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小镇石排又迎来许多新变化。
东江畔在建的松湖北湿地公园,前有“网红桥”正式开放,后有“网红栈道”全面亮灯,一幅水脉律动的画卷缓缓展开。
“网红桥”“网红栈道”俯瞰图。
在镇中心的石排村,总投资2亿元的威斯潮玩智慧工厂项目用地成功摘牌。建成后,将提供全方位、一站式的潮流玩具生产解决方案,预计年产值超5亿元。
石崇片区连续召开多场推进会,全力打造生活、生态、生产“三生融合”的现代化产业园区,目标是带动石排实现“产业园—产业区—产业城”的路径转变。
从城市风貌到产业投资再到平台建设,一系列密集动作的背后,是石排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推动深度城市化等各项工作的不断突破。
今年,石排镇入选“百千万工程”第二批典型镇村培育名单。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石排样本”,正越来越像样。
先有规划“样”,系统推进动起来
前不久,东莞市“百千万工程”推进会暨党建引领社会力量参与动员大会召开,石排镇在会上作发言,再次阐述了“13610”(1个产城融合综合片区、3条典型村、6大片区、10大行动)的典型引领工作体系。
其中,打造中心、潮玩、科创、工改、文旅、农业“六大片区”,是石排对照中小城市标准进行的超前谋划;10大行动是在市9大行动基础上,加入了深度城市化行动。
为什么要不遗余力地推进城市化?这或许还要从这座小镇的区位说起。
石排位于东莞市东北部,独享14.5公里的东江沿岸线,20分钟可达市区,西距广州50公里,南往深圳70公里,是珠三角区域经济的重要网点和通道。
但长期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石排都只是一个依东江、傍燕岭的近郊生态城镇,其本身的现代化发展潜力被大大忽视。
塘尾古村落。
为充分激发区位优势,早在“十一五”期间,石排就确立了“西城东园”的整体格局,并将全镇分为旅游及高尚住宅、中心、古城、制造与生态农业五大功能片区。
2022年,石排“两区”建设启动。“两区”即石排镇中心区和专精特新产业园区,前者需擦亮“小而精、小而美、小而特”城市新名片,后者要打造“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的样板园区。
去年,石排再度规划建设“六大片区”,根据“生态文化古城,专精特新名镇”的发展目标,系统凝练出6大区域特色。这是大势所趋、群众所盼的高位统筹规划,有望成为城市形象提升、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引擎。
“六大片区”规划。
新规划带来新故事,两年间,随着“六大片区”建设的全面铺开,石排的城市气质和综合承载力进步明显。
中心片区旨在建设高品质城市空间,新建或升级道路9.42公里,新增停车位1989个,带来大量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推动土地价值显著提升。
潮玩、科创、工改片区作为传统产业升级、衔接市镇资源、打造高质量产业和人才容器的重点平台,各具特色、错位发展。潮玩中心、专精特新产业园、双创社区合共招引优质项目32宗,预期年产值/营收约60亿元。
旅游、农业片区是城市精神文化和环境的补充,催生了潮流工业文化、美丽田园等一批城市特色符号,镇村衔接的城市界面及全镇整体风貌持续提升。
打好重点“样”,产城人融合活起来
有了系统规划的方向引领,还要发挥重点平台与特色产业的赋能与动力作用。
8月9日,东莞市2024年“投资年”现代化产业园区现场推进会在石排现代化产业园区举办。该园区毗邻石排镇中心片区,是石排构建“城市—产业—人才”高质量可持续协同发展格局的重要一环。
目前,现代化产业园区已有3宗地块如火如荼地动工建设,涉及9个项目、投资49亿元,计划今年起分批完工。另有9宗地块正开展征迁谈判、控规调整等前期工作,力争年内分批动工建设。
现代化产业园区效果图。
园区首开一区(专精特新产业园)已落户7个优质项目,总投资17亿元,预期年产值36亿元。
石排专精特新产业园是全市首个市镇共建专精特新产业园,也是全市目前唯一一个省级产业园,旨在打造高质量发展“样板”、专精特新企业“家园”、城乡融合发展“平台”。项目总投资35亿元,预计2025年建成投入使用。
作为工改片区、科创片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专精特新产业园由中心片区辐射带动,意在高效利用政策红利,吸引优质企业与高端人才,推动“单一项目”向“平台生态”转变、“零星旧改”向“产城人融合”转变。
专精特新产业园区位。
产业是推进高质量发展的重心与希望所在。近年来,潮玩特色产业始终是石排的着重发力点。
2023年,石排按照“潮玩产业地标—公共服务平台—城市集聚生态”全方位布局,市镇联合高标准建成中国潮玩之都·潮玩中心,共建潮玩产业政策体系。潮玩产业集聚效应不断强化,成功申报为首批“广东省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
抢抓“投资年”发展新机遇,石排聚焦“科技创新+先进制造”,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帮扶政策以及代办服务。从2021年到目前,石排规上工业企业从351家增至481家、专精特新企业从3家增至95家、高新企业从197家增至291家;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6%,规上潮玩企业总产值增长22%;人才总量、高层次人才、本科以上人才2023年较2021年分别增长36%、70%、57%。
创新面貌“样”,城乡协调美起来
在“百千万工程”和美丽圩镇“七个一”建设引领下,石排聚焦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以城市现代化带动农村现代化,城乡协调建设持续“加速跑”。
位于镇中心的水贝村,是“创先”典型村,也是亿元村发展带头村。在推进深度城市化进程中,该村以土地整备和拓空间为抓手,全面推进村级经济发展。
一方面,水贝村积极打造邓屋农业园、改造袁屋城中村,计划引入商业、旅游业等新业态,实现引流增收。另一方面,通过增资扩产、“工改工”等4个项目,水贝村为周边企业提供厂房、宿舍等配套支持,壮大集体经济,完工后可增加集体年收入约3500万元。
现代农业园规划图。
视线向西挪移,来到李家坊村,这是石排规划的“消薄”典型村。
近年来,李家坊村共投入约550万元,完成道路硬底化、明渠改暗渠建设,并将闲置边角地打造成小公园,开发南边塘“千村碧塘”,空间规划“消薄”提升、乡村颜值“消薄”焕新。
李家坊村村貌。
“红色印象”下沙村、“明清古村”塘尾村、水产养殖田寮村……诸多和美乡村标杆背后,是石排深入实施集体资产倍增计划、持续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推动农村产业发展和人居环境“双提升”的重要成果。
据统计,在村庄建设和产业发展纳入镇一级规划的“一盘棋”统筹下,2022年到2024年上半年,石排每年新投产厂房面积均超10万平方米,集体厂房空置率长期维持较低水平。
经济层面,石排在全市首创农村集体资产倍增计划,深化镇村合作。2022年到2024年上半年,累计建成镇村合作项目7宗,增收约4567万元;村组两级总资产突破性增长46%至57.9亿元;18个村纯收入全部超过1000万元。
东江水悠悠,石排推进“百千万工程”交出新答卷。以系统规划为引导,充分发挥重点平台及特色产业对高质量发展的赋能作用,创新农资倍增计划、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石排的各项工作走深走实,“石排样本”的口号也越喊越响。
策划/统筹:靳延明
采写:南方+见习记者 王颖 记者 丘想明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