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的健康成长一直是威整镇委、镇政府关心的重点,也是外出打工家长的最大牵挂。自2017年暑假起,威整镇与高校开展合作,共同举办公益科普课堂夏令营,由大学生志愿者们给留守孩童带来丰富有趣的课程,让他们度过快乐而充实的暑假。
▲威整镇
星星之火,点亮留守儿童梦想
▲威整文化站接收群众赠送锦旗
2017年,威整镇将设施条件相对完善的威整镇文化站打造为青少年暑假学习成长的阵地,并主动对接联系在校大学生“三下乡”项目,为镇域儿童开展公益科普课堂夏令营活动。
▲志愿者指导孩子们做“水火箭”实验。
夏令营以趣味课堂的形式组织开展,设有自然科学、体育、舞蹈、绘画、手工制作、书法、防溺水安全教育等课程,大学生志愿者们用热情细致耐心的教学,为乡村孩子们提供更加丰富多样的学习资源,就像星星之火,拓宽了他们的视野,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为孩子们带来一个多姿多彩的假期,为基层偏远地区的教育事业注入新的活力。
威整镇文化站负责人介绍,夏令营成立初期,群众不了解甚至有点抵触,为此,威整镇文化站工作人员和大学生志愿者挨家挨户走访留守儿童家庭,并通过与学校领导、教师及家长建立微信群,主动对每年夏令营课程进行沟通宣传,让更多家长了解和支持夏令营。
随着越来越多孩子参加文化站举办的夏令营课程,家长们也逐渐认识到夏令营课程的实用性。以前需要提前一个月进行宣传才能勉强凑够开班人数,如今报名信息发布仅两个半小时,夏令营就快速报满。今年招收了112名儿童,其中还有5名是困境儿童,86名是留守儿童。
为进一步满足家长和儿童对丰富夏令营课程的需求,今年来自广东第二师范学院科领筑梦乡村振兴实践团、华南农业大学绘梦“童”行“三下乡”实践队共25名大学生志愿者,通过错峰支教的形式,将夏令营课程周期从原本的10天延长到了16天,获得了家长和儿童的点赞。
生生不息,志愿精神薪火相传
志愿者的支持,以及家长、儿童的认可,让威整镇公益夏令营一办就是8年。但对于威整镇来说,坚持开办公益夏令营并不是件容易的事。
负责人坦言,每年举办夏令营都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开展期间还有可能面临各种意料之外的问题。但看到家长的支持与信任,孩子们在课堂上的欢声笑语以及在结业仪式上不舍的眼神,成为了他们一年又一年举办公益夏令营的动力。
▲旱地龙舟比赛。
值得一提的是,夏令营活动也引起了更多人的关注与帮助。这几年来,不仅镇村干部主动为行程较远的留守儿童提供午餐及免费接送服务,还有民营企业主动赞助提供体育用品及书包文具等,多方位助力夏令营的开展。
负责人表示,今年威整镇公益科普课堂夏令营活动还看到了一些熟悉的面孔,一些参加过往届夏令营的孩子们,趁着暑假自发来到文化站当起义工,为弟弟妹妹们提供志愿服务,他们正将志愿服务精神接力传递,让希望之火照亮更多留守儿童的成长之路。
▲科学实验课堂。
四会市融媒体中心
来源丨南方+、西江日报
编辑丨张良衍
责编丨刘天闻
主编丨张 琳
执行总编丨吴健陶
文章转载请注明:来源于“四会发布”
欢迎投稿
HOT NEWS
如你有与四会有关的新鲜热门新闻线索,可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发送到四会发布邮箱(sihuifabu@163.com),与我们分享您的图文或短视频,稿末请注明作者姓名和电话,优秀作品将有机会登上四会发布!
竭诚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四会发布会因您的参与而更加精彩!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