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让“照骗”成为短租房市场的绊脚石

南方网评
+订阅

“紧邻地铁站”“配套设施齐全”“可随时入住”……打开某社交平台搜索“短租房”,映入眼帘的是固定格式的描述和一张张当下流行的“奶油风”房间照片。然而,赶到线下一看,实物与照片简直“判若两房”,让人好气又好笑。

近年来,在共享经济推动下,国内短租市场迅速崛起,成为新经济形态的重要组成部分。临近毕业季和暑期,广大青年学子到大城市寻求职业发展机会,在正式工作和稳定住所落定之前,短租房成了他们理想的过渡选择之一。《2021中国城市租住生活蓝皮书》显示,城市租客中30岁以下占比超过55%,且以高学历为主。这些年轻人由于工作变动、旅游出行、临时过渡等多种原因,对短租房有着较高的需求,短租房也因此热度攀升。然而,短租房在为大家带来便利的同时,房源真实性存疑、居住环境不佳、安全保障堪忧等问题日益凸显,严重制约着行业发展。

短租房“照骗”频现,虚假房源缘何难根治?究其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房东为博取流量、吸引租客,对房源照片加以美化,导致实物与照片不符;二是平台管理松懈,准入门槛低,对信息发布把关不严;三是监管力度不足,对租房新业态缺乏有针对性的监管手段。这些“照骗房”频现社交平台,让租客群体找房如“开盲盒”,也间接导致房客、中介、房东之间的信任度持续降低。可以说,天下苦“照骗房”久矣!

揆诸当下,根治短租房“照骗”乱象,还需对房源进行制度化把控、强制化监管。一方面,平台要对上线的房源商家进行严格把关,对于没有做好严格审核的平台、门店,应当限制其交易,坚决将不合规的房源拒之门外。另一方面,市场监管部门、住房城乡建设等有关职能部门要针对短租房建立起电子化、信息化、便捷化的监管渠道,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数字化手段收集信息线索,确保短租房市场经营在法律的框架内行事。

从业者诚信经营,才是短租房市场繁荣发展的核心所在。特色房源、图片精美、位置绝佳……商家能轻而易举地对房源进行“粉饰”,但这些“照骗”终归是短视之举。长远来看,依法诚信经营才能落一个好口碑,赢得好收益。

撰文 楚青轩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