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良两所学校焕新,学子点赞:“我们的校园闪闪发亮!”

南方+

“每个地方都闪闪发亮,看得我眼睛都花了。”9月2日,大良西山小学滨江学校五年级四班的王思彤踏入校园后忍不住竖起拇指点赞:教室换上了新桌子新椅子,还有崭新的运动馆、饭堂、报告厅等等,每一处都散发着新鲜活力。

敞亮的大门、防滑的地砖、蓝色的校名在阳光下更加耀眼……走到校门口,大良鉴海小学学生黄梓豪同样感到眼前一亮。

鉴海小学运动场。良教宣供图

继续往前走,大堂的新书架、“多巴胺色彩”环形跑道、新建的风雨长廊、还有修缮一新的消防楼梯摇身一变成了欣赏华盖山景色的好去处。“我们学校成了名副其实的山景学校!”黄梓豪自豪地说。

鉴海小学的消防楼梯焕然一新。良教宣供图

北京大学葡萄牙语系、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清华大学建筑系、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这些年鉴海小学陆续有许多优秀毕业生在高考中取得佳绩,展现出74年办学历程的深厚底蕴。该校也获得了“顺德区2024年普通高中优质生源基地校”称号。

但是建校早且由于地处中心城区,占地和建筑面积较小,办学条件严重制约着学校的发展。今年3月,大良启动鉴海小学校园焕新工程,对教学楼外立面进行局部改造、建设文化长廊、运动场以及提升校园主入口等,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和校园环境。

焕新后,鉴海小学校前区充满园林式风格,成为大良河畔一景,建立起与社区的良好沟通,为博学楼架空层读书角重新注入活力。操场的风雨连廊建设,海纳楼的消防梯改造和运动场建设,消除了运动区的安全隐患,为校园文化打造和体育锻炼增添了更多的空间和元素。

鉴海小学校长彭建丽表示,换新后,鉴海小学变得更有品味,更有活力,更有生机,接下来她将传承绵延百年的优师传统,凝心聚力做好教育全面升级,聚焦“学校—教师—学生”三合一的高质量发展,以更高、更远、更广的发展格局,不断优化办学内涵。

西山小学滨江校区前身是聚贤小学,创办至今已经65年。但随着时代的变迁和教育的发展,学校基础设施老化、功能结构单一、空间布局落后,办学条件跟不上所在片区群众的期待。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学生的学习体验,也制约了学校的进一步发展。

大良西山小学滨江学校焕新颜。良教宣供图

2022年9月,大良投入1.1亿元,对学校进行扩建,今年9月份,新校舍正式投入使用,学校的办学可以达到48个班级规模,增加学位1080个。同时,大良将其纳入西山教育集团,通过集团化办学,使学校在管理、师资等方面得到提升。

西山小学滨江学校今年增加学位1080个。良教宣供图

今年3月,在大良街道办的支持下,西山小学滨江校区推进校园焕新行动,对旧校区的正门口、广场、校舍外立面和围墙、园林绿化进行焕新,同时提升“颜值”与“内涵”,目标是打造与德胜河北岸未来发展相匹配的新优质口碑学校。

值得一提的是,西山小学滨江校区的“焕新”受到社会各界关注,并获得广东拔萃教育集团的捐资助力。

在今年义务教育学校换届过程中,大良街道党工委聘任西山小学党总支部书记陈志斌为滨江学校校长,对其寄予将滨江学校从创建“新优质学校”转型提升成与德胜西片区区域优势相匹配的“新优质口碑学校”的厚望。

“争取在3—5年内实现新优质学校的办学目标!”陈志斌表示,滨江学校将以创业者的心态,工匠般的精神,高举绿色发展的大旗,坚守绿色教育理念,以集团办学为抓手,通过内涵式发展推动滨江学校的内部治理;秉承“让孩子自信地站在学校舞台正中央”的现代教育思想,让每个孩子被看见,被鼓励,被引领,自主发展成为最好的自己。

2020年以来,大良街道投入近9亿元,加大义务教育和学前教育学校的校舍建设,新建、改扩建学校8所,新增公办幼儿园学位2520个,义务教育学位2880个,宿位4882个。目前在建的凤城实验学校二期工程和凤翔小学改造工程预计明年上半年建成并交付使用,将增加义务教育学位1890个。

采写:南方+记者 蒋晓敏

无

编辑 黄逸豪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