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童成长我先行!阳江携手湾区“爱心妈妈”事迹成功出圈,带动姐妹地市竞相接力

南方+

自“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三年行动启动以来,阳江市妇联积极链接社会资源,广泛发动各方力量,招募了3450位“爱心妈妈”结对儿童3656名,并通过“1+N+社工”结对模式,开展关爱儿童和家庭活动238场次,发放慰问金350多万元,惠及困境儿童14967人次。

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出台5周年之际,阳江市妇联以省委、市委“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为牵引,充分发挥珠海—阳江对口帮扶协助机制作用,率先推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事业向粤港澳大湾区延伸覆盖,以湾区携手爱心助力“小切口”,展现粤港澳大湾区妇女事业协调发展的时代“大主题”。

融湾先行,把握妇儿事业向外辐射“新机遇”

阳江市妇联紧紧扭住大湾区建设这个“纲”,瞄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同源、地缘相近、人缘相亲的天然优势,充分发挥珠海对口帮扶阳江这一重要战略资源,把握机遇、乘势而上,率先启动湾区“爱心妈妈”招募活动,首批共有30名来自港珠澳的湾区“爱心妈妈”,加入到结对关爱阳江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中来,成为湾区同根同源、同向同行的又一个生动剪影!

今年7月19日,阳江市成功举办广东省首场湾区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活动,200多名湾区及阳江本土“爱心妈妈”齐聚一堂,共同参与了《“爱心妈妈”与儿童的有效沟通》专题辅导、“爱心妈妈”故事分享、交换结对卡、赠送爱心包和慰问金、制作非遗漆扇亲子活动等环节,湾区“爱心妈妈”与结对关爱困境儿童在交流互动中情感迅速升温,为纵深推进结对关爱行动奠定了坚实基础。

阳江携手湾区“爱心妈妈”事迹成功出圈,带动姐妹地市竞相接力,当下湾区“爱心妈妈”结对关爱事业正在南粤大地遍地开花。

建章立制,打造携手湾区结对关爱“新样板”

阳江市妇联着力下好建章立制“先手棋”,及时将好做法好经验以制度形式固定下来,为持续巩固湾区“爱心妈妈”结对关爱工作成果蓄能增势。

一是抓牢责任主体。出台了《阳江市、珠海市携手湾区“爱心妈妈”开展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工作机制》,将阳江、珠海、湾区结对关爱工作联络站设在阳江市妇女儿童活动中心,珠阳两地轮流牵头召开联席工作会议,每季度至少通报1次结对关爱工作开展情况。

二是抓准帮扶内容。每年根据实际情况新增湾区“爱心妈妈”结对帮扶阳江市困境儿童,每名“湾区妈妈”至少每年通过电话、微信、面谈等形式联系4次邻家“爱心妈妈”及结对儿童,至少参与1次组团探访活动,及时知悉结对儿童及其家庭的近况和服务需求,用心用情为结对儿童实现“微心愿”。

三是抓实工作长效。建立健全关爱信息档案,动态掌握湾区“爱心妈妈”结对关爱情况和成效,提供经验交流平台,定期开展工作评估,选树优秀典范,宣传先进事迹,持续扩大项目影响力。

固本增效,谱写护童成长“新篇章”

为织密湾区结对网络,提升关爱服务质量,阳江市四级妇联上下联动、整体发力,坚持分类施策、突出精准帮扶,全面整合升级“1+3”品牌内涵,确保湾区“爱心妈妈”爱心甘露滋润每一位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心田。“1”是指“湾区携手 护童成长”工作品牌,以对接湾区、深度融入、辐射带动为工作原则,汇聚湾区妇女力量,为阳江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健康成长保驾护航。“3”是指3个具体行动计划:

一是“爱在佳节 共享欢乐”行动,积极寻求湾区文化价值最大公约数,建立中秋、春节等传统佳节慰问活动机制,赓续湾区文化根脉,传承中华文化基因。

二是“润泽春蕾 聚爱前行”行动,作为重点聚焦智力残疾、精神残疾女童的帮扶机制,充分发挥湾区“爱心妈妈”的柔性力量,为“两类女童”提供情感支持、生活关怀和专业教育引导。

三是“小善大爱 阳光无限”行动,鼓励湾区“爱心妈妈”突破空间距离,多渠道强化与邻家“爱心妈妈”及结对儿童常态化沟通联系,将大爱落实到力所能及的点点滴滴,用爱托举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向阳成长的未来与希望。

下一步,阳江市妇联将推动“爱心妈妈”结对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纳入乡村振兴驻镇帮镇扶村工作体系,建立健全帮扶关爱机制,全面助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让广大乡村儿童共享美好生活。

南方+记者 杨世华 黄韬炜

通讯员 阳妇宣

编辑 何嘉琪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