老师,我真的感到很幸运!”

调任到南海实验学校任校长后,杨剑以“让每一个人都能更好地成长”作为管理目标,不仅要把学生培养好,也要把教师发展好,为每一个不同基础、不同特质的师生提供适合的舞台,让他们在上面跳出翩翩舞姿。

在培养学生方面,作为南海唯一的十二年制公办学校,杨剑不断探索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小初高衔接模式,开展好少年科学院仙湖分院和少年创新学院的教学工丰富课外活动和社团组织,提供多元化的发展机会,发掘学生的特长和潜力。

在培养名师方面,他开设“三院两站”,即通过教育管理研究院、班主任发展研究院、教师成长研究院、清北领航站和博士领航站,探索教师成长新路径、发展新模式,把学校建设为佛山教育雄师的摇篮,为佛山教育培养和输送大批量的名校长、名教师和名班主任。

杨剑参加广东省名校长工作室授牌活动。受访者供图

“看着一届届孩子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看着一批批教师成为各学科各岗位的行家里手,看着工作过的学校都能够发展壮大、声名远播,我感到无比幸福。”杨剑表示,佛山深沉宽厚的人文底蕴和积极包容的教育土壤滋养着自己不断前行,他对此充满感恩,“未来我会继续在教育的麦田里守望着他人的幸福,为实现教育高质量发展尽绵薄之力。”

撰文:刘佳伦 叶能军

通讯员 王蓉丹

阅读更多:

佛山庆祝第四十个教师节特别报道

1  南方+  制图

编辑 梁彩敏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