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八月,簕竹镇绵延百里的群山葱茏,青竹如织。素有“岭南山珍”之称的簕竹竹笋,在充足雨水的润泽下,轻盈拔节,破土而出,迎来了大丰收。
8月16日,簕竹镇成功举办了第二届新兴县簕竹镇竹笋产业发展大会暨预制菜产业展览会,大会现场精彩纷呈,对接高效,产品展览人潮涌动,洽谈火热,簕竹竹笋品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簕竹镇抢抓“百千万工程”和绿美生态建设重大战略机遇,多措并举推动竹笋产业发展。当前,簕竹镇竹笋种植户1620户,竹笋种植面积达1.4万亩,年产量1.8万吨,综合产值近6000万元,竹笋产业现代化发展态势明显,高质量发展进程加快,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提升,成为本土优质特色“土特产”品牌。
多元联动强化产业发展保障
“清远英德西牛镇整个竹笋产业发展是全省乃至全国的标杆,几次考察学习下来,我们受益匪浅,对簕竹镇的竹笋产业发展有新的启发。”簕竹镇有关负责人介绍。
党委抓总,政策驱动。去年以来,簕竹镇领导班子多次率队组成考察团赴清远英德西牛镇学习竹笋产业发展经验,通过向先进取经,结合自身产业发展实际,制定了“135”发展规划(一年开新局,三年大提升,五年产值翻一番),出台了《新兴县簕竹镇加快推动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五年行动方案(2024—2028年)》《新兴县簕竹镇加快推动竹笋产业高质量发展奖补方案》等政策文件,推动竹笋产业发展的力度正不断加大。
“今年我种了大概50亩的竹笋,镇政府奖补了400斤有机肥。”为进一步提升笋农们的种植热情,簕竹镇通过奖补并行的方式,向笋农发放麻竹苗、有机肥,目前累计奖补种植户麻竹苗6700株,有机肥料60吨。
能人兴业,产业更旺群众更富。“看到周围的人种竹笋赚了钱,我也跟着加入了,今年我十几亩竹笋收成还可以,效益不错。”一位新加入的笋农说。近年来,在竹笋产业发展的大潮中,在竹笋种植大户的带动下,簕竹镇涌现了一批新种植户。目前,全镇竹笋种植面积50亩以上的笋农大户有30多户。簕竹镇以笋农大户为基础,不断建强竹笋种植发展能人队伍,鼓励笋农大户通过宣传发动、提供技术帮助带动周边群众加入竹笋产业发展行列,今年全镇新增竹笋种植户180户,同比增长12.5%。
早在2017年,簕竹镇就引导支持青年能人黄建东创立云翰簕竹鲜食品有限公司,通过发挥自身专业知识、人脉资源等优势,建立了“公司+合作社+农户”新模式,大力发展竹笋加工产业,带动周边群众200多人实现家门口就业增收。
在两届新兴县簕竹镇竹笋产业发展大会暨预制菜产业展览会上,簕竹镇借力侨胞侨商的人脉资源、发展资源,助力簕竹竹笋销向RCEP,进一步扩大簕竹竹笋的销售规模、销售范围。
簕竹坚持以党建引领产业发展,建立竹笋党小组,把党员示范岗、先锋模范岗设到田间地头,结合整治耕地抛荒弃耕工作,镇村党员干部带头示范,引导村民盘活闲置地、撂荒地等土地资源种植竹笋,成功发动群众向笋农大户、种植合作社流转300多亩土地,打造出连片竹笋种植示范基地4个。
多点发力增强产业发展实力
簕竹镇把一棵笋变成一片绿再变成“遍地金”,离不开党委、政府用心用情在种植培育、引才引智、增收扩销等环节中下足功夫。
在种植培育上下功夫。簕竹镇结合竹笋产业发展规划和各村实际情况,制定竹笋种植计划,稳步推进竹笋种植工作。2024年全镇新增竹笋种植面积2000多亩,改造低产低效竹林2000多亩,新增种植竹苗10000多株。
种植规模是基础,科学种植是关键。为提高竹笋种植管理技术水平,簕竹镇邀请科研院校专家、科技特派员、乡技轻骑兵团队开展送技下乡服务,引导农户学习竹笋种植管理技术,帮助农户解决产量低难题。“按照传统方法,一亩山地种竹30多棵,由于种植过密,反而产量不高,现在改为种植18至20棵,合理密植;在肥料选用方面也以大剂基肥为主,有效提高了竹笋的产量。”簕竹镇有关技术人员介绍道。
在引才引智上下功夫。簕竹镇推动“政府搭台、高校赋能、企业参与”三方协同联动,鼓励以新兴县云翰食品有限公司为代表的竹笋精深加工企业与省农科院、华南农业大学、佛山大学、顺德职业技术学院等高校开展产学研合作。同时,依托镇乡村振兴人才驿站,召集“田秀才”“土专家”等在乡创业创新人员进驻,邀请广东省农科院等高校专家学者开展竹笋产业发展培训交流活动10多场,专家们从选地、整地、育苗到移栽等环节的种植技巧,竹笋的清洗、切片、腌制、烘干等加工工艺,以及如何提升产品品质,增加产品附加值等内容进行全方位授课。
在增收扩销上下功夫。今年上半年,簕竹镇成功引进投资额超500万元的竹缘合作社落户簕竹,引导竹缘合作社等竹笋收购商提高竹笋收购价格,笋农生产效益大幅提高。目前,全镇共有竹笋产业经营主体12家。
为进一步擦亮簕竹竹笋特色品牌,提高产品销量,簕竹镇已经举办两届新兴县簕竹镇竹笋产业发展大会暨预制菜产业展览会,活动现场,簕竹镇政府联合县供销社、县融媒体中心加强品牌推介和产销对接,用好线上线下资源,连续举办两届新兴县簕竹镇竹笋产业发展大会暨预制菜产业展览会,现场设置竹笋产品展示、农特色产品展示及开展笋王评比大赛,累计吸引5000多名游客参加活动,线上观看展览会人数达到10000多人次。
跨域融合激活产业发展动能
近年来,簕竹竹笋产业从“单一模式”向“跨域融合”转变,通过集聚发展、延链发展等模式,释放出新的动能,发展势如破竹。
集聚发展提质效。与新兴河头镇、云城前锋镇兄弟镇街谋划竹笋产业集聚发展,通过整合三镇竹笋产业发展资源,打造竹笋产业发展集群,合力打造集规模化种植、现代化加工生产等于一体的竹笋产业发展示范片区,预计5年内该片区竹笋种植面积将突破5万亩,总体产量达到8万吨,综合产值增长至2.5亿元。“接下来,我们三个镇将继续按照‘共建共赢、团结协作、整体提升’的总体思路,加快竹笋产业集聚及产业链延伸,实现资源整合和产业升级。”簕竹镇有关负责人表示。
延链发展增实效。坚持全链条发展理念,稳步推进竹材竹片加工产业发展,全镇建起2家竹木加工企业,初步搭建出“竹材初级加工+竹木艺术加工+竹笋食用加工”多赛道产业框架。探索“以竹代塑”产业发展,谋划引进优质以竹代塑企业,竞速“以竹代塑”产业绿色发展新赛道。
积极抢抓预制菜产业风口,引导新兴县云翰食品有限公司等竹笋精深加工企业引进先进加工设备和技术,将新鲜的竹笋加工制作成红油笋片、山椒笋丝、山泉水山珍片等预制菜产品,畅销大湾区,远销东南亚各国。此外,还推动温氏牧业与竹笋加工企业达成笋壳回收合作,将笋壳制作成为动物饲料原材料,提升产品附加值。“只有深加工做起来了,产业链条才能稳定下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在竹笋产业链条开发带动下,2024年全镇竹笋产业综合产值近6000万元,同比增长20%。
文/图:梁桂婵 陈展鸿 苏冠婷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