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湾村:古村映侨迹,山水寄乡思|中山侨村行⑱

南方+

秋来梦到深湾翠,海天寥阔寄乡思。在中山市板芙镇,有这么一个栖息着数千村民的美丽侨乡——百年古村深湾村。

从一片海湾演变而来,深湾村至少有700多年历史。青砖黛瓦,山水如诗。漫步在深湾村,时不时遇见晚清或民国时期中西合璧风格的侨房,一砖一瓦皆散发出历史建筑的独有韵味。在这里,随处可触摸历史的痕迹:无论是穿越百年的沙冈学校,还是枫叶生态园,抑或是近200座古建筑,都在诉说着数百年来深湾人外出闯荡、反哺家乡的故事——这里,是300多名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魂牵梦绕的故土。

枫叶生态园。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如今,百年侨村,正在书写新的故事。沙冈学校旧址摇身成为乡村文化馆,枫叶生态园迎来一批又一批游客,深中通道通车后,深湾村打开了开放发展的另一个侨乡故事。

古祠流芳证同根

深湾的地名,可追溯到宋代(960-1279年)。《香山县志》记载,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博士杨云巢由南雄珠玑巷避难到深湾。这个文献也侧面证明,早在宋代就有“深湾”地名,这也是板芙最早有固定村名的村落。

时光荏苒岁月稀,星移斗转天地变。后来,深湾村分为深湾、永厚、新围、边冲、果园5个自然村。村东有山林、林间有水库,深湾村形成了独特的山水风貌。据深湾村党总支部副书记、村委会委员苏月葵介绍,在深湾村13.8平方公里的面积中,山林地就占了8.16平方公里。山上的蚙蜞塘水库,宛若翡翠镶嵌林中,养育了一代代深湾人。

鸟瞰深湾村。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鸟瞰深湾村。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坐拥这般山水资源,数百年来,筚路蓝缕的深湾人以农为生,世代安居乐业,养成了勤劳实干的淳朴民风,也孕育了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以及深湾人重视宗族文化的观念。在深湾村,有两座历经百年风雨的祠堂——苏氏宗祠和南川马公祠。

大红灯笼,青灰砖瓦。走进苏氏宗祠,可见百鸟朝凤、花开富贵、八仙过海、喜鹊临门等精美浮雕,寄托着族人对祖先的赞美与对子孙后人的祝福。“扶风绵世泽,铜柱振家声。”南川马公祠大门两边的对联,道出了姓氏源头及祠堂宗号。苏月葵说,深湾人对家族中的历代名人如数家珍:近代作家、诗人、翻译家苏曼殊及中国工人运动的先驱苏兆征,皆为深湾苏氏同祖分支后人。而爱国侨领、美国中山总商会创会会长马金权则为深湾新围马氏后人,其女马静仪也是美国伊利诺伊州的首位华裔州众议员。

古老的宗祠,建构了海内外深湾人对故土的情感依恋。2015年至2016年间,苏氏宗祠和南川马公祠先后发起重建和修缮。两个祠堂的重建、修缮费用,由村民们自发捐款。其中,海外侨胞、港澳乡亲踊跃捐款,尤其苏氏、马氏后人,最为积极。这其中,就有爱国侨领马金权的身影:在海外,他为维护海外华人权益、提高华人在当地社会地位献策献力;在家乡,他积极回馈社会,为修缮南川马公祠捐款。2023年11月,马金权父女回深湾省亲时,还专门到南川马公祠祭祖。

苏氏宗祠。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苏氏宗祠。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古祠流芳证同根。每逢清明节,不少苏氏后人、马氏后人远渡重洋,从海外返回家乡祭拜祠堂。在异乡历尽艰辛、艰苦创业,家和家乡是深湾华侨和港澳乡亲的精神支柱,参与宗祠的重建与修缮,则是他们延续宗族观念、展现家国情怀的表达。

侨心齐力泽故土

深湾村的古旧建筑,一砖一瓦都印刻着侨力侨心的痕迹。

作为华侨众多的村落,深湾村保留较好的古旧建筑近200座,其中包括晚清或民国初期砖瓦结构的民居和中西结合风格的侨房。除了建筑痕迹,海外华侨和港澳乡亲给深湾村留下的宝贵财富,还有代代接力的教育事业。

苏月葵介绍,板芙地区的第一所学校——沙冈学校,正是由当时华侨捐资筹建的,距今已有近百年历史。沙冈学校对深湾村、板芙镇乃至周边区域的教育事业,都作出巨大贡献。苏月葵说,建校初期,神湾、南区等周边区域的学生也到沙冈学校就读。在一代又一代沙冈学子中,就有归侨苏志豪。

改造后的沙冈学校旧址。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改造后的沙冈学校旧址。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已是花甲之年的苏志豪是深湾村人,1954年左右曾在沙冈学校就读。在他的记忆里,当时自己所在的班级有30多人,全校预估有超180名学生。可见当时学校的受欢迎程度。

随着外来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沙冈学校不能满足村民及附近居民子女教育的需求,历经多次搬迁和扩建。如今,在深湾侨眷邝裕光的支持下,沙冈学校原址得以重新修缮,成为乡村文化馆、村史馆。

沙冈学校旧址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村史馆”“侨胞之家”。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沙冈学校旧址如今摇身一变成为了“村史馆”“侨胞之家”。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侨胞和港澳乡亲对深湾村的贡献,不仅体现在教育事业上,也体现在产业发展上。

2010年,祖籍深湾的澳门同胞萧凤珍回到深湾村,被山水田园风光深深吸引。她在深湾村租下山地,当即投资100万港币注册中山市枫叶农林业发展有限公司,打造枫叶生态园。

“我从小在这里长大,这边的山上每一棵树是什么果树,我都很清楚。”萧凤珍说,如今生态园里的每一棵植物都有她的心血。她希望通过自己的微薄之力,助力家乡文旅发展。2022年,枫叶生态园被评为“中山市科普教育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除了华侨和港澳乡亲对深湾村的经济社会建设作出重大贡献,侨眷的力量也深深影响了村里的工业发展。

祖籍深湾的肖德源,为深湾归侨佘门兴的女婿。1992年,肖德源回到深湾村,在故乡成立了中山市冠达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经过多年发展,该公司规模日益扩大,产品远销世界各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并与世界多个知名贸易商建立友好贸易关系。

中山市冠达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中山市冠达家具制造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在深湾,大到支持文体教育设施、道路设施建设,小到捐赠货车、电视机,均留下了侨胞和港澳乡亲的印记。上世纪80年代,港澳乡亲支持家乡发展,捐了一台货车,供村集体发展经济,开展运输业务。由于深湾村靠近国道,亟待发展马路经济,启发部分村民开始经营运输业务,赚到了第一桶金。此外,以萧英杰、萧锡权、萧慧莲等为代表的港澳乡亲,对扶贫助困、教育等公益事业也有很大贡献。

从教育事业到工业发展,从公共服务到慈善事业,一批又一批深湾的华侨、港澳乡亲和侨眷回到深湾、反哺深湾。他们润物无声,让这个美丽侨乡,持续焕发活力。

又见深湾枫叶红

国道穿村而过、高速路纵贯南北,交通便利。坐拥区位优势,深中通道开通后,在大力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高质量发展背景下,如今的深湾村再次迎来新机遇——澳门科技大学计划在中山设立校区,将落户深湾。此外,优势文旅项目也焕发新活力,迎来二次发展契机。

2024年7月30日,在中山全球招商大会上,澳门科技大学与中山市人民政府签署了产学研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为中山市引入有助于科技创新及发展的教学资源,并推动高校科技成果在中山市转化,建构国际创智与知识产品交流平台。根据此前签署的合作办学协议,澳门科技大学计划在中山设立校区,地址就位于板芙镇深湾村。

与此同时,深湾村的文旅产业也迎来了新进展。在枫叶生态园的休闲康养地一片约500亩的山地上,种植着来自马来西亚、泰国等地的数十种新品种水果。依托本地土壤条件,这里还创建了口味香脆甜的“北坑菠萝”“手撕菠萝”品牌,深受市民群众喜爱。

“枫叶生态园累计投入已超过千万,初步形成了集教育、体育、中草药、退伍军人后勤基地等于一体的系列活动场地,为学子研学、乡村文旅提供了好去处。”抢抓深中通道带来的发展机遇,萧凤珍正着手拉动来自马来西亚等地的华侨华人回来一起投资兴业。

不仅如此,古旧建筑也迎来活化热潮。在板芙站高速出入口旁,作为广东侨界人文社区示范点的深湾村,村内的碉楼近些年都已被保护修缮,例如华侨马结端故居及其它几栋历史建筑,精美壁画都得到了修缮,古韵依存却也耳目一新。

“我们计划盘活这片侨房,出租作为旅客休闲好去处,如咖啡、民宿等具有侨特色的网红打卡点,大力发展文旅产业。”深湾村党总支书记苏经伟介绍,除了侨房,优美的生态环境以及富有特色的文化底蕴,将成为深湾村大力发展文旅产业的基础。

水乡落日,华灯初上。在保持侨房风貌的基础上,深湾计划将“乡愁”和现代时尚融合在一起,让游客可以体验乡村生活的惬意与悠闲,让侨胞、乡亲保留着一份来自故土的念想。

乘着广东省“百千万工程”东风,深湾村正大力推进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村内新围、永厚两个片区的美丽乡村建设项目将陆续完工,为深湾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打下坚实基础。“欢迎广大侨胞以及港澳同胞回来投资建设家乡。”站在村里大片侨房前,苏经伟发出热情邀请。

延伸阅读:

南方+视频|侨力兴文教,深湾添新韵

沙冈学校:跨越百年的侨捐接力

胡波:“四色”结合讲好侨乡故事

采写:南方+记者 廖冰莹  通讯员  董菁菁

摄影:南方+记者 叶志文

策划:张培发

统筹:罗丽娟

编辑 卢子衡 钟商业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