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一头扎进计算机里的年轻人,太酷了!

广州青年
+订阅

站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大门”前

数据已经像空气一样

在生活中无处不在

算法则随之迭代

改变人们的生活

佳都科技首席人工智能科学家

兼通用大模型研究中心主任王凯

从儿时就与计算机结下不解之缘

并一股脑扎根进去

在数据、算法、大模型等技术领域谋创新

用科技为传统产业赋能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科技创新,要善于“借智”

“计算机普及要从娃娃抓起”。上世纪80年代提出来的这句话影响了许多人的一生。王凯对此深有感触,85后的他从小学三四年级开始接触电脑,学习编程。在那个四四方方的屏幕里,箭头闪烁移动,一个未知的世界就呈现在眼前。从那时起,王凯便开始了探索计算机世界的奇妙旅程,用科技创新改变未来的种子不知不觉在心里萌芽成长。

由于热爱,他一股脑扎根于计算机行业的前沿领域,成为清华—加州理工联合培养博士,以第一作者在A类国际期刊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十余篇,毕业前受邀赴十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学术报告和科研交流,奋斗在科技创新的最前沿。

提及如何持续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问题,王凯说:“如果你要做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就要想着攻破核心技术。首先,你的内心要保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领域谋创新的追求。不管身处哪个环境,我们始终以高标准要求自己,并不断感染周围的人与你同行。其次,科技创新,要善于‘借智’。”

“我们要思考如何快速实现技术创新,并实现落地应用。”他建议,要密切关注行业前沿的最新动向,判断行业冒出来的新技术是否对自己的研究有帮助,取长补短,努力提升自己的研发能力。

以新质生产力让城市交通更“聪明”

与此前在实验室埋头做科研相比,王凯现在从事的工作更接“地气”。目前,他作为佳都科技首席AI科学家,负责交通行业大模型研发工作。去年6月,佳都科技发布的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已通过国家网信办大模型备案,并在轨道交通智能客服、智能运维等场景落地应用。

谈及该大模型技术赋能交通领域的实际应用场景,王凯举例表示,从一个乘客进入地铁开始,基于视觉大模型TransCore-V的集中判图能快速完成安检,而基于语言大模型TransGPT的智能客服系统,则能通过交互问询的方式帮助乘客进行线路、票价等信息查询和快速购票,同时基于多模态大模型TransCore-M则能对站内的拥堵、异常情况进行实时判断,为相应的站内管控和车辆调度提供辅助决策和应急处置。通过完成这一系列乘客从进站到出站的全流程举措,帮助交通领域实现智能化治理。

应用于轨道交通站点的佳都知行交通大模型

在学习编程的同时,王凯喜欢从影视作品去探索未来世界的样子,并畅想科技将如何改变我们的生活。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美剧,尤其偏爱科幻和智能题材。他喜爱的一部科幻类型的美剧是《疑犯追踪》,全剧向观众展示了一个能将城市所有摄像头整合分析的平台:它能够根据特定的需求,实时处理海量的视频信息得出相应的结果,帮助警察破案。

“这跟我现在做的事情很类似。我们正在把城市百万级别的摄像头的信息用大模型进行加工处理、分析,并把异常问题及时反馈出来。”王凯说。他期待未来的交通大模型能够像他看过的科幻影视作品一样,能够在幕后“变成”一个比人还聪明的“大脑”:它能对城市级交通数据进行实时处理分析,让交通管理更加高效,让人们出行更方便。

保持追求

保持热爱

愿你也以“长风破浪会有时”的无畏

克服追梦之路上的阻力

以青春之力助推新质生产力发展

编辑 | 青年君

来源 | 广州青年(ID:gz_gqt)综合整理自广州日报、广州黄埔发布、佳都科技

合作、投稿 | gzqntg@163.com

转载请注明 | 广州青年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