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掉喉咙怎么说话?多种方式可让喉癌患者重获新“声”

南方+

喉癌,在耳鼻咽喉科头颈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鼻咽癌。早期喉癌患者经过手术治疗后多数仅残留轻度声音嘶哑。但中晚期患者常需行喉大部分切除或者全喉切除。

而喉在人体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人体发声的重要器官,切掉喉咙后如何发声成了不少患者面临的难题。清远市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副主任医师刘文林表示,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发展,针对喉部疾病患者,有了多种可能的解决方案,能为术后患者进行发音、呼吸和吞咽功能重建。

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

刘文林介绍,喉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头颈恶性肿瘤中发病率仅次于鼻咽癌喉癌。喉癌的发生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目前认为,吸烟和饮酒过度是喉癌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吸入有害物质,如烟草中的尼古丁和焦油,以及酒精对咽喉黏膜的刺激,都会增加患喉癌的风险。此外,慢性炎症刺激、空气污染、病毒感染、喉部的癌前病变以及放射线暴露等,也有可能诱发喉癌。因此,戒烟限酒、远离污染环境、增强免疫力,对于预防喉癌至关重要。

喉癌的早期表现往往仅有声嘶,很容易被患者忽视。随着疾病的进展,可慢慢出现咽喉部异物感、喉痛、呼吸困难、咳嗽以及痰中带血等。因此,如果声嘶超过两周未缓解,应及时就医检查。

“和其他恶性肿瘤的治疗方案类似,早期可以通过放疗、化疗、靶向等方法保守治疗。”刘文林说,而肿瘤发展到晚期,开放性手术是喉癌治疗主要手段之一。对于部分晚期喉癌患者,有时可能还需要全喉切除。

功能重建手术方法多样

手术治疗切除肿瘤的同时,还会对发音功能造成一定影响。刘文林介绍,喉部是发声的重要器官。在喉部,声带通过振动产生声音。当人说话时,空气通过肺部被压缩后,经过喉部时冲击声带,引起声带振动,进而产生声音。声带的形状、张力和振动方式决定了声音的高低、强弱和音色。

喉癌患者经开放性手术切除后,发声功能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因此,容易给病人造成重大的身心创伤及生活不便。幸运的是,如今针对喉恶性肿瘤行喉部分或全部切除的患者,有了多种治疗方案,可以为患者恢复一定的发音功能。

局部组织瓣修复是咽喉肿瘤患者术后最常用的重建方法。对于喉部分切除术后的患者,可以采用局部组织修复术进行喉功能重建。例如,利用带状肌瓣或游离组织瓣进行修复,以重建喉腔并恢复患者的喉功能。这些手术方法的选择取决于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手术医生的经验判断。

对于喉部分切除患者,还可以利用人工喉,将呼气时的气流从气管引至口腔,同时冲击橡皮膜而发音,再经口腔调节构成语言。该方法佩戴和携带不便,但发音效果相对直接。

对于全喉切除患者,同样有重获发声的方法。比如电子喉,利用音频振荡器发出持续音,将其置于患者颏部或颈部,佩戴方便,做说话动作即可连续发出声音。但它也有短板,电子喉的声音略欠自然,言语可懂度低。

还有可以通过训练食管发音法发声。患者将吞咽进入食管的空气从食管冲出,产生声音,再经咽腔和口腔动作调节,构成语言。该方法发音断续,不能讲较长的句子,但无需额外设备,且随着训练可逐渐改善发音质量。

再有就是食管气管造瘘术。在气管后壁与食管前壁间造瘘,插入发音钮或以肌黏膜瓣缝合成管道,如Blom-Singer发音钮法和Provox发音钮法等。此方法操作难度较大,但能有效恢复发音功能。

术后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

“喉功能重建旨在恢复喉部疾病患者的发音、呼吸和吞咽功能。”刘文林说,手术方法多种多样,具体选择哪种方法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手术条件以及患者意愿等多方面因素综合考虑,医生会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患者在术后也要进行适当的护理和康复训练,以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喉发声功能重建,特别是全喉切除后的发音功能重建,是一个复杂且细致的过程,涉及多个方面的注意事项。

刘文林介绍,术后应密切观察患者的恢复情况,包括发音、呼吸和吞咽功能的改善情况。同时,注意保持手术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防止感染。术后还应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以便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出现的并发症。

对于采用食管发音法的患者,需要进行系统的发音训练;对于使用人工喉或电子喉的患者,则需要慢慢适应并掌握其使用方法。

喉部手术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作为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和关爱,帮助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撰文:陈之瑜 通讯员 彭可明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编辑 林伟杰
校对 杨远云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