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亮未来丨检察官@未成年人:游戏账号、道具交易务必通过正规平台操作→

正义肇庆
+订阅

随着网络的飞速发展,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都离不开网络,当下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频发生,花样层出不穷,防诈骗安全教育也迫在眉睫。

针对未成年人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的现象,我们要怎么预防未成年人被骗?如何发现诈骗陷阱?父母应该怎么做?让我们一起从这个案例中学习如何防范吧。

案情回顾

小梁(化名,未成年)在外玩手机时遇到一名陌生人称有兴趣购买其游戏账号,两人随即添加了QQ,聊好价钱之后,小梁在某第三方支付平台上上架其游戏账号,随后对方发给小梁一张带有二维码的支付图片,称已经购买但需要小梁与客服对接购买手续才能成功。

小梁扫描了订单上的二维码,对方客服说为防止在交易过程中出现差错,双方需要购买冻结保险,并将所谓购买冻结保险的二维码发给了小梁,小梁使用其母亲的储蓄卡数字人民币钱包进行充值2000元,充值后对方又以小梁转账时以整数形式转账违反了规则,需要继续转账促成交易为由,又发来一个二维码,小梁扫描二维码向对方数字人民币钱包充值4600.1元,充值后对方仍以各种理由要求小梁继续充值交保险,小梁这才意识到被骗,遂到反诈中心报案。

接到报案后,公安机关立即进行三级止付(被害人银行卡转出的收款卡为一级卡,一级卡转出的是二级卡,以此类推),立案后将涉案银行卡冻结并录入反诈平台,推送至开户行所在地公安机关侦查。后异地公安机关将涉卡人员抓获,但发现均为负责转账的人员,未能找回被诈骗款项,上述人员以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被立案侦查。

反诈套路

诈骗分子还可能以免费送装备送皮肤作为诱惑,诱骗孩子使用家长的手机进行转账。孩子先是被诱惑进行了转账,过后又怕家长知道,选择听从并配合诈骗分子的操作接连转款,甚至耽误了报警止损的时效。

检察官说法

电信网络诈骗是指利用电话、短信、网络手段实施欺诈骗取他人财物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未成年人心智发育尚未成熟,社会经验不足,防骗意识较差,容易轻信他人,检察官在此呼吁大家,在使用互联网交易时,要选择正规平台操作,私下交易均存在被骗风险;一定要提高警惕,不要点击陌生链接、扫陌生二维码,以交保证金、提现失败、账号冻结等理由要求继续支付、充值的都是诈骗!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