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在中山的历史长河中,星光璀璨,涌现了无数卓越的人物。他们照亮了城市前行的道路,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时至今日,他们仍为这座城市发展带来强大动能。粤乐宗师吕文成的专题纪录片正是这种动能的外化。
最近,中山提出要挖掘弘扬中山近现代名人文化,打造中国近代史“活”的博物馆。中山应如何用好丰富的历史文化名人资源,打造“出圈IP”,让这座博物馆真正“活”起来、旺起来?南方+邀请了相关专家学者进行探讨。
侨乡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记录了近现代侨乡经济、文化、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中山市是我国著名的侨乡,有100多万侨胞分布在全世界近百个国家和地区,曾涌现出诸多华侨文化名人,如孙中山、杨仙逸、郑观应、容闳等。他们对中国近现代文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他们的思想和精神至今仍是中国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方面,中山市可将这些华侨人物和近现代史的大事件串联起来。比如,今年是黄埔军校建校100周年,明年是孙中山逝世100周年,结合这些重大节点的各种学术和宣传活动进行推广事半功倍。推广文化名人IP,不能孤立地、线性地看待某个人或单个事件,而要将其放在中国近现代史和世界历史的整体脉络去理解,而孙中山与本地乃至周边政治名人、文化名人的互动、交往和相互影响,本身即是理解中国近现代革命史和民族复兴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文旅角度而言,推出一条全市的名人文旅线路,将中山的历史事件、历史名人串联起来,有利于扩大和深化公众对中山市名人文化的理解。
另一方面,从对外传播的角度而言,孙中山文化不应局限于地方视角。名人的脉络圈、人际圈,与海外有着紧密的联系。孙中山文化,在大湾区,以华南为中心的南海圈以及东南亚等地区都有着广泛的影响。深厚的移民经济、文化交流基因,是孙中山文化海外传播的重要根基。
这方面的推广可参考国内部分城市的文旅经验。在国内,浙江杭州、湖州等地的名人文化IP挖掘,值得借鉴。湖州与中国社科院等研究机构紧密合作,后者定期推出系统性的调研报告,并合作举办学术会议、青年论坛、高峰论坛等活动,有力地推动了历史名人文化学术研究、人才培养和对外交流。其次,湖州南浔的历史名人景点,大都分布在村落、乡镇,而非局限于繁华的市中心,从而形成了一个多元的、有层次的文旅景点结构。
中山要弘扬中山近现代名人文化,打造成为中国近代史“活”的博物馆,除了挖掘名人的历史价值之外,还要让名人文化有当代感,让名人文化真正地与年轻人、与学生等群体结合起来,而非仅仅停留在学术层面,这样才能催生名人文化新的生长空间和增长点。
首先,博物馆、名人馆等载体,可与学校的历史教学、爱国主义教育、文旅研学合作,形成点、线、面的多元联动,推动名人文化进课堂,让传承发展优秀名人文化成为师生一种体验性、浸润式的文化熏染和生活方式。
其次,广东应该发挥地方特色,与海外积极联动。既可以共同创作影视剧、短视频等文艺作品,也可以打通海内外博物馆的馆藏资源,与日本、东南亚等地的博物馆举行交换性展览、巡回展览,共享名人馆藏资源,共同推动孙中山文化在海外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和共鸣。
此外,中山市可与学术机构、高校等单位进行更紧密的合作,通过举办学术会议、研学营,合作设立调研基地等方式,构筑学术研讨高地,推广中山历史名人的思想、文化、功绩等,推出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和文化产品,打造历史名人文化传承发展示范品牌。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民国史研究室助理研究员)
整合:南方+记者 苏芷妍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