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闻问切”是中医诊断疾病的传统方法,指医生通过观察、听觉、询问和脉诊等方式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也被称为“四诊”。中医医生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相互补充、辨证论治,从而形成对患者的了解和诊断,制定出个性化治疗方案,充分体现了中医药“简、便、验、廉”的特点。
由于中医药通常不需要复杂的检查检测设备,同时在慢性病的预防和治疗中具有独特优势,这使得中医药更加适合资源有限的基层社区,特别是农村地区进行推广。近年来,国家卫生健康委也将中医药服务作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综合服务能力的重要内容,指导各地加强基层中医科室建设和中医药人员配备,按照诊疗标准和指南开展中医适宜技术。
近日,汕头市龙湖区率先在全市引进中医AI四诊仪,以“家门口”享受全国名中医开具处方的便利,破解基层群众看病难问题。记者了解到,自去年龙湖区获批成为广东首批基层卫生健康综合试验区以来,该区卫健部门正持续探索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水平的措施,为基层群众提供更坚实的“医”靠。
科技与传统融合,提升基层诊疗水平
“AI把脉诊断出这是滑脉,提示这位妇女怀孕了。”这一天,新溪社区医院里一阵躁动,中医AI四诊仪和中医医生为同一名妇女把脉看诊,结果双双给出怀孕的答案。细问之下大家方知,这名妇女刚接受试管婴儿植入一周多,运用西医理论的常规检查手段尚未提示妇女妊娠,AI和经验丰富的中医医师同时敏锐地捕捉到受测女性的脉象,让在场人员大呼神奇。
今年7月,在龙湖区政府和区卫健局的支持下,新溪社区医院率先在全市各区级医院中装机配备了中医四诊仪和云中医AI辅助治疗系统。刚完成装机,医院工作人员便让中医AI四诊仪与医院的中医医师“同台竞技”,才有了上面这一幕。
那么,中医AI四诊仪是怎样工作的呢?据介绍,这台机器遵从中医的就诊流程,采集患者的舌面、舌底、面部和手掌内侧图像以及左、右脉象波形图等图像信息上传到云端,AI大数据模型匹配分析后,给出舌诊、面诊、掌诊、脉诊分析结果,同时结合智能问诊引导、辅助诊断系统等,给出推荐诊疗方案,全程仅需10分钟左右。
患者可以通过手机直接查询到疾病诊断和体检信息。 南方+ 彭深 拍摄
而中医AI四诊仪给出的经方大数据来源,正是全国400多名中医专家在经典药方和专家验方的基础上进行系统化分类组合,不断进行证型细分及处方临床校验而形成的多达120万张临床基础处方库。
新溪社区医院副院长林晓芬介绍,为中医AI四诊仪提供处方数据库的专家里就包括北京中医药大学的不少名专家,配置这套设备后,社区居民可以享受到数千里外的首都名医提供的处方,便捷享有优质的中医医疗服务。
特别是,考虑到中医南北不同流派在个别治疗方法和用药上的不同倾向,医院还为中医AI四诊仪配置了执业中医师,在中医AI四诊仪给出推荐处方后,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对AI药方选用的药材和剂量进行加减、校验、签字,提升诊断的准确性。
除了对症给出处方外,中医AI四诊仪还发挥中医“治未病”的理念,它能根据使用者的体质辨识等数据,为健康人群提供养生处方和健康指导,提醒使用者积极预防可能发生的疾病,主动管好自己的健康。目前,使用者还可以直接通过手机查询中医AI四诊仪的诊断结果和健康指导方案,真正实现便捷“云”看名中医。
探索基层中医健康管理服务模式
引进中医AI四诊仪一个多月以来,新溪社区医院已经累计为数百名患者提供中医AI诊疗。林晓芬介绍,作为一家基层卫生机构,医护团队人手有限,设备的投入有效弥补中医专家医生人手紧缺问题,也减少了因医生主观判断差异导致误诊情况的发生,提高了中医治疗的科学性和规范性,为中医诊疗的标准化和推广提供了有力支持。
“配套中医AI四诊仪,相当于医院还请了一位老师,有效促进提升基层中医服务水平。”林晓芬解释,传统中医的人才培养是师傅带学徒的模式,在每一次诊疗中言传身教,传授诊疗知识与技巧。现在,中医AI四诊仪则扮演着“带教老师”的角色,使用这套设备的中医医生在每一次诊疗中,结合患者情况和机器诊断结果,对照学习全国名家大师的用方思路,也能较好地积累诊疗经验。
目前,新溪社区医院还在下乡开展基本公卫常规体检时,将这套设备搬到群众“家门口”,为村民们开展中医体检。依托中医AI四诊仪,推广中医健康管理项目,指导村民管理慢性病,提升健康素养。
用好中医AI四诊仪持续优化诊疗质量,推动人才培养,优化居民健康管理,这正是新溪社区医院优化基层群众卫生健康水平的持续探索。林晓芬介绍,医院还结合基层社区的实际情况,引进一批中医适宜技术,建设完善中医馆。
2023年,在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的对口帮扶下,新溪社区医院引进了中医眼科理疗,常规开展中药雾化熏眼等眼保健服务。
据介绍,当地老年群众普遍存在干眼症,每次仅需熏蒸十余分钟,眼睛干涩情况都能得到较好缓解。目前,新溪社区医院中药雾化熏眼业务每周开放三天,每次开放前都由医护人员精心配制熬煮中药药液,这种简单、有效且价格实惠的眼保健方式,得到社区不少居民的青睐。
记者在走访中了解到,新溪社区医院住院大楼病房修缮工程工作已进入收尾阶段,医院改造完成后将加挂“龙湖区中医院”,编制设置床位100张,配套建设中西医智能药房。林晓芬表示,接下来医院将把握好区级中医医院的定位,重点发展中医特色治疗,为基层社区群众提供更便捷、可靠的中西医综合诊疗服务。
持续优化基层卫生服务体系
新溪社区医院着力优化基层卫生服务供给,正是当前龙湖区着力提升全区基层卫生健康水平的缩影。记者了解到,近年来,龙湖区聚焦补齐基层医疗短板,累计完成投资3.78亿元,密集推进全区7个医疗卫生专项工程建设,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升级。
目前,龙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建大楼正开足马力加紧建设,将打造成为集疾病预防控制、卫生检验和精神卫生中心为一体的二级疾控机构,夯实基层公共卫生服务网底。龙湖人民医院、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升级定位为三级综合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加快推进建设,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医共体集团取得阶段成效,一体化服务模式构筑起全区新的医疗服务格局,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重点学科专科建设方面,龙湖区蹄疾步稳。龙湖人民医院国家标准化糖尿病防控中心顺利通过国家DPCC规范化建设项目认定,今年新增全科医学科、中西医结合科、消化内科3个汕头市临床重点专科;龙湖区第二人民医院完成ICU建设,呼吸与危重医学科通过国家规范化建设项目认定,通过广东省胸痛中心现场认证验收。
龙湖区还聚焦居民身心健康问题,开展多个民生项目。目前,该区已经建成慢阻肺筛查中心,为社区居民提供慢阻肺筛查、健康宣教、防治服务;建成儿童孤独症筛查中心,推进0-6周岁儿童孤独症免费筛查,为辖区内孤独症儿童提供康复服务;开展“龙湖区糖尿病综合防治专项行动”,实现全区慢病管理标准化;落地国家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自今年7月在龙湖人民医院、金霞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外砂社区医院3家公立医疗机构免费开展推广;开展妇女盆底功能障碍免费筛查、农村妇女“两癌”免费检查项目等。
龙湖区卫生健康局有关负责同志介绍,接下来该区将继续加快优质医疗资源扩容和区域均衡布局,统筹推进城乡卫生健康事业协调发展,提升基层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促进医防融合、防治结合,全面提高居民健康水平。
南方+记者 彭深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