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一场纪念“中国皇后号”
首航广州240周年的活动
在广州琶洲港澳口岸二楼举行
快跟G仔一起时光穿梭
回到240年前的那一天!
240年前
扬帆黄埔古港
1784年2月22日,一艘名为“中国皇后号”的美国木制帆船,从纽约起航,满载着人参、皮革、毛衣、胡椒、棉花以及铅等商品,终于在1784年8月28日成功抵达广州黄埔古港码头。进港时,“中国皇后号”鸣礼炮十三响,其他停泊于港内的各国商船也鸣炮回礼。
响彻黄埔古港的礼炮声
代表的不仅是热情与欢迎
更是广州“海上丝绸之路”的繁荣
▲粤海第一关纪念馆前“古港遗风”牌坊
# 黄埔古港
明清时期,广州外港已迁移到扶胥上游的黄埔洲(今广州海珠区黄埔村)与琵琶洲(今琶洲塔周围)一带水域,它东有长洲岛为屏,水面宽阔,风平浪静,是一个优良港口。
明万历至天启年间建造的莲花塔、琶洲塔和赤岗塔,就是当时海舶进港的导航标志。
▲在18世纪-19世纪
西方人大多是以琶洲塔为视觉中心
来认识黄埔古港和广州贸易
清朝乾隆(1757年)清廷指定广州为唯一开放的口岸,即“一口通商”。后又规定凡是外国商船进入广州贸易,均需停泊黄埔港,接受检查、缴纳税款后才可以开舱卸货。自此,广州开辟了独揽对外贸易的黄金时期,黄埔古港也因此迎来了历史上最鼎盛的时刻。
自1758年到1837年的80年间,黄埔古港形成了“夷舟蚁泊”的壮阔奇观,停泊于此的外国商船共计达5107艘。得益于“一口通商”政策,黄埔村发展飞速,从一个小村落发展成为人稠物穰的市镇。
点击图片了解更多
关于黄埔村和古港的故事
在中国方面的大力协助下,“中国皇后号”生意开展得非常顺利。在卖出带来的货物后,购买了大量中国货物,其中包括红茶2460担、绿茶562担、瓷器962担和大量丝织品、象牙扇、梳妆盒、手工艺品。在“中国皇后号”返回前,广州官吏还特意赠送两匹绸缎给美国政府。
1785年5月15日,满载中国货物的“中国皇后号”回到纽约后,美国社会反响热烈,掀起了历史上第一次“中国热”。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就购买了300多件瓷器和精美的象牙扇等。“中国皇后号”的大股东罗伯特·莫里斯,一跃成为美国联邦政府第一任财政部部长,全权负责对华贸易。
这次历史性的航行
开拓了中美之间的联系
两国开始建立了
直接的贸易和文化关系
240年后
启航琶洲港澳客运码头
240年后,在重新拿到国际航空协会PFT三字代码的琶洲港,旅客可以通过已开通UCI(全称:Upstream check in,是一种上游值机服务,开通UCI的航空公司可以在口岸直接领取登机牌,托运行李)服务的国泰航空、美联航等直飞美国,还可通过阿联酋航空、法国航空、加拿大航空、大韩航空、日本航空、全日空、长荣航空(仅限外籍旅客)等中转抵达美国,全程行李直挂,舒适又省心。
# 琶洲港澳客运码头
作为广州中心城区的水上跨境口岸,琶洲港紧邻珠江,具有优越的区位优势,自古以来便是水上交通的枢纽,依托广交会和琶洲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试验区的巨大客流,推动多元化经营,提供珠江游航线服务,打造集跨境、城际、海岛游和珠江游的水上旅游交通综合体,是粤港澳大湾区标志性直连交通设施之一,也是广州中心城区连接香港的唯一客运口岸。
目前,中国香港机场已有66家航空公司与琶洲港实现了空海联运的便捷通道,其中19家航空公司更可在琶洲港直接办理值机手续,彰显了琶洲港在广州港口中的重要地位及其在现代物流体系中的独特优势。
据琶洲港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的单月旅客数量已经突破2万人次,外籍旅客的数量占比40%。“我们的口岸是一站式通关,可以将琶洲口岸理解为中国香港机场的前置候机楼,为市民旅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240年 珠江涛声依旧
从木质帆船到高速轮船
从古老码头到现代港口
变的是技术 是规模
不变的是海珠
开放包容、创新奋发的初心
编辑 | 杨枝甘露
责编 | 吴美美、阳倚西楼
来源 | 广州日报新花城、黄埔古港
广州海珠发布往期
投稿邮箱 | haizhujun@qq.com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