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龙华:按下调解“升级键”,矛盾纠纷实质解

深圳司法
+订阅

深圳市龙华区是一个典型的高密度、高流动、多元化的超大型城区,劳资、合同、邻里等矛盾纠纷高发易发。

2024年来,龙华区司法局打破路径依赖,破解矛盾纠纷难点,积极回应群众关切,创新推出“1+1+N”调解模式(构建“1”个调解中枢全方位统筹解纷工作,创新“1”套制度机制全链条提升解纷质效,实施“N”项工作举措全领域激发解纷活力),推动各类调解优势互补、有机衔接,智能驱动、精细增效,实现辖区矛盾纠纷实质化解。

全方位统筹解纷工作

 6月底,深圳市某民办学校因征地拆迁向全校教职工发出停止办学通知,决定不再与教职工续签聘用合同。132名教职工因经济补偿金与校方产生纠纷,要求校方给出合理的解决办法。

  龙华区观湖街道人民调解委员会了解情况后,第一时间联合相关职能部门进行调解。为避免矛盾纠纷升级,调解员利用“背靠背”调解技巧,一边耐心劝说教职工,一边与校方谈判沟通,耐心解答争议焦点,清点核对教职工的劳动工资、补偿金等,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最终,在调解员的努力下,校方与教职工达成和解,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据了解,龙华区调解中枢依托“深平安”搭建“精智解纷”信息平台,全量汇集管理矛盾纠纷。线上搭建解纷平台,线下成立专责机构,专责统筹、协调、监督全区重点督办、提级管理重大疑难矛盾纠纷化解。精心打造专家库、案例库、法规库和培训库,为调解员提供专业指导、个案指导,对智能督察系统中的案件实现登记、受理、处置、流转、督办、考核全链条留痕留迹,对超期办理等问题进行自动识别并发出预警。通过大数据分析,实时抓取敏感、高频事件,形成预警信号和分析报告。横向打通法院、司法行政、信访、人力资源等部门矛盾纠纷流转渠道,实现资源共享、数据共享,有序流转特定案件。对诉至法院的一般民商事案件,通过系统向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流转办理。

全链条提升解纷质效

为提升解纷质效,龙华区司法局通过与法院建立“调解+司法确认”对接工作机制,实现调解与司法确认、执行工作的无缝对接。整合基层治理资源,构建“街道吹哨、部门报到”矛盾纠纷联合调处机制,对街道受理的矛盾纠纷,由街道联合职能部门专门会商,共同研究、制定解决方案。为建立诉源调解与人民调解、行政调解、行业性专业性调解流转机制,龙华区人民法院制定《龙华区法院诉源调解案件流转清单》,破解15项民事诉讼立案分类和14项调解纠纷分类衔接难题。

  两年前,林某因生活困难,向好友唐某借款1.2万元,承诺4个月内还清。到了还款期限,林某丝毫没有还款的意思。在唐某多次催讨后,林某向唐某支付了8500元,便不再还剩余款项。就剩余欠款,唐某向龙华区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该案件被委派给辖区街道社区调解委员会后。调解员采取讲情理和讲法并重的方式,耐心劝导林某,林某承认自己的拖欠事实,并表示愿意履行还款义务。

在调解员的见证下,双方签订了协议并成功申请司法确认,纠纷得到圆满化解。

全领域激发解纷活力

为进一步激发解纷活力,龙华区按下调解“升级键”,打开队伍建设新路径,推动调解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发展。

在全国率先出台《深圳市龙华区人民调解员管理办法》,打造矛盾纠纷化解前沿阵地;成立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形成“1个劳动争议多元化解工作领导小组主导、N家行业性劳动争议调解组织牵头、N个劳动争议调解社会力量参与”的局面;成立商事调解中心,在经济活动密集的商圈增建一批个人调解室,在小区、城中村中建立“微调解室”,在园区企业设立调解室,在学校试点推动成立校园个人调解室;打造“专业团”律师调解队伍,组建乡贤“服务团”调解队伍,组建“协力团”网格调解队伍。

文/图:司新宣、龙华区司法局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