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学期伊始,
对于中小学生来说,
既是一个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起点,
也是一个可能引发一些心理压力的时期。
▶ 在新学期会遇到的心理问题
1、学习压力,会表现焦虑,孩子对新学期的课程内容、学业要求感到紧张,担心成绩不如预期。另外时间管理上有困难,假期与上学的作息时间会有不一样,新学期需要“早睡早起”,很多孩子需要去适应,还要去适应新的课程安排和作业负担。当然孩子的这种压力可能来自于学业成绩、父母期望以及同伴竞争等等。
2、人际关系问题,在学校中,学生们需要与同学、老师相处,有时会遇到人际关系的困扰,例如与同学发生冲突、与老师沟通不畅等。
3、自我认同困惑,尤其是青春期学生,常常会面对自我认同的困惑,不知道如何看待自己以及自己的未来。还会出现社交焦虑,高年级学生要重新融入班级,与同学建立新的关系,或者在老同学中重新定位自己,可能会感到不安。在新学期中,孩子可能会感受到来自同学的压力,如融入新群体、迎合流行趋势等。
4、环境变化产生适应问题,对于进入新学校或新班级的孩子,陌生的环境可能会让他们感到孤独或不安,特别是需要住宿的孩子,离开家去新的环境生活对有些孩子也是一个挑战。另外还要适应新老师的教学风格,每位老师的教学方式不同,孩子可能需要时间适应新的教学风格和要求。
▶ 孩子应该如何去应对
1、合理规划时间,学会时间管理,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避免因为时间安排不当而造成的压力。如果感到无法完成任务,可以寻求老师或家长的帮助,共同制定计划。
2、积极沟通,遇到人际关系问题时,不要逃避,要积极与对方沟通,寻找解决办法。同时,可以向老师、家长或心理辅导员寻求建议。
3、建立自信,多关注自己的优点,设定切实可行的小目标,通过不断地完成目标来增强自信心。相信每个人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的闪光点。
4、寻求支持,当遇到无法自己解决的心理问题时,不要犹豫,及时向专业人士寻求帮助。学校通常都有心理辅导老师,他们可以提供专业的建议和支持。
5、培养兴趣爱好,学会在学习之外找到自己的兴趣爱好,例如运动、绘画、音乐等,通过这些活动来调节心情,释放压力。
▶ 家长和老师如何提供帮助
1、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家长和老师应当时刻关注孩子的心理状态,观察他们的言行举止,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提供情感支持,多与孩子交流,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给予他们足够的理解和支持。特别是在孩子遇到困难时,不要一味责备,而是要帮助他们找到解决的办法。
3、营造良好的成长环境,家庭和学校应共同努力,营造一个温暖、和谐的成长环境,让孩子感到安全和被爱。
新学期是一个新的开始,也是一个成长的契机。希望每一位中小学生都能在新学期里,怀揣梦想,心无旁骛,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我们一起,“心”准备,迎接新学期的每一天!如果你在新学期遇到任何心理问题,不要犹豫,向身边的老师、家长或心理辅导员寻求帮助。愿你在新的学期里,不仅学有所成,更能收获一份内心的宁静与快乐!
早期干预科
心理调适门诊介绍
心理调适门诊是本院早期干预科的一个特色门诊,主要面向那些经历情绪困扰、心理压力、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发展障碍等各类心理问题的人群。专业医生尽可能及早发现来访者存在的精神心理问题,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促进预后。心理调适门诊由专业的精神科医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等组成,他们具备专业的心理学背景和临床经验,能够通过科学的评估和治疗帮助个体改善心理状态,提升生活质量。
心理调适门诊的服务通常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精神心理评估:使用标准化的心理测试和临床访谈来评估个体的精神心理状况,包括情绪问题、认知功能、人格特质等,并评估可能存在的精神心理疾病。
2.个体心理咨询:通过一对一的咨询,帮助个体识别和解决其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压力管理、情绪调节等。
3.团体心理治疗:通过团体互动,提供一个支持性的环境,让参与者在团体中学习、分享和成长。
4.心理教育:提供有关心理健康的知识,帮助个体了解和预防心理问题。
5.危机干预:针对突发性心理危机,如自杀倾向、突发的丧亲之痛、严重的心理创伤等提供紧急心理支持。
6.长期心理治疗:对于需要深入治疗的心理问题,如睡眠障碍、焦虑症、抑郁症、人格障碍、严重精神障碍康复期的心理康复等,门诊可以提供长期的心理治疗服务。
早期干预科(抑郁诊疗中心、精准医学中心)
咨询电话:07582322060
程国强 副主任医师
早期干预科,抑郁诊疗中心、精准医学中心主任。广东省基层医学会精神心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传统医学会神志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广东省医学协会心理健康管理专业学组组员、广东省临床医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委会委员、广东省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应急干预专家、华南情感障碍联盟成员、肇庆市健康科普专家、肇庆市医学会心理学分会常务委员、肇庆市医学会精神医学分会常务委员、肇庆市精神及智力残疾评定专家、肇庆市端州区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指导专家、肇庆市关爱孤独症儿童家庭行动康复指导专家。从事心理精神专科临床工作20余年,曾接受辨证行为疗法(DBT)、焦点解决短期治疗(SFBT)等技术培训,擅长诊治抑郁症、焦虑症、双相情感障碍、失眠症、儿童多动症、儿童青少年情绪障碍及各种儿童行为发育障碍等,专业方向抑郁症诊疗,自伤、自杀干预。
专家门诊:周一、三、五上午抑郁症专病门诊,周五下午多动症专病门诊。
谢洁梅 主治医师 中级心理治疗师 临床高级心理测量师
广东省临床医学学会临床心身医学和心理治疗专业委员会焦虑障碍学组组员、广东省精准医学应用学会精神心理健康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广东省心理卫生协会第六届理事会理事。曾在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精神心理科进修,研究生就读于汕头大学精神病与精神卫生专业,擅长青少年情绪障碍、儿童注意缺陷多动障碍、抽动症等儿童青少年精神心理疾病的诊治,以及青少年自伤自杀行为干预与人际心理治疗(IPT)。
专家门诊:周一抑郁症专病门诊、周四心理调适门诊。
张金好 主治医师 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毕业于广东医科大学临床医学专业,目前在读在职研究生,主修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肇庆市女医师协会成员、肇庆市突发事件心理危机干预及心理救援队队员,曾师从台湾催眠大师蔡仲淮学习完形治疗技术,擅长诊治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失眠症、精神分裂症、焦虑障碍、恐怖症等。
专家门诊:周二抑郁症专病门诊、周五心理调适门诊。
张敏玲 心理治疗师
毕业于广州中医药大学应用心理学专业,曾在广东省人民精神卫生研究所及广东省脑科医院进修学习,在暨南大学接受系统的心理测量培训并获得相关的心理测量证书,并系统学习了萨提亚家庭治疗,从事心理治疗工作5年,擅长运用个体心理治疗。主要流派是认知行为疗法、短期策略心理治疗和叙事治疗,擅长处理抑郁症,焦虑症,强迫症等心理问题,在人际关系、自我认识成长、压力与情绪问题、厌学等方面的议题有较丰富的经验。
专家门诊:周一三五心理调适及心理咨询门诊
资料来源:早期干预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