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在外学子,你知道我在等你吗?

南方+

即将开学,佛山市顺德区陈村镇石洲小学的美术教师许悦璇变得忙碌起来。毕业于首都师范大学的她,如今已在家乡工作一年。

暑假后,中国人民大学的大三学生莫金迪就要撕下大学最后一张开学日历,成为准毕业生。作为佛山本地人,她正考虑回家乡谋个好工作。

“我已经连续两年通过佛山学子‘归巢’计划回到家乡实习,如果家乡有好的机会,毕业后肯定是想回来的。”莫金迪说。

作为全省教育强市,佛山每年向外输送大量优秀人才。学子们奔赴海内外求学深造,如何加强与他们的联系?如何增强他们对家乡的认同感、归属感,吸引他们回流?

近年来,团佛山市委推出佛山学子“归巢”计划,通过提供各类实习实践、参观体验、就业创业机会,让在外地的学子有机会以更多元的视角认识家乡产业、文化和未来发展方向。

佛山学子,梧桐树已栽好,你愿意返乡筑梦吗?

返乡发展,你最看中什么?(可多选) 发展前景 就业创业机会 人才服务 生活配套 教育、医疗资源 薪资水平 工作环境 便于照顾家人 提交

身份转变:从旁观者变建设者

“以往是作为一个市民在佛山居住,但是加入佛山市在外学子人才促进会以来,我能从一个公共管理的参与者、基层政府管理人员的角度建设佛山。”对于从小在佛山长大的莫金迪来说,家乡看似寻常景物、文化,真正关注后才发现与自己想象的并不一样。

莫金迪连续两年通过佛山学子“归巢”计划在佛山找到实习岗位。今年,她在石湾镇街道实习,在基层行走的经历,让她对佛山的陶瓷产业又有更深层次的认知。“很幸运自己的家乡有这样的计划,让我们以较低的试错成本进入各个岗位实习,对我们未来的就业非常有帮助。”她说。

城市竞合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年轻人才去到哪里,哪里的未来就更有活力与生机。近日召开的佛山市建设广东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改革创新实验区大会,明确提出要紧扣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行改革,系统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想要转型升级,佛山渴求更多人才。在此基础上,佛山主动作为,吸引“本地娃”学成后返乡就业创业。

团佛山市委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实施佛山学子“归巢”计划以来,已指导市在外学子人才促进会联络以双一流高校为主的在外学子超2000人,发动全市各区、镇街团委建立在外大学生组织28个,联系服务在外学子近1.3万人。

今年的“青近佛山·筑梦归巢”大学生返乡实践体验营上,学子们互相交流。龙西男 摄

今年的“青近佛山·筑梦归巢”大学生返乡实践体验营上,学子们互相交流。龙西男 摄

许悦璇大二时了解到佛山市在外学子人才促进会,因此认识了很多在外求学的家乡小伙伴。得知佛山学子“归巢”计划后,2022年夏天,她参加了“青近佛山,筑梦归巢”第十届大学生返乡实践体验营。

“我们在外的学子通过这些活动跟家乡产生更深入的联系。对家乡的文化、美食、企业等都有更进一步的了解。”许悦璇说,真正返乡工作后,越来越感受到佛山的教育资源非常丰富,师资队伍也很强大。

佛山的市-区-镇街各级团组织也动作频出。例如,禅城区、顺德区和三水区实施学子“归巢”计划、南海区实施大学生返乡成长计划、高明区启动大学生“引航工程”等,以此助力学子回流。

为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动大学生就业的工作部署,佛山连续多年开展“展翅计划”。今年截至目前,佛山共开发大学生实习见习岗位6073个;近三年共开发实习岗位超2万个,近100名港澳大学生到佛山的企事业单位参加实习实践。

体验更新:创新出招切中学子需求

丰满的计划,给学子们更加丰富的体验。

总体来看,以佛山学子“归巢”计划系列活动为统揽,佛山从联络、社会实践、实习、就业、创业多个方面入手。同时,随着计划年年推进,形式也更丰富多彩,更能切中学子们的真实需求。

例如举办“名企面对面”活动,邀请学子们走进企业直面佛山新质生产力发展状况;开展行业人才职业分享交流会,带领学子探寻职场“生存技能”;启动大学生涯规划活动,帮助大学生精准定位个人发展方向;通过陶艺、剪纸、龙舟等文化活动,让学子亲身感受佛山十大传统文化魅力。

据统计,佛山全市近三年开展相关活动超500场,服务覆盖超30000人次。活动成效显著,不仅提高了佛山对在外优秀青年学子的吸引力,也能进一步加强青年学子对佛山的归属感和认同感,力争人才、项目、资源“三回流”。

除了办活动,佛山还创新推出“传帮带”,激发在外学子们社会责任感。

团佛山市委组建了佛山市在外学子人才促进会宣讲团,带领在外学子走进佛山一中、石门中学、顺德一中、佛山三中等高中,让他们以自身经历向高中生传授学习生活小技巧。同时,组建相应的咨询群,针对高中生填报志愿、选报学校、专业选择等问题答疑解惑,今年累计服务逾3000人次。

作为制造业大市,让年轻人认识佛山的产业格局、发展样貌尤为重要。

为此,佛山开办“青近佛山 筑梦归巢”大学生返乡实践体验营,组织来自北京大学、日本横滨市立大学、中山大学的佛山学子走进家乡的科技创新企业、新兴工业产业园、乡村振兴示范村等地深调研、真实践。

另一方面,佛山发布人才实习专项,多渠道整合市内企事业单位、村居实习信息,根据学生专业和就业需求对接用人单位,吸引在外学子回流。

广阔农村更是大有可为。团佛山市委还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通过“县镇出题、学校揭榜、滚动推进、长期结对”的“学校+县域”合作模式,组织动员全市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入县下乡开展社会实践。

目前,佛山已组建大学生“百千万工程”青年突击队571支,全市各镇街村居提供了598个需求,结对率达95.5%。青年学子,为县镇村高质量发展注入满满青春力量。

主动拥抱:学子与家乡双向奔赴

没有走出去,何谈请进来?

近年来,团佛山市委主动且有策略地加强与高校之间的联络。细数这几年佛山走过的高校:赴西南、华东等地区开展“青春佛山·有为力量”名校行宣讲活动,在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东南大学多所高校挂牌佛山市在外学子高校联络站;开展佛山文化嘉年华之走进清华活动,将佛山十大传统文化之功夫文化、美食文化带到清华,扩大佛山市城市环境、文化底蕴的影响力。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今年,华东师范大学团委组队前来佛山调研,让校地合作更加深入、互联互通更加通畅、联系交流更加密切。

佛山籍学子体验划龙舟。团佛山市委供图

佛山籍学子体验划龙舟。团佛山市委供图

激发城市新活力,需要凿开宣传“新窗口”。基于此,团佛山市委选拔了27名“佛山市青年城市代言人”,以青年的视角向全国讲述活力佛山的故事,挖掘青年敢想敢为又善作善城的潜力。

种种创新、种种努力,佛山努力让在外学子充分发挥青年的智慧与力量,在建设青年发展型城市中发光发热。也正是因此,佛山积极通过结合名校行招才引智、名企面对面、挖掘青年城市代言人等特色活动,培养佛山籍学子成为对外宣传的窗口、城市建设的主角,以青春动能助力全市高质量发展。

接下来,团佛山市委将坚持从青年视角出发,持续做深做实“归巢”计划,常态化联系服务在外学子、项目化打造精品活动、规范化运行高校联络站,找准青年可为、能为、善为的切入点,打造宜居宜业的青年发展生态系统、激发佛山学子敢作敢为的创新力、提高其爱乡返乡兴乡的责任感,实现城市与高校双向奔赴。

采写:南方+记者 王蓓蓓

通讯员:黄楚茵

编辑 黄迅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