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城区 | “浪漫花海·诗意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

南方+

基本情况

云城区“浪漫花海·诗意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起于腰古镇水东村,止于前锋镇益农兰花基地,规划线路总长度60公里,计划投入1.0662亿元。途经腰古镇、安塘街道、前锋镇、南盛镇4个镇(街道)共16个村委,其中串联3个示范圩镇(腰古镇、前锋镇、南盛镇)、11个美丽宜居行政村、6个特色精品自然村,辐射面积达324平方公里,辐射人口约15万多人。

规划情况

示范带以花卉产业为核心,以岭南理学文化为特色,以田园溪流为基底,旨在打造一条以岭南文化展示为核心,农旅休闲为基调,具有浓郁岭南田园水乡情怀的乡村振兴示范带。

示范带沿线串联打造腰古美丽圩镇、腰古水东理学古村、腰古仁善城头田园综合体、腰古小河美丽圩镇、腰古双稳村及爱丽孚鲜切花基地、前锋常朗村花卉产业园、省级花卉产业园前锋核心基地、前锋银田南药基地、前锋崖楼村委洞表村、前锋美丽圩镇、前锋大江头村番薯研学基地、前锋益农兰花种植基地、安塘红营茶场、安塘现代农业示范区等沿线景点及重点村庄。

推进情况

2023年底已基本建成。

主要特点

示范带串联了多个省级花卉产业园基地,包括益农兰花基地、前锋常朗村花卉苗木繁育基地、腰古双稳村爱丽孚鲜切花基地、腰古镇城头村兰花基地等,融合了腰古水东村理学古村、城头红色精品村、仁善城头田园综合体、银田南药基地、大江头番薯基地(粤菜师傅培训基地)等特色资源,全线打造“农业+生态+文化+旅游”的全域旅游融合新业态,逐步构建“农旅+文旅+红旅”联合相促的乡村产业发展格局。

部分节点项目介绍

(一)腰古镇水东村

水东村位于云城区腰古镇东南部,东接肇庆市高要区,南临新兴县车岗镇,西北与云城区思劳镇相望,距离市中心约25公里。水东村下辖沙咀、茅播、大塘、长流、新村等5条自然村,面积约4.11平方公里。

产业方面,水东村地处新兴江畔,土地肥沃,气候温暖,雨量充沛,无公害蔬菜、优质水果种植和养殖业蓬勃发展。大部分农户以种植蔬菜养家致富,主要种植一点红、香麦、菜心、白菜等,种植面积达200多亩。其中,水东村种植的香麦在全市享有盛名,2021年,水东香麦入选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名单。水东村集体经济收入以蔬菜种植及留用地出租为主,2023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为15.4万元。

道路交通方面,水东村邻近腰古镇政府,主要通过圩镇道路和村道直达各村,村域内的交通道路系统由村庄主干道、村庄支路构成,主干道及主要支路全部硬底化,且道路亮化工程较为完善。

公共服务设施方面,水东村编制有水东村建设规划书,并以此为基础充分挖掘和利用古村落的历史资源,将保护传承文化与促农增收结合起来,推动古驿道大赛与古村落、历史建筑有效结合,积极完善村中基础设施、公共服务设施建设,使水东乡村风貌得到极大提升。

水东村的公共服务设施包括1处党群服务中心、2个卫生站、1间学校、1间幼儿园、6个公共厕所、4个健身广场、5个篮球场和7个垃圾收集点。水、电力、电信等均有配备,已铺设自来水管道,由腰古镇区集中供水。供电由腰古镇区统一供电,电力线路为架空线路,沿主要道路布设。每村均配备有垃圾收集点及保洁员,实行日产日清,环卫设施能基本满足村民日常生活需要。同时,全部自然村均建设雨污分流管网。

文化优势方面,水东村理学文化深厚,村庄始建于明朝永乐二年(公元1404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其始祖是开辟了“洛学”和“程朱理学”的北宋理学家“二程夫子”之一的程颢。村内尚完整保存着明清时期的规划布局和民居建筑,共有明清古建筑588座。其中,明朝所建庙宇1间(明徽庙)、明朝所建祖祠2座、明朝所建民居163间、清代所建祖祠8座、清代所建民居414间,充分体现水东村独特的“理学”文化意蕴,被称为“岭南理学第一村”。

近年来,水东村积极探索理学文化,打造文旅体相结合的水东特色体育品牌活动和全域旅游品牌。2015年,完成古村落“五馆一路一基地”“四塘一树一古井”等工程建设,按照不同主题内容展示古村特色建筑、理学文化精髓。2019年,完成水东体育公园建设并顺利举办2019南粤古驿道“天翼4K高清杯”定向大赛总决赛暨云浮市首届乡村旅游季(云城主会场)活动。2021年,完成古驿道修复建设一期工程和研学基地一期建设。2023年,开展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

多年来,水东村被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曾先后被评为广东省首批古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中国传统村落、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广东省二战时期革命老区村等。2023年9月,暨南大学华文学院水东村教育实践基地、程氏大宗祠获广东文化学会授予“文化祠堂”。2024年,水东村被评为广东省乡村治理示范村等。

(二)腰古镇城头村

城头村位于腰古镇中南部,总面积约1.4平方公里,为腰古镇雄强村委会下辖自然村,距离腰古镇政府约7公里,地处县道夏小线公路和省道新云线公路交汇处。城头村坐落于高峰山一带,主要山岭有高380米的高峰山,主要河流有新兴江,在城头村的东南方。城头村现有人口130多户1014人,外出定居400多人,村集体经济以山场出租收入为主,村民以务农和外出打工为主。

城头村是红色革命村,是中共云浮县委第三任县委书记陈剑夫烈士的故乡,村内有中共云浮县委旧址、陈剑夫烈士故居、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景点。2012年被省住建厅确定为传统古村落,2018年被评为“广东省优质人文社会科学普及基地”,2019年9月入选首批“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名单,被评为2020年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之一,2022年11月入选第四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城头村以发展红色教育、弘扬红色文化、传承红色基因为核心,以“感恩、延续、传承、教育、仁善城头”为内涵,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投入了960万元(一期工程)推进红色村建设工程。

作为云城区“浪漫花海·诗意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途经自然村,城头村深挖红色文化底蕴,发展旅游休闲观光等多元化产业,并计划再投入约8000万元实施文旅综合体项目。通过打造“一轴、六片区、多节点”的空间布局,广泛发动党员群众搜集整理革命斗争史料、烈士遗物,修缮中共云浮县委旧址、陈剑夫烈士故居等红色遗址,目前已建成启程广场、探索公园、红色记忆广场、溯源广场、传承广场等主题片区,形成了一条踏寻先烈成长足迹、沐浴城头文化洗礼的红色教育参观路线。近年来,雄强村委会共接待市内外各级党组织200多个,党员干部近9万人次来此学习交流,成为党员学习教育的“打卡点”。

(三)腰古镇双稳村

双稳村为腰古镇永昌村委会下辖自然村,位于腰古镇西南部山间谷地,距离镇政府约13公里,相邻自然村为董迳村、河塘村。该村始建于清朝,刘姓族人迁居于此,村名由村民口口相传而成,现有户籍人口272人,常住人口230人。

自开展乡村振兴工作以来,双稳村坚持党建引领,按照“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工作理念,广泛深入发动群众积极参与,扎实推进人居环境整治、美丽乡村建设、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等工作。

目前,双稳村借助腰古镇人居环境整治项目及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投入建设资金约620万元,工作已初见成效。此外,双稳村还发动群众投工投劳约300多人次,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20多次,开展村庄卫生保洁、污水治理及禽畜圈养等工作,动员全体村民自发清理房前屋后杂物,累计清理积存垃圾、堆放杂物等约400多处,清理村道、巷道近6公里,清理水沟、渠道、池塘等10多处。

此外,为进一步发展村级集体经济,双稳村在镇、村两级党组织的牵线搭桥下,集约153亩土地出租给爱丽孚花卉产业基地,并由爱丽孚公司通过“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辐射带动周边近2000亩花卉种植,直接或间接带动约60多户200多人就业创业。

(四)爱丽孚花卉产业基地

云浮市爱丽孚农业有限公司位于腰古镇双稳自然村,隶属大丽孚中国北京公司。公司一直致力于中国鲜切菊的种植生产与销售,在无污染鲜切菊花、药用菊的生产方面积累了大量实践经验,生产的鲜切菊花、药用菊质量可达全国品质要求的前五名,还拥有B2B电商24小时鲜花电商平台和半开时品牌的B2C平台;育苗和种植技术方面,公司一直在国内排名前列,以优良质量及稳定出品获得客户信任;在专业化标准化种植、花海景观设计、热点打造方面,公司也获国内业界赞誉。

目前,该公司收集整理了国内外几百种切菊、食用菊、药菊的培植技术数据,并编成理论实践手册,成为国内菊花种植同行一致肯定和推崇的标准化种植手册范本。近三年里,公司试种了一百多个菊花品种,大部分特别适合云浮的山区气候,品质居国内前列。

公司现有耕地面积300亩,其中大棚面积120亩,主要用于药菊生产示范和育苗保种,可年产药菊苗1800万支,供应300亩面积种植,产出的药菊成品约八九千公斤。公司采用“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由公司提供种苗和技术指导,并在农户生产后统一按照市场价回收,致力于把药菊产业做大做强,增加当地税收,让农民增收致富。

(五)前锋镇常朗村

前锋镇常朗村位于前锋镇东部,距离镇中心约6公里,距离云浮城区约22公里,属云浮市云城区前锋镇罗坪村委会管辖,拥有户籍人口82户357人,常住人口320人。常朗村环境优美,气候宜人,自然资源丰富,有水田150多亩,山地1200多亩,是广东省级文明村、云浮市精品示范村。

常朗村具有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始祖谭贤,原籍惠州府(今惠州市)博罗县,明万历间,以百夫长身份随明代抗倭名将、民族英雄陈璘太保开辟了三罗,并落籍东安(今云浮)。历经四百多年历史,谭贤的后裔已至第十七代,清代时,曾有九世祖、十世祖两位先祖被授予“皇清例授御林郎”。目前,村内有两处保存较好的历史建筑,分别是建于民国时期的常朗小学,以及建于1958年的人民公社饭堂。

常朗村的村容村貌十分有特色。房屋坐向统一坐东南向西北,房屋纵横贯通,毫无阻隔,从村头直看到村尾,从前排直看到后排。这样的规划与布局,得益于理事会的存在。理事会由德高望重、富有远见的村民组成,会根据村庄的地形、人口发展等情况,合理制定村规民约,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共同遵守。每当兴建新村,房屋坐向也仍与旧村保持一致。

近年来,常朗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全面强化村党组织对理事会和村集体经济发展的领导,集约了超140亩土地,以村企共建模式引入云浮市永盛农林公司,大力发展花卉特色产业。在推进创新增收同时开展联农带农,深化结对帮扶,村民人均分红超500元,村集体经济收入超4000元。

此外,常朗村还集约了100余亩土地出租给永盛公司,目前已开工建设,预计将为常朗村带来超一万元的集体收入,可支撑村内日常保洁等开支,同时预计带动超50户村民务工,有效贯彻市委提出的“要进一步做大做强优势特色产业,带动更多群众就地就近就业”工作精神。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常朗村的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整治,生态环境得到持续改善。在此过程中,常朗村充分体现“共谋、共建、共管、共评、共享”的理念,为打造市级精品村,累计召开村民会议5次,发动村民群众无偿拆除旧房子、废旧猪舍4500平方米,并根据村民要求,在原地新建了篮球场和儿童娱乐设施,未来还规划建设舞台广场。

(六)前锋镇大江头村

大江头村位于前锋镇前锋村委会,始建于清代康熙年间,距离前锋镇政府约800米,全村共有村民约70户,户籍人口260多人,常住人口100多人。村民以农业种植为主,共有耕地约200亩。

近年来,大江头村以创建云城区“浪漫花海·诗意田园”乡村振兴示范带为契机,在各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村民群策群力,筹工筹劳,捐资让地,积极参与“三清三拆三整治”行动,快步推进示范村建设,并取得较明显成效。

截至目前,该村拆除危、旧、弃房约200间9000平方米,村民无偿捐让土地5300多平方米,外立面改造27间8000平方米,完成了综合文化广场、党建文化长廊、美丽圩镇客厅、甘薯研学文化馆、环村绿道等内容建设,村民的生活和精神面貌发生了巨大变化。

此外,大江头村狠抓红色文旅产业发展,敢为人先,以“村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的模式,依托党建主题公园、党建文化长廊、革命烈士纪念碑和番薯种植科普示范基地等红色资源和生态资源,有力推动番薯产业,打造了“钱丰番薯”品牌,连续六年成功举办云城区番薯节暨特色农产品展示活动,初步形成了“番薯丰收、农民增收、产业振兴”的乡村振兴新格局,是远近闻名的农旅融合党建示范村。

(七)前锋益农兰花基地

云浮益农生物技术推广服务有限公司为广州生辉园艺有限公司的下属公司,总公司成立于2014年6月,位于广州市从化区,于2019年6月与云浮市云城区人民政府签订投资合作框架协议,在云城区前锋镇投资建设蝴蝶兰组织培养基地项目。

公司为新型现代化农业企业,主要经营高档蝴蝶兰种苗、大中小苗及开花株,占地100多亩,计划引进台商、韩国现代化农业公司等,共同为云浮地区打造现代智能农业观光产业基地。

项目的建设周期为2年,规划打造蝴蝶兰种苗组织培养基地面积15亩,蝴蝶兰种植观光区面积85亩,总投资6000万人民币,预计年产瓶苗1000万株,成品兰花300万株,产值8500万元,销往广州、香港,甚至越南、韩国等国家和地区。

项目主要打造成集蝴蝶兰的技术研发(组织培育)、种苗繁育、生产销售、科普教育示范推广、观光旅游体验于一体,科学化、国际化、产业化、规范化、品牌化、自动化、生态化的现代智能农业观光产业基地。目前,一期蝴蝶兰种苗组织培养基地已完工,建成人工光源智能温室6000平方米,已投入2000多万元;二期蝴蝶兰种植观光区已进入前期筹备阶段。

待基地投产后,预计可为当地提供就业岗位近150个,积极带动当地群众参与农业现代化发展,解决当地就业问题,提高当地农业现代化水平,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相关链接

云城区 | “南药之乡·绿色康养”乡村振兴示范带

云安区 | “金山云径”乡村振兴示范带

云安区 | “和美云涧”乡村振兴示范带

罗定市 | “红色长岗坡•将军故乡美”乡村振兴示范带

罗定市 | “竹梦稻香•药果满园”乡村振兴示范带

新兴县 | “人文六祖·多彩里洞”乡村振兴示范带

新兴县|“红星闪耀·富美太平”乡村振兴示范带

郁南县 | “西关甜乡”乡村振兴示范带

郁南县 | “丝路古韵”乡村振兴示范带

整理:南方+见习记者 陈玮琪

通讯员 云委乡振组

编辑 张会玲 陈梅玉
校对 马海铭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