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海农村商业银行。
在澄海这片土地上扎根70余年,澄海农村商业银行始终秉承勤劳金融的服务理念,坚守“支农支小”的市场定位,积极地融入到地方经济发展的宏伟蓝图中。日前,澄海农村商业银行党委书记、董事长何宽涛接受了南方日报、南方+记者专访,深入探讨了金融“五篇大文章”在地方经济中的生动实践,阐述了如何紧紧围绕金融“五篇大文章”创新金融产品、优化服务模式,为澄海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南方日报、南方+:请结合当前金融行业发展趋势和宏观经济环境,谈谈您对“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理解。澄海农商银行是如何落实“五篇大文章”的?
何宽涛:“五篇大文章”是今年中央金融工作会议作出的重要部署,旨在通过以金融高质量发展来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强国建设的宏伟部署,为我们指明了金融支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发力点和经济金融结构优化的基本方向,也是农商银行在新时代如何做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
一是科技金融。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本行积极贯彻落实汕头市“三新两特一大”战略部署,加大对“三新两特一大”产业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持续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的能力和水平。
二是绿色金融。党的十八大以来,不断推动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本行结合绿色金融标准体系,不断加大金融支持力度,围绕澄海地区节能减排降碳路径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规划,从健全制度体系建设、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及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充分发挥金融助力绿色发展作用。
三是普惠金融。普惠金融是让社会不同群体都平等享受基础金融服务,是金融政治性、人民性、服务性的重要体现。作为普惠金融领跑者,本行于2021年作为全省首家“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试点机构,大力推进普惠转型,深入实施普惠金融,不断结合市场优化普惠金融体系,创新开发普惠金融产品,践行勤劳金融加大服务供给,助力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作坊等实体经济稳健发展。
四是养老金融。养老金融是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实施,事关国家发展全局。本行近年来按照监管部门要求,推动营业网点服务适老化改造,并围绕老年人群体提升便利化服务水平。
五是数字金融。中央金融工作会议把数字金融提高到国家发展战略的新高度,是顺应数字经济时代,通过大数据等数字技术加快数字化转型,推动提升金融服务效率与加大风险防范的同时,降低运营成本。近年来,本行借助多个系统平台加大风险预警,提升应对风险处置能力;同时,通过开发线上金融产品,借助大数据与技术,增强服务实体经济的总体质效。
南方日报、南方+:您认为金融“五篇大文章”在推动金融行业高质量发展、服务实体经济、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等方面有何战略意义和重要作用?
何宽涛:“五篇大文章”是金融行业未来重要的发展方向,旨在推动金融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是服务于实体经济,并促进经济社会全面进步的重要着力点,不仅能够增加金融行业的服务能力和创新能力,也将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这也要求金融机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需求。
南方日报、南方+:绿色金融是推动经济社会绿色转型的重要工具,在促进节能减排、支持清洁能源发展、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请您结合澄海农商银行的绿色金融发展情况,谈谈绿色金融在支持澄海地区绿色产业发展、助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方面的经验和探索。
何宽涛:本行积极响应绿色金融体系顶层设计及国家碳达峰、碳中和战略部署,并围绕澄海地区节能减排降碳路径和产业转型发展战略规划,从健全制度体系建设、加强业务流程管理、创新服务方式及完善考核机制等方面充分发挥金融助力绿色发展作用,推动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高质量发展双提升。
一是从制度层面。本行印发绿色信贷业务发展指导意见、制定并启动绿色信贷战略三年规划(2022—2024),健全绿色信贷制度体系建设,明确以支持绿色、低碳、循环经济,加强环境和社会风险管理,提升机构环境和社会表现为指导思想;以持续扩大绿色信贷规模,严控环境不友好企业信贷投放,努力实现绿色信贷“一增三控”为工作发展目标;不断优化信贷结构,履行本行社会责任。连年来,本行不断增加绿色信贷投放,截至2024年6月末,余额达1.73亿元,“绿色”贷款不良率为0;“两高一剩”贷款余额为0;安全生产违法违规企业贷款为0;已实现本行绿色信贷“一增三控”的工作发展目标。
二是坚持“引导与防堵”两条腿走路,一方面以“环境保护、污染治理、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为决策指标导向,完善绿色信贷审查审批“绿色”通道,对符合绿色信贷标准的企业或项目进行优先审批,提高绿色金融授信审批及放款速度,并在本行信贷管理系统中设置绿色信贷标识,不断推动绿色信贷业务发展,为“绿色”行业营造宽松的融资环境;另一方面对“两高一剩”行业以及环境、安全生产违法违规客户执行“一票否决制”,强化源头管理。截至2024年6月末,本行“两高一剩”行业客户/项目贷款余额为0。
三是主动肩负起推动绿色金融创新、服务实体经济转型的重任,通过积极与上级相关部门及融资企业对接沟通,探索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业务,完成粤东地区首笔碳排放权质押贷款落地;通过量身定制产品服务方案、创新金融服务方式,助力企业盘活“盈余的碳排放配额”,提高企业资产利用效率;通过优化审批流程、给予专属利率优惠,完善贷款产品体系建设,有效解决企业融资难题;以一系列创新举措为粤东地区金融机构服务绿色发展提供了有益的探索和借鉴。
四是将绿色信贷纳入经营绩效考核,针对性考核各经营单位绿色信贷投放情况,促进本行绿色信贷余额保持持续增长,以考核激励机制,刺激全行发展绿色金融的积极性,确保战略规划目标持续达标。
以广东某再生资源股份有限公司为例,该公司是汕头市一家集废纸回收、环保造纸及涂布成型于一体,形成资源再生利用价值链的造纸企业,荣获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广东省清洁生产企业等称号。本行在了解该公司在废水综合处理等降污减排相关项目方面存在资金需求后,指定专人开展专项调研工作,在得知该公司在剔除本年度预计使用的碳排放配额后,配额尚有盈余的情况下,积极向企业宣讲绿色金融相关信贷政策,同时结合其融资需求,帮助企业将碳排放盈余配额这种“闲置资产”转换为资金。一是为其量身定制碳排放权质押贷款产品服务方案,通过专人跟进,畅通沟通渠道,及时解决企业困惑;二是落实本行相关制度要求,通过绿色贷款审查审批通道,加速贷款办理(仅用2个工作日就完成贷款审批);三是专人协助企业以最快速度向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申请碳排放权质押登记。
澄海农村商业银行以“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为主抓手,深耕普惠金融领域。
南方日报、南方+:普惠金融旨在让更多群体平等享受金融服务,在支持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农村地区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您能否结合澄海农商银行的普惠金融实践情况,谈谈普惠金融在缓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支持乡村振兴等方面的经验和成效?
何宽涛:一直以来,本行始终坚守“支农支小”市场定位,以“农村金融(普惠)户户通”为主抓手,深耕普惠金融领域,积极践行“勤劳金融”探索普惠转型发展新路。
我们强化主动营销的背包精神,以市场为中心打造专业化客户经理队伍,健全乡村金融特派员机制,领导率队开展全员营销,持续推动业务、服务下沉,引金融“活水”浇灌乡村振兴;我们结合本地市场营商环境、实体经济发展现状以及“三农”消费特点,创新普惠信贷产品,适时改造优化信贷审批流程,提升市场需求响应度,提高办贷效率,为客户提供更便捷、高效的融资服务;我们摒弃过往“垒大户、重抵押”思想,将“真满意”理念作为本行贷款客户的准入条件,有效解决村民无抵押物融资困难等问题;我们设立“普惠之家”,将零贷款余额、创益效益低的网点打造为专注普惠业务的综合网点,并在一年多的时间内实现贷款余额均超1.5亿元的突破;我们加强跨部门合作,与本地政府、行业协会、商会合作共建,做深做透本土业务,持续助力区域发展;我们坚定突出服务“制造业当家”与“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与三农主体的信贷投放,从改制前“垒大户”到当前“做小做微”,不断践行普惠金融服务理念,以“心服务”换取“真满意”。
截至2024年6月末,本行与辖内233个镇(街)、行政村(居)开展党建共建,党建共建覆盖率达到100%;已投放粤智助机218台,应投放行政村居100%覆盖;向辖内行政村居派驻乡村金融特派员219名,派驻村居覆盖率达到100%;整村授信户数(含预授信)4.5万户,授信金额43.07亿元,整村授信贷款余额6.17亿元,户均授信金额9.59万元。
南方日报、南方+:请您结合澄海农商银行的发展战略和地方经济发展规划,谈谈未来在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的发展目标和具体措施。
何宽涛:未来,本行将围绕做好“五篇大文章”,继续坚守战略定位,巩固提升农村金融主力军、普惠金融领跑者的职责担当,完善科技金融服务,加大科技赋能力度的同时,为“三新两特一大”等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积极探索知识产权金融服务模式;践行绿色金融路线,为特色产业赋予绿色发展底色;扩面提质普惠金融,围绕扩大内需稳固增长大盘的部署,持续加大对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新市民等客群的信贷支持力度,筑起金融公平基石;创新养老金融产品,对接金融需求供给,为社会稳定织密“安全网”;借助数字金融领域技术优势,挖掘个性与定制化潜力,为小微企业发展添加创新动力引擎。
同时,本行也将坚守初心使命,在党建引领下围绕服务“百千万工程”、服务实体经济,聚焦地方资源禀赋,坚持支农支小,通过一揽子金融服务方案做深做实“户户通”,切实引导更多资金和金融服务向镇村领域倾斜;突出“制造业当家”,持续深化同当地特色产业、商会、协会等战略合作,积极对接金融需求,量身定制金融产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强化科技赋能,用好省联社信贷管理系统4.0等平台提高办贷效率与风险防范,持续提升金融服务质效,建设治理有效、发展稳定、资本充足、支农支小特色鲜明的银行,在同业竞争中实现差异化竞争,打造“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金融产品体系,实现与地方经济的共生共荣,一齐发展。
南方+记者 谢嘉龙
点击图片,一键报料↓↓↓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