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肠菌群超标27倍!雪糕被粪便污染了?

广东科普
+订阅

高温天气

不少人喜欢喝冷饮、吃雪糕解暑

但最近

国家市监总局及省市级市监局

公布了近半年雪糕冰棍抽检

显示有一半批次大肠杆菌超标

甚至有品牌大肠菌群最高超标27倍

很多人看到后表示很担心

雪糕这是被粪便污染了吗

以后还能放心吃吗

大肠菌群,与粪便有关吗?

此次各地监管部门在雪糕、冰棍等冷冻饮品的抽检过程中发现不合格产品11批次,其中包括6批次雪糕,5批次冰棍。其中不合格原因主要集中在微生物超标以及质量指标不达标,其中微生物指标(大肠菌群、菌落总数)不合格占比超过7成。

看到大肠菌群、菌落,很多人就会理所当然地认为雪糕是被粪便污染了,不能吃了,其实,这完全是误解。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大肠菌群和菌落。大肠菌群,是指一群在37℃培养24小时,能发酵乳酸、产酸产气、需氧和兼性厌氧的革兰氏阴性无芽胞杆菌,它不代表某一个或某一属细菌,而指的是具有某些特性的一组与粪便污染有关的细菌。

菌落总数,是指在特定温度下,在特定培养基上生长的所有菌落个数。实际上,“菌落总数超标”和“检出大肠菌群”并不一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

首先,菌落总数和大肠菌群都是微生物指示菌,在国际上通常是企业用来进行生产过程的规范控制,很少用它判定食品的合格与否。大肠菌群和菌落总数主要用来评价食品清洁度,反映食品在生产加工及运输储存等环节中是否符合规范。如果出现“超标”则说明食品在生产、加工、运输储存等环节中可能存在不规范,食品卫生状况有待改进。

其次,我们人体、周围环境中也到处都是细菌。要知道,我们人类肠道里常年就留住着上百亿的细菌,重量将近1公斤,这些细菌绝大部分是不会让人生病的。而且,我们生活的环境、呼吸的空气,也到处都是细菌,并没有影响我们的健康。细菌、微生物也分好坏,有的甚至对我们有益处,典型的如“益生菌”。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之所以我们一听到与“大肠杆菌”有关的词就有不好的印象,是因为大肠杆菌的家族非常庞大,有150多个“家庭成员”,虽然90%以上是对人体有帮助的,但也有少数是致病性大肠杆菌,这些致病性大肠杆菌本不生活在肠道里,它们主要是跟着不卫生的食物、被污染过的水源进入人体,危害人体健康。

细菌是否有危害,关键看是否有致病菌,常见的致病菌有沙门氏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李斯特菌等。只要没有这些致病菌,就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

为什么雪糕会大肠菌群超标?

雪糕会出现大肠菌群超标,主要原因有三点。

首先,在加工生产环节,没有经过严格的杀菌,或者工人没有进行规范的消毒和操作,可能导致产品受到污染。其次,在销售环节,储藏温度没有达到额定温度,导致雪糕融化再冻,那么在这个过程中也会受到大肠菌群的超标。有些超市、商店为了节约电费,晚上关门后会将店里的电关掉,这样冰柜冰箱没电了,雪糕就会融化,细菌就会滋生。此外,一些销售终端的卫生条件差,加上不同食品混放,也会导致大肠菌群入侵。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曝光的不合格产品大多来自小厂家,非知名品牌。目前正规大厂生产的雪糕产品,基本上已经实现自动化、智能化,拥有严格的消杀,检测,品控环节。尤其在包装环节,基本上已经剔除了人工包装,全部由机器人代替,所以正规品牌的产品大概率是不容易出现大肠菌群超标的。

吃雪糕,应该注意些什么?

我们平时吃雪糕的时候,怎样才能吃得更放心呢?

1.尽量去正规超市、平台选择正规的产品

相对而言,正规厂家生产的雪糕会更加靠谱,正规超市、平台的冷链也更好,对于包装的密封和杀菌会更严格,冰箱也不会轻易断电,这样的雪糕质量更有保障。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2.热的时候,不要吃太多太急

大家为了解暑热,容易多吃雪糕。但在特别热的时候,吃雪糕尤其要当心不要吃太多太急,因为人在热的时候一下子猛吃太多冷饮,可能会导致“冰淇淋头疼”,这是一种因为猛吃冷饮导致的神经性头疼。

3. 避免反复化冻解冻

雪糕是由水、乳类、蛋类、糖类、油脂等原料,通过混合、灭菌、均质、冷却、老化、冻结等工艺制作而成的产品。它的营养物质还是很多的,如果融化了,有可能因为温度升高而滋生细菌。所以,平时买回家的雪糕要尽量放冰箱冷冻保存,避免反复化冻解冻,尤其是不要长时间放在外面。只要一直冻在冰箱里,即使是去年没吃完的雪糕,冻了一个冬天,也还能放心吃。

4.适量吃

雪糕的糖、脂肪通常都比较多,多吃容易发胖,建议大家吃的时候要注意适量。龋齿、肥胖及高血脂、高血压、高血糖人群更要注意不要吃太多。

总的来说

选择正规厂家出品的雪糕

正确储藏

可以减少安全风险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