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每年的中山慈善万人行上
总有这样的一幕
一群穿着印有“起湾”字样服装的青年
一边打鼓一边舞动着
一条长达63米的金龙
蜿蜒巡游
阵容盛大壮观
这就是远近闻名的起湾金龙
彩扎(中山起湾金龙)诞生于明末清初,至今已有300多年历史。2022年,彩扎(中山起湾金龙)被正式认定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为传承非遗文化,培育年轻传承力量,东区街道自2023年起每年暑假在彩扎(中山起湾金龙)非遗展示馆开设弟子班,面向全社会招募学员,以沉浸式教学进一步让更多青少年群体认识非遗、了解非遗、喜欢非遗,进而参与非遗的传承保护。
今年暑假,第二期彩扎(中山起湾金龙)传承弟子班顺利结课。本期的暑期弟子传承班,选择寓意人口兴旺的“十二生肖”作为彩扎的基础课程,由传承人带领青少年们学习彩扎技艺和领悟非遗魅力。
传承人杨国明师傅现场教学
绘画、扎作、铺布、装配,这是扎作十二生肖的四道工序。工艺看似简单,实际非常繁复,非常考验弟子们的手艺与耐心。扎作一个生肖需要耗费数日时间,是真正意义上的手作产品。
弟子们耐心学习、制作
经过暑期弟子班学习,新学员陆续向杨国明师傅提出拜师学艺申请,经过项目保护单位、传承人的认真考察,8月22日下午,一场庄重而朴素的收徒仪式在彩扎(中山起湾金龙)非遗展示馆举行。
弟子先向师父行拜师礼,表达敬意;接着敬茶,寓意师徒间的尊重和传承;最后,杨国明老师郑重地颁发回师贴,正式确立师徒关系。新弟子们表示将继续勤学苦练,尊师重道,为传承技艺、弘扬非遗贡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师傅杨国明与6名新弟子合影
接下来,东区街道将继续擦亮“金龙文化”品牌,推动金龙文化进社区、进校园、进景区,通过系列传承传播活动吸引更多年轻人加入非遗传承行列,壮大非遗传承队伍,持续增强非遗传承传播活力,为非遗项目的保护与传承提供更多支持。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