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农因竹而富,企业因竹而强,生态因竹而美。”肇庆市广宁县被誉为“中国竹子之乡”,有着2000多年竹资源开发利用历史,逐渐打造出全竹种植、生产、研发、销售、储运以及生态康养旅游产业链。
广宁全县竹林面积约有108万亩,是全国青皮竹中心产区。资料图片。
广宁正抢抓科创风口,因地制宜发展竹产业,坚持“主攻二产、带动一产、促进三产”发展思路,结合“三区一基地”(新示范园区、传统加工集聚区、旅游区、种植基地)规划建设,推动竹资源培育、竹产品加工、竹林文旅康养三产融合发展,把小竹子做成大产业。
推动“以竹代塑”规模化、集约化生产
广宁全县竹林面积约有108万亩,其中青皮竹面积约78万亩,是全国青皮竹中心产区。国际木材科学院院士金春德曾在广宁调研时建议:“广宁应利用好青皮竹化学属性,在新材料产品上下功夫,研究开发出以竹代塑、以竹代钢等新产品,通过低碳的代价成产出高附加值产品,达到惠农惠民的效益。”
广宁青皮竹。资料图片。
古水镇传统竹子加工生产示范基地是广宁探索“以竹代塑”的重要阵地之一。该基地建设2000平方米的标准化厂房,打造传统竹子加工示范生产线、“以竹代塑”研发试投车间、传统竹产品展示厅、竹产品交易平台、综合办公楼等功能场所。
近年来,广东美好生活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落户该基地,在其生产车间内,智能化机械臂灵活挥舞,新材料迅速组装成型,根据不同需求精准制成刀叉、托盘等产品。与以往传统的蛋糕配套餐具不同,该公司的蛋糕刀叉配套餐具以青皮竹粉占比25%-30%的竹塑粒为原材料制作而成,更具环保特性。
广宁县美好生活注塑有限公司正在建设可降解竹刀叉生产线。南方+记者 施亮 摄
广宁县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宁将积极申报国家级林业产业示范园,加速“以竹代塑”产品规模化和集约化生产,鼓励发展竹产业循环经济,推行全竹利用产业模式。
科技力量推动产业转型升级
科技创新,一直贯穿着广宁竹产业发展历程。30多年来,广宁竹子加工技术迈进数控时代,破竹、裁片、拉丝、削尖等环节均实现了自动化。如今由复合材料引领的深加工新型产业应运而生,各企业纷纷增加科研投入,加速产品转型升级。
广东鼎丰纸业有限公司就是这股科技力量的代表。该公司研发团队由教授级博士带队,专兼职研发人员70多名,每年投入2000多万元进行研发创新。
广东鼎丰纸业有限公司开发出竹木混合浆为原料的卫生纸新产品。南方+记者 施亮 摄
通过科技创新,该企业将纸张的竹含量从10%提升至30%以上。“竹子纤维较细长,柔韧性好,与木搭配后,可以提升纸浆的纸力强度。”公司研发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团队在此基础上开发出竹木混合浆为原料的卫生纸新产品,该产品手感更柔软,应用范围更广,可应用于婴幼儿用纸,大大提升了纸产品的附加值。
广宁竹企广东裕丰竹纤维公司率先开拓了以青皮竹为原料的竹纤维制品产业,实现竹纤维年产5000吨规模。目前,裕丰公司主要产品为竹原纤维、可纺纤维、轻量复合材料,用于替代剑麻、椰棕椰丝生产各种垫芯或用于衣物纺织、汽车内饰材料等,使竹子附加值大幅上升。
2023年,广宁县竹产业总产值约40亿元。目前,全县竹子加工企业达377家,主要产品为原竹加工、竹浆造纸、食用竹笋、竹纤维、竹子提取物、竹签(竹香棒)、竹塑板材、竹加工机械等14大类100多个品种,年加工原竹约50万吨,创造就业岗位约4万个。
南方+记者 施亮
通讯员 曾梅英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