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暑期“热”成为常态,潮州如何从引客到留客?

南方+

体验光电射击、看“中华战舞”、喝工夫茶、看潮剧表演、品牛肉火锅……近日,一群来自汕头、揭阳、澳门、广州等地的学员抓住暑期的尾巴,通过2024“遇见潮州”光电射击交流赛暨文化体育研学营,到潮州一站式体验新兴体育项目与传统潮州非遗文化。

2024“遇见潮州”光电射击交流赛暨文化体育研学营的广州学员正在冲泡潮州工夫茶。陈泓佳 摄

2024“遇见潮州”光电射击交流赛暨文化体育研学营的广州学员正在冲泡潮州工夫茶。陈泓佳 摄

依托秀美的景色、独特的文化等优势旅游资源,潮州抓住暑期这一节点,推出丰富多彩的研学旅游产品,开展精彩纷呈的非遗文化巡游,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潮州。

不过,人声鼎沸的背后,却呈现出“旺丁不旺财”的尴尬——有古城商户表示,虽然看起来“人更多了”,但营收总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却下降了。瞄准消费者需求,挖掘更多消费增长空间,让暑期之“热”成为常态,实现“旺丁又旺财”,或许是未来潮州应深度思考且付诸探索实践的重要话题。

01

开发研学游 探索引客新路

“一趟旅程,既可以让孩子体验体育竞技,又可以欣赏潮州文化,品尝潮州美食,真是一举两得!”在参加完2024“遇见潮州”光电射击交流赛暨文化体育研学营后,来自广州的金仙丹和孩子不由感叹。

这次融合了体育、文化和旅游的研学,由南方报业传媒集团潮州记者站、广东南方日报经营有限公司潮州分公司联合相关单位和企业推出,吸引了来自汕头、揭阳等周边城市的学员,澳门、广州等地的学员也远道而来。

湘桥区域内的数场研学活动同样受到众多学生的青睐。“第一次踏上广济桥这种启闭式桥梁,我很喜欢这里!”“牌坊街好特别,走进来就感觉穿越到古代。”……50余名新疆喀什的中小学师生组成的研学团,在游览湘桥区代表性的历史景胜和文化场所后点赞不已。

在为期四天的“唐风宋韵——2024福田青少年潮州文化研学行”活动中,30余名深圳市福田区青少年研学队员畅游湘桥,沉浸式体验湘桥风土人情,感受潮州文化魅力。学生贺弈然在潮州的几天时间里,不仅品尝了潮州美食,还体验潮州工夫茶、潮州红桃粿、潮州糖画、廿四节令鼓等非遗民俗项目。“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做手拉壶。我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制作了一个,老师帮我们烧制并寄到家来了。”贺弈然说,有机会他还要带家人一起来潮州游玩。

来自深圳市福田区的青少年研学队员学习廿四节令鼓。湘闻供图

来自深圳市福田区的青少年研学队员学习廿四节令鼓。湘闻供图

跨省市、跨地域来潮研学火热,潮州市域内的研学行动也有不少。潮州笔架山窑遗址内的一场考古研学中,一群青少年学生跟随讲解员,通过实地沉浸式参观和考古科普课堂相结合的方式,触摸潮州悠久璀璨的千年陶瓷文脉。潮安区浮洋镇大吴泥塑博物馆内,60多名学生前来参加大吴泥塑非遗研学活动。

这一番“研学热”,正成为潮州文旅新风景。对此,潮州也充分发掘特色文化资源,依托丰富的地质地貌、历史文化等优势,自主开发非遗、文化、自然等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精品研学课程,将研学旅游视为推动文旅产业发展的有力抓手。

潮州市鸿儒汇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负责人李泽彬从2019年开始探索将潮州陶瓷与文化旅游相结合主题研学路子。他将目标人群主要聚焦粤东地区和珠三角地区,研学内容细分为潮州彩瓷、潮州手拉朱泥壶、大吴泥塑、潮州嵌瓷、潮州枫溪瓷烧制等非遗知识的学习和技艺体验。

“研学内容各有不同,也各有趣味,参与者在创作之时可以发挥创造力。同时了解潮州陶瓷与学习知识,更能快速地深入感受潮州历史文化与民间技艺的魅力。”李泽彬说。

如今,发展效益日渐呈现。“今年暑期,我们接待大大小小来潮州开展陶瓷研学者达1000多人次。”李泽彬说。就在上周末,企业一天接待了近百名来自周边城市的研学者。在行业内钻研了6年时间,李泽彬发现,现在市场上深度沉浸式的研学供给还非常稀缺。企业目前在做的也还停在一天甚至半天研学游,游客“留”量较少。“我们计划针对珠三角地区市场进行相关调研,推出五天四夜研学游等高品质文旅项目,以吸引更多游客。”

02

多元文化游 丰富游客体验

8月17日,潮州古城牌坊街沉浸在一片欢乐与激情之中,200多名英歌舞队员踏着激昂的鼓点从古城北部的百花台出发,经牌坊街至南门古开展英歌舞文化巡游。

“很喜欢这种文化巡游,有机会的话我还来潮州看。”“非常震撼,我拍了好多视频作为留念。”现场来自其他省市的游客‌观众被精彩的表演深深吸引,一路跟随记录队伍的飒爽英姿。

城以文名,旅以城兴。面对庞大的来潮流量,潮州通过举办相关主题活动等一系列“组合拳”,推出更多新意玩法,以多层次多元化商品和服务供给,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的旅游体验。

近年来,湘桥区积极承办众多文化体育活动,着力打造“文化看潮州 周末到湘桥”“山水宋城 诗意湘桥”“魅力古城 文化共享”非遗集市等区域文化活动品牌,用非遗文化之美引客入潮。

“英歌飞扬 舞动潮州”潮州古城英歌舞文化嘉年华活动现场。湘闻供图

“英歌飞扬 舞动潮州”潮州古城英歌舞文化嘉年华活动现场。湘闻供图

湘桥区举办“英歌飞扬 舞动潮州”潮州古城英歌舞文化嘉年华活动,目的在于提升潮州古城旅游的热度。其间,“府城英歌舞体验馆”揭牌试营业。湘桥区文旅体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府城英歌舞体验馆”馆内不定期开展英歌舞表演、英歌舞文化展览,与游客互动体验。

打造集美食、文化、艺术、娱乐、购物于一体的综合性夜市活动,也是湘桥区点燃夏日“夜经济”的举措之一。7月15日晚,湘桥区西新街道南门古夜市热闹非凡。这是湘桥区举办的“文化夜市 为你歌唱”南门古夜市暑期嘉年华系列活动,内容涵盖“为你歌唱”音乐会、非遗文创展示、特色农产品展销、夜市旅拍打卡等。香气四溢的特色小吃,琳琅满目的非遗工艺品,令人如痴如醉的音乐,吸引了不少市民、游客前来打卡游玩。

潮州市还“走出去”大力推动引客入潮。近日,潮州市文广旅体局奔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玉泉区塞上老街旅游休闲街区,参加由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主办的“活力广东 时尚湾区”2024广东文化和旅游推介会,现场推介了区域内的特色文旅资源。

政府部门单位的行动在多个层面得到持续传导。“今年暑期,潮州市百师园创意馆也推出相关活动吸引家庭亲子游的游客,包括游园会主题活动、汉服看展活动。”百师园资讯部经理文佳纯说。其中,在游园会主题活动中,游客可参观综合馆、雕刻馆、陶瓷馆、刺绣馆、非遗集市、非遗长廊之外,还可以免费体验潮州刺绣技艺。

潮州市饶宗颐博物馆将重点聚焦在了青少年学生的身上。博物馆业务股股长吴鋆介绍,暑假期间,为了丰富广大学生的暑假文化生活,博物馆举办了博物馆之夜、研学、读书分享会等活动。同时,在服务提供上下功夫,招募文化志愿者,为广大游客提供参观指引服务。7月份以来,该馆接待游客量1万人次。

“大家说这里的风景比较特别,我们带小孩从河源过来玩。”“我从深圳来,潮州这边吃的东西很不错,推荐大家来玩。”……潮州市打出的引客入潮“组合拳”,吸引了众多游客慕名而来。准大学生小菲便在一众“安利”下,与亲朋好友跨省来潮州游玩了近一周时间。“潮州的美食给我们带来一大惊喜。不过,比较遗憾的就是没有赶上古城里的文化巡游,有机会我还要再来潮州。”

03

商家齐出招 激发更多消费欲望

这一番热闹,是否带动了潮州的夏日经济?笔者在走访中发现,尽管人流量变得更多了,但“旺丁难旺财”的尴尬现象在潮州依然存在。

“除了牌坊街、广济桥,来潮州还能玩什么?”“除了英歌舞,到潮州还能体验什么?”今年暑期,住客的这两个问题把民宿主人少帆问住了。

8年前,少帆和丈夫在古城以清代潮州民居建筑进行微改造,打造成集文化深度体验和住宿为一体的中高端特色民宿,每到节假日几乎爆满。但是,经历火爆之后,他们不得不“自降身价”。今年暑期,她和丈夫决定,将房价从500多元一晚降到300多元一晚。

原因何在?少帆坦言,依然是顾客的意见,让他们有了这样的想法——有很多顾客向他们反映,潮州文旅项目、活动供给不足,游客的体验感单一。“他们都觉得,潮州一天就能逛完了,最多两天,逛完就走了,没必要住那么好,甚至不需要住宿。”

在古城上东平路开餐饮店的阿炜对此感受更加明显。阿炜平时对接旅行团体和研学机构,拥有一些相对稳定的大额订单,这些团餐的收入占一年营收的50%。但今年,他也明显感受到这些订单受到了“威胁”。

炎炎夏日,牌坊街上游人如织。刘梓薇 摄

炎炎夏日,牌坊街上游人如织。刘梓薇 摄

“潮州文旅火热,餐饮店从去年到今年翻倍增长,行业‘内卷’明显。而且,我们不仅要跟本地的餐饮竞争,还要跟仅有1小时车程的汕头、揭阳餐饮企业竞争,不得不时刻保持危机感。”阿炜说。为此,他不得不调整菜单,同样的套餐价格在特色小炒的基础上增加了生腌、砂锅粥等,争取以更高的性价比、更有保障的出品来“保住”订单。

2016年来到潮州古城做起餐饮行业的吴生,曾踩上了当地的旅游红利期。他说,这两年古城游客源源不断,确实有“淡旺季分界越来越模糊”之感。而美食作为潮州文旅中的核心竞争因素,还是不断有客人愿意买单。因此,在古城内做餐饮,收入是比较稳定的,目前他的餐厅每天仍有200至300桌的接待量。但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今年暑期,吴生餐厅的客流量比去年同期增长了30%的同时,收入却以同样的幅度下降了。

“以往一桌比较丰富的菜品都要卖到七八百元的,但现在很多游客不愿意付这么高额的单,我们只好降价到五百元左右出售。”菜品利润压缩,餐厅不得不拓展其他业务来填补空白。吴生介绍,今年餐厅增加了牛肉丸、卤鹅打包零售,尝试激发游客更多的消费欲望。

专家观点

创新文旅体验 实现精准营销


在韩山师范学院陶瓷产业研究中心(省级智库平台)执行主任、经管学院教授李毅看来,“旺丁不旺财”现象的产生既有外因也有内因。从旅游市场来看,近三年“穷游”模式成为热潮,出游需求持续高涨但消费更趋理性,而政府和商家如果没有不断提升服务质量,自然难以适应文旅市场新动向。


李毅分析认为,去年潮州文旅市场火爆显然也有“报复性旅游”的驱使,而在此过程中导致的酒店房价、餐饮物价虚高的不合理市场行为,也使经营收入有明显增长。因此,消费者从任性消费回归理性消费,一定程度上也有利于促进和规范市场的健康发展。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工作压力的增加,周末成为了人们放松身心、享受生活的重要时段,也成为集中消费的时间点。‌暑期即将结束,潮州如何将短期的热度常态化,将暑期经济转化为长期的周末经济?


李毅认为,首先要打造特色街区。街区的概念要打破传统行政划分意义上的镇街、村居,挖掘小而精的特色亮点,整合政企校等各方资源,避免各自为政和重复投资,打造精品文化街区,与潮州古城形成差异化优势互补,形成潮州古城以外的特色鲜明的文化名片。此举也可分散客流,避免游客扎堆古城导致整体体验感不高的现象。


牌坊街北端的文创集市摊位前,游客正向经营者询问价格。刘梓薇 摄

牌坊街北端的文创集市摊位前,游客正向经营者询问价格。刘梓薇 摄


他进一步举例,可结合潮州陶瓷文化,依托韩师西校区韩江沿岸打造潮州陶瓷艺术文创街区,与牌坊街遥相呼应,打通广济桥两岸通道,两岸相互引流,“聚人气、建商圈、打品牌”,搞活“夜经济”,搞活民宿,缓解停车难、住宿贵等难题;利用韩师西校区、广济桥、韩公祠打造“韩愈治潮、潮汕美食、潮汕文化和陶瓷产业等特色产业元素”为主题的水幕电影,为夜经济注入现代科技新元素,留住游客,整体开发沿韩江两岸民宿,打造“民宿品牌”,实现多产业融合发展;设立陶瓷工坊,让游客亲身体验陶瓷制作过程,并将陶瓷艺术与创意产业结合,融入现代时尚元素,开发陶瓷时尚创意产品,既增加该文旅项目的互动性、教育性,又能实现经济效益。


同时,街区还可以鼓励社区居民参与艺术创作,增强社区与街区的联系,并建立文化交流平台,定期举办艺术家讲座、工作坊,促进文化交流,打造成为一个集文化展示、艺术体验和社区互动于一体的综合性文化空间。也可以联合韩师,共建剧院,打造潮州特色剧,释放文旅融合、产教融合的叠加效应。


结合周末时间短的特点,潮州可以从小切口的角度,提供多样化的特色文旅活动,让游客深度体验“潮”文化。如举办“陶瓷工艺体验日”“潮菜美食制作课堂”“时尚婚纱秀(晚礼服秀)”,也可举办季节性主题活动,如春季的“陶瓷花市”、夏季的“婚纱晚礼服设计节”、秋季的“文化艺术节”、冬季的“美食节”等,让特色活动不断推陈出新,增强来潮游客与城市间的互动感。


韩山师范学院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潮菜学院副院长吴雁彬对此有类似的提议。他认为,潮州虽然拥有丰富而珍贵的资源,但缺乏创新和特色的旅游产品和服务,这可能导致游客消费欲望降低,影响相关行业的经营。吴雁彬建议,潮州要丰富旅游产品,规划设计多条“深度游”线路,包括美食游、非遗游、古城游和生态游等,满足不同游客的兴趣和需求,并针对不同受众精准营销。


除了小切口的深度游,创新体验方式,同样是周末制造文旅热度和爆点的关键因素。李毅认为,目前潮州需要在这方面下苦功,如结合3D打印技术,让游客现场设计并制作个性化陶瓷作品;利用婚纱晚礼服让游客参与个性化婚纱晚礼服制作;或可依托韩师潮菜学院实训基地优势,让游客与亲友现场体验潮州美食制作乐趣,提供旅程的情感价值。


“仅有景区建筑,游客可能一天就逛完了。但如果提供更多的创新文旅活动项目,可以延长游客停留的时间,而这必然带动餐饮、住宿更多消费,带旺周末经济。”李毅表示。


想让游客买单,优质的旅游体验离不开完善的基础设施,包括交通、环境等硬设施和住宿、餐饮服务水平等软设施。然而,古城变“堵城”的交通难题仍未解决,偶尔出现的个别不合理的“宰客”现象,也明显影响了游客对城市的好感度和美誉度。


对此,全国工商联旅游业商会常务会长、北京巅峰智业旅游文化创意股份公司创始人刘锋在今年6月到访潮州调研文旅发展时就曾建议,要持续做好古城精微运营管理,运用数字化的管理方式,智能化引流,阶段性预约,提高古城内外交通的畅达率,同时可以考虑在古城增加一些人性化服务,让游客旅途更有温度。


“潮州旅游资源丰厚,但如果以上问题没有有效解决,不仅不利于消费,长此以往很可能使游客流向临近城市。”居安思危,对于潮州文旅未来发展,李毅有这样的思考和担忧。

撰文:刘梓薇 董志豪

编辑 范磊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