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刚来到深圳,一个快速了解这座城市的方式,可以是遍布街巷的标语。
“来了就是深圳人”“下一站 翻身”。 在这里,slogan是城市与人对话的一种方式。文字无声,宛如古希腊掌管情绪价值的神,鼓励着或慰藉着赶路的人们。
标语,往往是一座城市最直接的表达,塑造与传播着城市的形象,是城市软实力的集中凝聚和外化。
一句slogan,
可以让人记住一座城;
一个标识,
是一座城市气质的浓缩。
随着深圳发展不断向前、
创意多元化,
在社交媒体上,
深圳出产的slogan
在年轻人的“神秘力量”下
翻搅起 “潮文化”。
在传统印象里,深圳可能是这样的——
“工业第一市”的声名在外,也被调侃为“毫无感情的流水线机器”;
烟火气十足,却被贴上“美食荒漠”的标签;
精神文化内核很强,却总是被吐槽文化太“贫瘠”。
而事实恰相反
从那些耳熟能详的标语里,
我们可以探寻这座城市的专属气质。
把那些熟悉的深圳slogan打散
再排列组合
我们发现
◎
这座城市,从来不缺“鸡血”
深圳走过40多年,诞生不少“圳”奋人心的口号,如同城市发展每个阶段的注脚。
“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代表深圳发展的起点。
时间回拨到1981年,彼时深圳改革开放的故事方始书写,急需一个强有力的号召,这句标语横空出世。
鎏金镌刻的12个字化作一股强大的力量,激励了一代人在这里播下勇气。
随后的10年间,这座新城平地而起,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这座“年轻的城市”。
归属感也是深圳一直具有的独特气质。当深圳作为城市逐渐成型,“深圳人”这一概念也在形成。
就在此时,“来了就是深圳人”吹响了深圳创新、包容、开放的时代精神。这句悬挂在深圳的机场、码头、车站、街头的slogan, 像一句开场白,欢迎每一个来到深圳的人。
◎
这座城市,从来不失有温度的回应
在深圳, “下一站,翻身”的地铁报站音已成为伴随不少人通勤的背景音。
“希望收到心仪的offer。”“水逆结束。” 挤满年轻人的深圳庙宇之外,翻身站已成为人们祈愿的一个“著名”景点。
而翻身站的由来,也多多少少有点“咸鱼翻身”的意味:上个世纪30年代的翻身村,仍是一片滩涂,当地人以海上打鱼为生,后来形成了人口聚集的村庄,新中国成立后,此地便定名为翻身。
近年,翻身在历史长河中不断“翻身” 。如今的翻身,地处宝安中心,楼宇簇拥,举步繁华。
在宝安,这个古老而充满活力的城区,路牌也像是为打工人“量身定做”,自带“锦鲤”的意味,承载着许多深圳人的梦想:
“翻身路、创业二路、宝石路、前进路、自由路……” 无不给人以美好的憧憬。
夜幕下的自由路,锅气与人气升温,一餐一食抚慰来往食客;西乡盐田夜市,你会见到更多对美食和旧时光的尊重。
进可享繁华都市,退可守一处人间烟火,总有一款适合你。
讲求速度的深圳人,在朝着梦想大步踏进的时候,依旧怀有对生活的热爱,愿意去“迷信”翻身能带给人好运,可能就是它们带给我们的勇气及温暖的回应。
◎
这座城市,从来不缺沿路的风景
“制造之城”的名声在外, “千园之城”“图书馆之城”“博物馆之城”“潮玩之城” “便利店之城”“文艺之城”也是深圳著名的标签。
高楼林立的打工人“宇宙中心”,坐拥1200余座公园,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3.56%。
深圳还多次跻身中国网红城市TOP10, 一个个流动接头点、咖啡店、live house里,新潮的创意在发生,更多的空间,给人俯下身感受生活。
在后海人才公园,《无尽影院》日夜放映,化为巨幅的城市取景框,路过的每个人,都是电影的一部分。
在清平古墟、千年沙井蚝乡,古老与创新是他们的两面,中间有着千余年的精神文化作为连接。
在世界级商圈,灯火霓虹每晚跃上城市的天际线 ;
这座城市还遍布着数不清的电影院、博物馆、演出场馆。
深圳人的精神食粮就从这些文化艺术场所出发,飞向各个街镇的不同人群。
◎
这座城市,从来不缺向前的追求
在欢乐港湾海滨文化公园,世界级商圈热浪涌流,悠悠旋转的摩天轮是时间的轴承,传动出城市的创新与发展。
在前海演艺公园,起伏的波涛是时间的节拍器,悠悠地演奏着城市前进的旋律,潺潺讲述着从渔村到现代化都市的蜕变。
除了“潮玩”和精神建设,深圳也朝着“硬核科技”的方向奔去。
宝安,作为深圳的工业大区、创新高地,从“制造”跨向“智造”,显得毫不费力。
在它397㎡的热土上,平均每平方公里就有18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这个密度是整个粤港澳大湾区的15倍、是广东平均水平的51倍。
在这里,日均新增“老板”333名;上市企业、国家级制造业单冠数量均居全国前列。
……
从边陲小镇到国际都市,深圳并不是中空。一句句slogan,我们看到深圳的过去、人文温度和不断向前的追求。
从“卷都”到“梦都”,
深圳slogan高度浓缩着时代精神,
勾连着一代代深圳人的共同记忆,
烙下向前发展的一步步印记。
遍布街头巷尾的slogan里,
陪伴和注视这里的人们,
记录着城市与人的共成长,
很有感染力,
又很值得被珍视的深圳气质。
撰文:罗维维
图片:网络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