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动也出汗?这3种汗是身体在求救,第二种可能与癌有关

广东科普
+订阅

8月已进入尾声

但广东的高温却没歇着

不下雨吧,热

下雨吧,又闷又热

更有人调侃

出门5分钟,流汗2小时

但你知道么

有时候出汗可能是身体在求救

这3种汗是身体在求救

出汗是人体排泄和自我调节体温的一种生理功能,一定程度上能反映身体的健康情况,出这3种汗时尤其需要警惕。

自汗

这种汗不受天气冷热等因素的影响,时不时就会出现,轻度活动甚至没有活动都能觉察到明显的自发性出汗。中医认为,自汗一般属阳虚或气虚,常常发生在体质虚弱的人身上,伴随有乏力、精神疲惫、食欲不振、易感冒等症状。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还可能与一些疾病有关,比如甲亢、糖尿病、低血糖患者,大多也都有动辄大汗的表现。多汗和怕热是甲状腺功能亢进的突出特征,由于甲状腺激素的大量分泌,身体的代谢率增加,交感神经系统过度活跃,产生了更多的热量和汗液,通常还伴有突眼、脱发、消瘦等症状。

另外,低血糖发作血糖突然下降同样会刺激交感神经,而糖尿病可能导致自主神经病变,出现交感神经功能紊乱,都伴有出冷汗和面色苍白、手脚颤抖等症状。

对于阳虚、气虚的自汗者,适宜补气固表,可以多食用具有补气作用的食物,如红枣、山药、糯米、鸡肉、牛肉等。同时,要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日常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可选择相对平缓的运动,如太极拳、八段锦等。疾病原因引起的出汗则需要对症治疗。

盗汗

夜晚睡觉时出汗多,醒来后汗止,就像强盗一样,昼伏夜出,被形象地称为“盗汗”。(注:因卧室内气温高、被子厚而睡出一身汗,属于正常现象,不是盗汗。)

引发盗汗的原因有很多,如果伴有午后低热、两颧发红、手足心发热、消瘦,属于阴虚内热盗汗。

如果经常盗汗,应警惕感染(结核)以及内分泌、神经系统疾病,甚至恶性肿瘤。肺结核和肺外结核(淋巴结核、骨关节结核、结核性脑膜炎等)就常伴有出汗症状,特别是盗汗。许多肿瘤相关的疾病也会导致盗汗,最常见的是淋巴瘤。淋巴系统遍布全身,是我们身体的免疫墙,盗汗、低热、瘙痒和消瘦是淋巴瘤的典型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以便尽早进行治疗。

如果是阴虚导致的盗汗,适宜滋阴降火,可以多吃具有滋阴作用的食物,如黑芝麻、核桃、银耳、百合、梨等。另外,不宜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加重阴虚火旺症状。同时,要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以减少内火。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偏汗

俗称“半身汗”,表现为上身出汗、下身不出汗,或者左半身出汗、右半身不出汗,多见于风湿或偏瘫病人。

中医角度来看,偏汗主要由气血不和、瘀血阻滞、风痰阻络等所致,而这些与心脑血管疾病有着密切的关系。

中风,是中老年人常见多发的脑血管病,中老年人偏身多汗,可能是中风的一个前兆,尤其要警惕同时出现平衡不稳定、视物不正常以及口角歪斜、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的情况。

30℃以上的高温天气,是中风发病的高峰期,随着气温的升高,危险性还会进一步增加,本身患有高血压、高脂血症或其它心脑血管疾病的中老年人尤其要注意,如果出现偏汗的情况,要及时就医检查治疗。

出汗受多种因素影响

成年人一天的排汗量,通常在500—1000ml之间,高温和运动时出汗更多,可以达到1500—2000ml,相当于3—4瓶普通矿泉水的量。一个人出汗的多少,主要由环境温度、遗传、新陈代谢、胖瘦、情绪等多种因素影响。

环境温度

人的正常体温在36℃—37℃之间,当外界环境温度过高时,人体会通过皮肤出汗散热来调节体温,避免体温过高或过低造成健康损害;

遗传

出汗的多少也与汗腺密切相关,遗传因素会影响汗腺的数量和灵敏度,通常汗腺多且发达的人更容易出汗;

新陈代谢

新陈代谢快的人一般比新陈代谢慢的人出汗多,也因此,年轻人会比老年人更容易出汗;

胖瘦

胖的人比瘦的人更容易出汗,胖人脂肪含量高,脂肪有保温作用,且导热性较差,不容易散热,脂肪越厚越难散热,当体内代谢产生的热量难以散发时,人体会通过出汗来散发体内热量;

情绪

处在紧张、激动情绪时,交感神经会随之兴奋,也会引起汗腺分泌增多。

已获授权图,转载有风险

除了上述因素外,孕期、更年期等特殊时期,人体的出汗量也会发生变化。例如,孕期时孕妇的汗腺功能会增强,汗腺分泌旺盛会导致出汗增多;一些女性在更年期时,体内性激素水平会发生变化,可能也会引发汗多、自觉发热、心跳加快等症状。

大量出汗后需要注意什么

汗液基本由水分组成,所以大量出汗后需要及时补充水分。注意不要因为口渴而猛灌,建议小口、多次地饮用。当身体温度升高、出汗严重,除了补充水分,也可以进行物理降温,比如吹风扇、洗手洗脸等,从根源上减少水分的流失。

此外,出汗会流失电解质,其中钾元素能够调节细胞内渗透压和酸碱平衡,维持心肌功能,使心跳规律,可以通过食用绿叶蔬菜或者水果来补充,流失的钠元素则可以通过饮用淡盐水来补充。

总而言之

一旦异常出汗情况严重

或伴随其他严重表现时

要及时就医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