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佛山市和祐医院收治了一名反复咯血长达16年的肺隔离症患者,并借助CT三维重建技术为其完成了复杂的叶内型作肺段切除手术。
和祐医院胸外科团队为侯雷进行手术。医院供图
2008年,32岁的侯雷(化名)发现自己咳出的痰中带有鲜血,随即前往医院求医。一系列检查后,医生排除了肺结核、肺癌、支气管扩张等常见病因,但确切的诊断尚未明确。在随后的十余年里,侯雷间歇性出现咯血症状,病情的具体原因一直未能查明。
今年6月,侯雷发现咯血越发频繁,咯血量也明显增加。在家人的催促下,7月底,他前往和祐医院的呼吸内科就诊。
经和祐医院呼吸内科检查,结合侯雷的病史、症状、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医生最终诊断为一种罕见的先天性肺疾病——肺隔离症(叶内型)。
据了解,肺隔离症是一种较少见的先天性肺疾患,其特点是为部分胚胎肺组织与正常的肺组织隔离开,其血液由主动脉直接分出的动脉枝供应。由于临床表现多样,肺隔离症容易被误诊或漏诊。患者可能出现反复咳嗽、咳痰、发热和咯血等症状,但也有患者可能没有明显症状。
和祐医院胸外科主任高坤祥介绍,侯雷的病例尤为复杂,因为一条异常的动脉从胸主动脉分出,为左下肺基底段供血,其直径达到12毫米,且呈现出粗大和弯曲的特点,左下肺静脉已出现增粗。这种情况在手术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导致大出血。
“虽然很难,但手术是必要的。”高坤祥说。患者拖延治疗已有16年,畸形血管日益增粗。如果不及时进行手术,患者将来某一天可能出现大咯血,引起窒息或失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到那时可能就没有抢救的机会了。
和祐医院为侯雷开展多学科会诊。医院供图
为确保手术安全,胸外科团队采用了CT三维重建技术,以精准定位病变位置并清晰追踪异常血管的走向。同时,胸外科团队联合呼吸科、麻醉科、影像科和手术室等多学科专家进行了深入会诊,确保手术安全。
8月上旬,高坤祥团队为患者实施了单孔胸腔镜下左肺下叶基底段切除术,结扎并切断了异常动脉,并完整切除了由异常动脉供血的左肺下叶基底段肺组织(隔离肺段),同时保留了正常的背段肺组织,以最大限度保证肺功能不受损。手术过程中,团队与麻醉医师和手术室工作人员紧密协作,确保了患者血压的稳定和手术的顺利进行。
术后第一天,侯雷便能下床活动。一周后,侯雷康复出院。
“困扰我们家16年的难题,在和祐医院不到半个月就帮助我们解决了,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才能表达我们的心情。”为感谢医护团队的付出,家属特意为和祐医院送上锦旗。
撰文:邱日华 吕坤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