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化县石塘镇石塘村自入选中组部红色村、省“百千万工程”首批典型村以来,按照“五个共富”“十个一”的工作要求,依托石塘堆花米酒、双峰寨、古村等丰富农文旅资源,坚持党建引领、规划先行、建管并重,深入挖掘红色资源,推动红色村+典型村+绿美乡村建设,积极绘就石塘村发展新版图。
念好“谋”字诀
抓好顶层部署环
石塘镇党委高度重视典型村培育发展,坚持党建和业务“两手抓”,同谋划、同部署、同落实,以落实“头号工程”的强大合力奋战典型村培育。
一是充分发挥党建引领“第一抓手”和“红色引擎”作用。石塘镇党委迅速召开专题党委会研究典型村培育工作,积极推动力量整合、工作融合,压实各级党员干部工作责任,实施由镇主要领导全面抓、包片领导具体抓、党员干部扎实干的工作机制,促进石塘村典型村培育工作自上而下向前有力推动。
二是高质量科学设置乡村发展整体规划。对标对表典型镇村创建要求,结合石塘村村情民情、地域特色、风貌资源以及发展需求,在编制村庄规划过程中,镇村组三级党员干部利用“一线双联”“民情夜访”活动走村入户收集群众意见,使村庄规划“得民心、顺民意、惠民生”。积极对接第三方公司开展实地调研、规划设计,合理谋划乡村风貌提升、主街道升级改造、集体资金盘活、产业项目等,“量身定制”石塘村典型村培育“作战图”,进一步明确典型村发展思路,找准村级发展有效路径。
石塘村“美丽庭院”。
念好“新”字诀
抓好产业提升环
石塘镇坚持“项目为王”理念,把经济发展放在首位,创新性打造多个产业项目,切实增强基层“造血”功能,让集体经济“壮”起来,让村民钱包“鼓”起来。目前,石塘村产业项目共9个,总投资5562万元,已投入使用2个,正在建设4个。
一是盘活本土资源。村级党组织牵头抓总积极盘活村集体闲置资源,盘活利用本地文化、地势资源,因地制宜谋划发展特色产业项目。在镇市场对面2000余平方米地块建设精品民宿,提升整体旅游接待能力;在双峰广场建设特色固定摊位,盘活地摊经济;利用石塘村党群服务中心原办公楼,建设农特产品展示展销中心、非遗文化展示中心、游客服务中心、特色餐馆等,吸引游客“流连忘返”。
二是推动产学研建设。推进石塘堆花米酒产学研建设,招商引资引进酒生产企业进行合作,投建石塘堆花米酒加工厂,申办SC认证,同时配套建设、研发堆花米酒产学研设施和课程,统筹整合堆花米酒资源,进一步规范产业发展。打造“研学+民宿”旅游新模式,建设多功能研学中心项目,串联蚂蚁公社、酒坊、沙湾绿谷等地,承接研学、培训、团建等业务。
三是发展高效农业。发展高附加值种养项目,由“村党支部+合作社”的形式流转连片耕地400余亩,推动“小田变大田”,发展稻鱼、稻虾种植等,现已对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市县级家庭农场并达成合作开发协议。
石塘镇举行招商推介会项目签约仪式。
念好“实”字诀
抓好生态结合环
石塘村坚持党建引领,把组织资源转化为发展资源,并积极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凝聚合力,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空气常新,不断擦亮美丽乡村底色。
一是抓实村庄绿化提颜值。石塘村坚持“党建红”引领“生态绿”,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志愿者、学生等深入到村内“四旁”“五边”植树添绿,累计完成种植树木2442棵、完成“四小园”建设110处、打造美丽庭院12户,并汇集社会力量积极“兴绿”“护绿”,通过召开乡贤座谈会、户代会以及开展“我为家乡种棵树”活动等形式,发动乡贤、群众捐款2.6万元用于石塘村绿美建设。
二是美化人居环境整治助振兴。石塘村以“全域化、常态化、精细化”扎实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攻坚和巩固提升行动,推进“六乱”治理和“三清三拆三整治”。党员干部及时亮身份、做表率,带头拆除自家的破旧泥砖房,引导群众积极投入到人居环境整治工作中;同时,村“两委”通过召开党员群众代表大会,围绕村民意愿,合理谋划乡村风貌提升,进一步形成“党员做示范,群众跟着干”的良好局面。现已完成59栋农房风貌提升,外立面改造面积16878平方米,全面促进乡村换新颜。
志愿者在石塘村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
来源:仁化县委组织部、石塘镇党委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