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流东方美学,带你游惠阳

惠州发布
+订阅

近日,备受关注的国产游戏 《黑神话:悟空》炸裂登场。独特的东方美学风格、细腻的人物建模以及令人震撼的战斗特效,让这款游戏充满生命力 。

惠阳,有着悠久的人文历史和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说到中式建筑,最能突显惠阳客家文化特色的,无疑是客家围屋。

客家围屋是惠阳客家文化中著名的特色民居建筑,它肇始于唐宋,兴盛于明清。由于客家人不断地迁徙,围屋既保留了客家的古朴遗风,又融入了南方文化的地域特色,成为中国五大特色民居建筑之一。

▲光禄世居

惠阳客家围屋的样式主要是方型围屋和半圆形围屋,围屋通常背靠山坡而建,前面则有半圆形的池塘,主要分布在秋长、三和、良井、镇隆等街镇。散落在惠阳乡村大地、青山绿水间的客家围屋,以历史悠久、数量之多、规模之大、选址讲究、结构科学、工艺精湛而闻名遐迩。

▲榴兆楼

惠阳客家围屋建筑艺术阐释着千年客家文化精髓,传承着礼制、伦理、风水、哲学。今天让我们一起欣赏独属于惠阳的东方美学吧!

会龙楼

会龙楼围屋位于秋长街道官山村,是惠阳比较出名的一幢围屋。围屋建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从正门进入门厅后,有四柱三间三楼牌坊式门楼。在门楼上方有一条腾云驾雾的雕塑龙,形态逼真,就像要冲出墙壁,飞向天空。雕塑下方阳刻着“为善最乐”四个大字,两侧刻着一幅对联:其外抱山川胜概,此间挹宇宙精华。

“为善最乐”既是建造者叶健珊对人生的感悟和总结,也是留给子孙后代的家训。而对联则描写出了在外漂泊多年,有着丰富人生阅历的归国华侨心境。

会水楼

会水楼围屋位于秋长街道周田村,是赫赫有名的叶挺将军的祖屋。只要去叶挺纪念馆参观,就能望见会水楼。围屋建于清道光五年(1825),建造者是周田叶氏开基祖叶特盛的四世孙叶成发。因围屋门前有两条小溪汇合于此,故取名为会水楼。

会水楼围屋的后山,有一棵苍干虬枝的古樟树,这棵樟树已有600岁高龄,该树是迄今发现的岭南地区最大、最古老的樟树,有“岭南第一樟”之称。叶挺小时候常跟伙伴们在这棵樟树下玩耍。1919年,叶挺就是在这棵古樟树下与乡亲告别,走上了救国救民的革命道路。这棵古樟树被大家称为“将军樟”。

2007年,周田村把古樟树所在的位置加以改造,修建了广场、凉亭等休闲设施,建成了古树公园。如今,这里已成为村民们开展文化活动、休闲纳凉的好场所。参观叶挺纪念馆的游客,也都会来到古树公园,一睹“将军樟”的风采。

叶挺故居

叶挺故居位于秋长街道周田村,是一幢两进、两横的小型围屋,在2006年5月由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围屋建于清朝末年,建造者是叶挺的祖父叶沛林。叶挺故居展示了叶挺将军的生平和成长背景,展现了叶挺将军不平凡的人生和精神以及一代名将叶挺将军的历史功勋,展示了他为民族解放、为革命不怕牺牲,无私无畏的“铁军精神”。

叶挺故居是惠阳重要的红色资源,已成为叶挺纪念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叶挺纪念馆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

碧滟楼

一处围屋,几多乡愁。碧波滟潋映明月,情牵南洋华人心。集客家建筑艺术之大成的碧滟楼,吟咏着著名华侨领袖“吉隆坡之父”叶亚来的乡愁四韵。

碧滟楼位于秋长街道周田村,由清代著名华侨领袖叶亚来出资建造。碧滟楼坐西向东,由泮池、禾坪、堂屋、横屋、角楼等组成,是一幢惠州地区典型的客家传统四阁楼围屋。内部有形状各异的院落,结构布局得体实用,中厅和上厅房梁上的木雕精美绝伦、栩栩如生。

碧滟楼既汇集了客家建筑技艺,又揉入了南洋艺术元素,工艺水平较高。在这座建筑的背后,浓缩了客家人下南洋打拼奋斗的历史,沉淀了深厚的客家文化底蕴。

叶亚来故居

叶亚来故居位于秋长街道周田村,建于乾隆年间,为三堂、两横、院落式客家围屋,2010年7月由惠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惠阳区文物保护单位。1837年叶亚来出生在这里,并在这里度过了他的童年和少年。叶亚来被称“吉隆坡王”,敢拼敢闯敢作为,是19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华人社会的一面旗帜,是一位贯穿始终的历史人物。

在叶亚来故居后山上有一石,上面有一个仙人足迹。传说这位仙人是从马中寨仙山下来,往乌石鼓走去,到这里是第四脚,第五脚到了马六甲。叶亚来正是沿着仙人指引的路线去到马来西亚,成就了一番伟业。其实,智慧过人的叶亚来,也是历经磨难,才成为吉隆坡甲必丹。百年过去,这幢周田老围,成为马来西亚华人的寻根之地。

为加强对名人故居的保护和利用,打造惠阳华侨文化,促进优秀遗产的活化利用,2020年,叶亚来故居建设成为“叶亚来主题文化展示馆”并对外开放。叶亚来主题文化展示馆截取了叶亚来人生不同时期的经典片段,展现了叶亚来作为“开发吉隆坡之父”、近代海上丝绸之路杰出践行者的辉煌生涯和惠及中外的突出贡献。 

曲水楼

说到“曲水”两字,自然会联想起“流觞曲水”一词,会不由自主地诵读出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在淡水街道洋纳村,就有一座以“曲水”而名的大型围屋——曲水楼。

曲水楼的始建者是惠阳沙坑叶氏始祖叶逢春的四世孙叶茂兰。乾隆二十七年(1762)九月,叶茂兰的长子叶继高主持建房事宜,围屋正式兴工,乾隆二十九年(1764)三月,围屋落成。新建围屋根据弯曲溪流的意境,取名为曲水楼。

嘉庆七年(1802),叶继高儿子叶熙甫主持扩建外围房屋,前座隔水墙高三层,四角建造了四个阁楼,与里面的四个阁楼相对映,成为回字形八阁碉楼客家围龙屋。这样,曲水楼的主体建筑基本完成。

曲水楼有着令人骄傲的历史。在清朝,就出过叶耐宪、叶兴祥、叶崇光、叶元番等十余位五品官员。曲水楼里的两块牌匾印证着围屋的荣耀:一是“鼓手厅”后门楣上悬挂的“圣旨”牌匾;另一个是“接旨厅”门楣上悬挂的“奉天敕命”牌匾。

黄氏宗祠

位于镇隆四大半围高田村的黄氏宗祠围屋建于清朝末年,围屋坐西朝东,由禾坪、堂屋、横屋组成。作为一个祠堂,黄氏宗祠保留着黄氏家族的宗族文化。在中厅的木屏门上方,立着“千顷堂”的牌匾,寄托了黄氏族人在农耕年代对“良田千顷”的美好梦想与追求。

黄氏宗祠是中共惠紫河博地委成立旧址,是惠阳红色历史上的一座丰碑。经过整修布展,在黄氏宗祠的前厅、中厅开设了四大半围革命历史陈列馆。红色基因在这里得到传承,丰富的历史资料,让人们从中感受到血火交融的革命战争岁月。2014年11月,高田黄氏宗祠围屋由惠阳区人民政府公布为惠阳区文物保护单位。

崇林世居

崇林世居位于镇隆镇大山下村,是广东地区规模较大的客家围屋。围屋古朴典雅,工艺品技艺精湛,匠心之独运、气势之宏伟,令人叹为观止。

镇隆镇的崇林世居是城堡式客家围屋的代表,共有房262间、9厅18井,占地面积16640平方米,虽然历经数百年风雨洗礼,但精美的建筑工艺、造型的宏伟以及布局的精妙依然可见。

崇林世居是叶氏家族乃至镇隆人民的精神家园,它为研究清朝围屋建制和叶氏家族的繁衍史提供了实物资料。2004年8月,崇林世居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大福地

大福地围屋位于良井镇霞角村,建于清乾隆年间,是霞角村最气派的一幢围屋。据说大福地围屋建成后,气势非凡,四里八乡无人不晓。在清末年间出版的归善县地图上,用“大福地”的地名,代替了“良井”的地名。

该幢客家围屋属四进堂屋类型,坐北朝南,两层结构。围屋正面置有三个门,中间正门拱券下方,置有一块青麻石石匾,阳刻着“薰风南来”四个大字。

围屋里面有不少精美木雕,还有保存完好的蝙蝠、花瓶、“寿”字图案的石雕。这为研究良井杨氏家族史,研究清朝客家围屋形制,提供了实物资料。2004年8月,大福地围屋由惠州市人民政府公布为惠州市文物保护单位。

会新楼

在叶挺纪念馆一侧通往周田村的村道上,向右遥望就可以看到一幢明显与传统客家围屋有所不同的围屋,这座客家围屋融合了中西建筑风格,颇有西洋古堡的范儿,它就是会新楼。

抗战时期,会新楼围屋成为东江纵队江南指挥部、二支队和中共东江特委、惠阳县委的驻地。现在,会新楼围屋由于别具一格的建筑风格,成为秋长上百幢围屋中比较吸引游人眼球的围屋之一。

客家围屋是客家文化的载体

时光在它们身上留下的痕迹

值得我们细细品味

闲暇时不妨来惠阳

感受客家文化建筑的魅力~

来源:惠阳文旅体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