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热点问答”系列
有句话说“孩子总是伴随着问题一路成长”,这些所谓的“问题”,有时会让家长为之烦恼;然而,如果家长能正确看待、智慧应对,这些“问题”也是孩子健康成长的美好见证、增进亲子关系的良好契机。
接下来,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各试点学校将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针对家长们关心的家庭教育、家校共育热点问题,通过“家长分享”“学校解答”“专家观点”三个版块,为家长答疑解惑,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助力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本期提问:
孩子随着年龄增长会渐渐变得冷漠,家长在不断付出,但孩子觉得所有事情都是理所当然,没有感恩之心。如何加强孩子的感恩教育?
【家长分享】
香洲区云峰小学
智5班杨天朗家长回答:
这是一个让家长困惑的话题,有共鸣的家长都会发问:为什么我的孩子这么冷漠、不懂感恩?我们需要寻找根源,解决矛盾,重塑孩子的感恩力。关于这个主题,我与大家分享一些小心得:
1.家庭养育氛围监测,回顾家庭日常点滴
家庭日常不起眼,但是常常有些细微的点容易让人错过,特别是日常礼仪,家中成员的性格习惯。我们成人常常会习以为常,但是对于成长中,特别是青春期的孩子来说,那是相当敏感,容易模仿或者是产生价值偏差等。
2.走进孩子的世界,了解孩子的朋友圈
尝试体验孩子现阶段流行的话题与热点,发现吸引他们背后的逻辑和需求,如无伤大雅,不违背原则,我认为可以尊重孩子的一些自我决策的权益,毕竟,他/她们的一生,主角是自己。
3.有效和解,坦诚相对
告诉孩子家长的感受,记住不要带有情绪的批判。向孩子寻求帮助,听孩子的反馈,了解孩子的需求,达成一起优化成长的意识,学会尊重双方,持续鼓励,养成一个有爱的环境才能有效提高感恩力。
【学校解答】
香洲区云峰小学
林泽华老师回答:
感恩不仅是一种美德,更是一种内在的力量。拥有感恩之心的孩子,内心富足而情绪高涨,积极的人生观让他们拥有更强的社交能力和干劲,这是他们未来成功的关键。那么,如何培养懂得感恩,会发自内心关心和爱护身边人的孩子呢? 在这里和大家分享几个育儿小技巧:
(一)常常在孩子面前感谢家人的付出 “天下之本在家。”培养懂得感恩的孩子,要从我们自身做起,树立知恩、感恩的美好家风。我们可以夸夸家人为我们用心制作的晚餐;给辛勤工作晚归的家人一个爱的抱抱……小小的举动,是一种无形的力量、一种无言的教育,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心灵,塑造着孩子的人格。
(二)偶尔在孩子面前示弱 。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自我意识逐渐增强。我们可以适当地把问题抛给孩子,给予孩子更多的主动权,让孩子参与进来,同商议、共承担。我们可以说:“你觉得呢”“我们想听听你的想法”“让我们一起试试看!” 开放、民主的家庭氛围,尊重了孩子,孩子也会体谅到父母的不容易。
(三)时常给予孩子互动的机会,爱是互动,不是单方面付出。“溺爱者不明,贪得者无厌。”当孩子不断接受,没有输出、互动的途径时,内心就可能变得麻木。我们可以给予孩子参与、互动的机会。我们可以和家人分享近期的目标和需要家人支持的事项。这不仅让每个成员都有付出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凝聚家庭力量,让每个成员的努力得到家人的认可和理解。
(四)不时带孩子参加公益活动。我们可以带孩子参加一些公益活动,让孩子体会到助人的乐趣,感受到自己的价值。
一个懂得关心和爱护他人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懂得感恩的孩子,一定是一个懂得体谅父母的孩子。
【专家观点】
珠海市第一中等职业学校
孙超老师回答:
“面对美好岁月,要有饮水思源、懂得回报的感恩之心,感恩党和国家,感恩社会和人民。”感恩教育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包括感恩国家、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大自然、感恩逆境等等。
我国著名的心理学家彭凯平提出:感恩是一种重要的心理资本。研究表明懂得感恩的人,往往也是高自尊、心理特别强大的人,这是因为懂得感恩的人首先拥有积极的心态,能够自我关怀、自我欣赏,也更容易发现来自外界的善意。感恩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加强孩子的感恩教育对于他们的个人成长、家庭和谐以及社会稳定都具有重要意义。感恩教育,更是塑造孩子健全人格的关键环节。面对新时代的孩子,我们的家庭作为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如何引导孩子学会感恩,建议如下:
一、寻根溯源:孩子感恩缺失之因——行有不得 反求诸己
如今孩子们感恩意识的淡薄令人忧心忡忡。我们必须深入探寻其背后的原因,以便找到有效的解决之道。孩子在什么事情上表现较冷漠?是因为亲子关系不佳,他总和家长对着干,甚至不搭理?还是我们比较宠爱,凡事都亲力亲为,他们已经形成了习惯?不同的原因需要采取不同的应对策略。在家长方面,我们是否为孩子树立了良好的榜样?这里我们提倡让孩子充分体验到父母心甘情愿的养育,从而自然产生的感恩,不带有悲苦和愧疚之情。
二、精准施策:培育孩子感恩之心——多措并举 厚植情怀
①知——细心观察 营造环境 语言激励
在日常生活中,通过语言激励引导孩子细心观察周围的人和事,从家人的关爱到朋友的帮助,从老师的教导到陌生人的善举。让孩子学会发现那些容易被忽视的温暖瞬间,并鼓励他们用恰当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激之情。通过建立感恩的语言体系,让孩子更加明确地传达自己的情感,从而在内心深处认识、强化感恩的意识。
②信——巧用仪式 搭建平台 表达情谊
生活中的仪式感能够为感恩教育增添一抹绚丽的色彩。家庭可以设立一些特殊的感恩仪式,如在生日、节日等重要时刻,组织家庭聚会,让孩子为长辈送上礼物和祝福,表达自己的感恩之情。学校也可以开展各种感恩主题活动,如主题班会、演讲比赛、手工制作等等。通过这些仪式,营造浓厚的感恩氛围,增进孩子与他人的情感沟通,让感恩之情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
③行——榜样引领 言传身教 价值塑造
行动是感恩最有力的证明。家长和老师以身作则,用自己的实际行动为孩子树立榜样。在家庭中,主动关心长辈,承担家务;在学校里,积极参与公益活动,关爱他人。同时,鼓励孩子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实际行动去感受帮助他人的快乐,深刻理解感恩的意义。言传身教,让孩子在潜移默化中学会感恩,将感恩之心转化为实际行动。
三、持续引导:巩固孩子感恩品质 —— 持之以恒 润物无声
孩子感恩之心的培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持续地引导和巩固。要在日常生活中不断强化感恩教育,让感恩成为孩子的一种习惯和品质。通过持续地引导和巩固,让感恩的品质在孩子心中生根发芽、茁壮成长,为他们的人生奠定坚实的道德基础。
家庭教育是父母一生的课题。
珠海市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中心
家庭教育“热点问答”
将持续更新,
敬请关注!
来源:市教育局思政与宣传科、香洲区云峰小学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