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工坊大作用,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百千万工程”龙川实践③

南方+

【编者按】

今年以来,河源市龙川县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针对农村土地闲置、土地撂荒、农户和企业融资难、产业基础薄弱、村民就近就业载体少等问题,率先探索农村集中建房、建设“土地银行”、打造“富民工坊”、搭建金融服务平台等创新举措,扎实推进“百千万工程”,取得明显成效。

为展现龙川县上下凝心聚力推进高质量发展的积极作为,南方+河源新闻部携手龙川县委办、县委宣传部联合推出“‘百千万工程’龙川实践”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富民工坊”的设立,不仅统筹了村民闲散时间、农村闲置房屋和闲散劳力,在为村民提供就业岗位、提高村民收入的同时,还可以兼顾基层治理。

“让村民能够在‘家门口’体面就业,工作收入能够满足家庭开支,同时还能照顾老人小孩,承担‘上有老人,下有小孩’的家庭职责,逐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这是推行‘富民工坊’的意义所在。”龙川县委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

位于老隆镇板塘村的“富民工坊”带动村民就业。

统筹闲散时间,乡村留得住人

龙川县“富民工坊”聚焦破解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难的问题,以重复性、简单化、密集型劳动力岗位为导向,将简单易上手且相对灵活的产业带回农村,农户经过简易培训即可上岗,助力村民实现务农、顾家、挣钱三不误,有效解决农村闲置劳动力、半闲置劳动力就近充分就业问题,统筹村民闲散时间,让乡村留得住人。

铁场镇“富民工坊”引进顺嘉玩具(龙川)有限公司,并于今年7月份揭牌运作,提供就业岗位150个,目前已吸纳周边70多位村民就业。该“富民工坊”主管叶聪介绍,工坊工种主要为组装玩具,工作相对简单,如果按计件算,熟练的工人一天能拿到200多元工资。暑假期间,工坊还吸引了一些中学生来做暑假工。“有些学生做了一个月,赚了几千块就出去旅游了。”叶聪说。

铁场镇“富民工坊”——顺嘉玩具(龙川)有限公司车间。

村民吴美荣此前在东莞一耳机厂工作,得知家乡开设“富民工坊”后,便返回乡就业。“我感觉很好,自己有收入,又可以照顾家里的老人和小孩。如果长期在外务工,小孩的成长就很让人担心。”在家就近就业,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庭,让吴美荣获得感满满。

此外,为充分保障女性就业权益,针对在“富民工坊”就业人员大多数为中年妇女情况,龙川县“富民工坊”设立了工作时间、管理模式相对灵活的“妈妈岗”,满足在家女性的育儿、就业双重需求。如登云镇以灵活就业需求为导向,深入走访圩镇内“富民工坊”,摸底了解厂企用工需求、短缺工种、薪资待遇等情况,鼓励、引导厂企设置上班时间灵活或可以居家工作的“妈妈岗”,并设置“富民工坊”服务中心、招聘专栏,举办专场招聘会等为有就业需求的群众与用工工坊“牵线搭桥”,助推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

据悉,目前登云镇设置“妈妈岗”的“富民工坊”有7家,带动就业200余人,真正将“富民工坊”打造成发展之坊、富民之坊、创新之坊和暖心之坊。

登云镇“富民工坊”设置的儿童娱乐区。

统筹闲置房屋,村集体有钱挣

走进龙川县老隆镇“富民工坊”,左边洁群日用品有限公司工作区一排大型滚筒洗衣机正在作业,车间内员工正配合着机器,将洗好的床单、被褥、毛巾叠好,准备送往酒店;“富民工坊”右边,美宝洁餐具有限公司餐具自动清洗车间,七八名员工正在忙碌工作。

该“富民工坊”负责人王明智介绍,工坊主要承包龙川县城各大餐馆、酒店的餐具消毒以及酒店的床单清洗消毒业务,市场份额占龙川60%左右。由于作业过程中噪声较大,企业选址曾面临不少难题,后来得益于“富民工坊”的推行,政府部门在老隆镇板塘村一块较偏远的生活用地上,为企业搭建了厂房,解决了企业更换厂址问题,企业的入驻也带动村民就业和村集体增收。“为支持村里的工作,我们每年给村里交3万元管理费和卫生费。”王明智说。

老隆镇“富民工坊”餐具自动清洗车间。

据介绍,龙川县“富民工坊”采用村集体参股、企业分成合作、农户分红等方式,盘活村庄闲置的资源资产、有效整合碎片化资源资产,把生产成本降下来,让产业增值环节更多留在农村、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形成村集体经济和企业主体的利益联结,统筹闲置房屋,让村集体有钱挣。

麻布岗镇壮士村“富民工坊”——龙川县圆宝豆制品有限公司通过租赁村集体1000余平方米的闲置土地,用于搭建厂房生产腐竹豆制品,每年能为村集体经济增收租金1.5万元。该厂一期投资500万元兴建,年产值优质腐竹60万斤以上,可带动100个就业岗位。该公司通过“公司+农户+合作社”的模式,引导带动村民从事黄豆种植、豆制品生产和余料加工,从而解决撂荒地复耕问题,让村民实现在“家门口”创业和就业。

田心镇“富民工坊”组装的玩具部件。

此外,麻布岗五指毛桃加工厂“富民工坊”,通过租赁麻布岗镇小长沙村和上溪村300余亩的闲置土地,用于种植五指毛桃,预计2024年能为两村村集体经济增收1.5万元。赤光镇龙川绿油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租用大洋村土地建设“富民工坊”,每年租金1.8万元,每年分红25万元给村,2023年带动13个行政村增加26.8万元村集体收入。铁场镇“富民工坊”租赁该镇“强村公司”场地作为其生产及办公场地使用,每年将为“强村公司”带来超过10万元的稳定经济收益。

统筹闲散劳力,企业有钱挣

“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向农村布局,支持村(社区)盘活乡村闲置房屋场所建设‘富民工坊’,吸纳农户就近就业”是龙川县委、县政府今年重点抓好六个方面、100项工作之一。“富民工坊”作为引领共同富裕的创新举措,是链接村集体、产业与村民的有效途径。

丰稔镇青稻农厨“富民工坊”带动周边村民充分就业。

根据调查统计,龙川县有闲置劳动力约2130人。企业通过将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村(社区)后,可充分吸纳闲散劳动力,为其提供更加低成本的生产加工服务,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形象。

“企业把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镇里的‘富民工坊’,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企业招工难题。”叶聪介绍,顺嘉玩具厂虽然地处龙川工业园,但由于工厂上班时间固定,员工无法在工作的同时,兼顾接送小孩上下学以及照顾家人,导致村里大部分闲散劳动力不愿意进厂工作。 “富民工坊”相对灵活的工作时间、管理模式,以及不错的工资待遇,很好地解决了“企业招工难、村民没事做”问题,实现企业和村民双赢局面。

麻布岗镇“富民工坊”忙碌场景。

此外,为有效提升“富民工坊”企业的创建意愿和发展信心,引导企业将适合的生产、加工环节布局到农村,龙川县举办“富民工坊”招商发布会暨人才招聘会,共发布53家富民工坊招聘信息,提供2000多个就业岗位,达成就业意向1614人。发布全县24个镇184处共约9.2万平方米适合打造“富民工坊”的闲置资产情况,实现企业用工需求与乡村运营招商需求精准匹配。

以麻布岗镇为例,为科学、有序、规范做好“富民工坊”建设,解决辖区落户工坊企业用工问题,该镇专门制定并出台了《关于开展“富民工坊”建设的实施方案》,引导工坊企业建设方向不偏、标准不降,建立镇领导挂钩联系工坊企业机制,实行班子成员与工坊企业“一对一”挂钩联系,常态化开展走访服务、做到问计于企业、问需于企业,重点解决企业选址、厂房租赁、工商登记、消防建设、安全生产、员工招聘等方面实际问题,实现了政府、企业、农户优势互补,有效链接起来。

策划:魏金锋 曾祥太 卢志勇

统筹:李娇

采写:南方+记者 黄敏立

通讯员 叶俊延 刘睿

摄影:张浩森


编辑 伍欣莎
校对 肖海燕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