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华圆满正秋中,天上人间此夕同。”眼下距离中秋节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万江各月饼加工企业、作坊忙碌着生产月饼,供应节日市场万江琳琅满目的月饼已抢“鲜”上市除了传统口味的月饼越来越多商家融入创新元素为消费者带来了全新的体验
今年,万江街道宣教文体旅办联合万江餐饮行业协会、东莞市好福食品厂(以下简称“好福”)携手首推“万小川”文创月饼,通过富有创意的外形、包装,为月饼这一中秋不可或缺的美食兼礼品加分,诠释传统美食全新韵味。
文创月饼“上新”,潮玩万江加速“破圈”
“万小川”文创月饼是陈皮冬翅蛋黄馅料,坚持手工制作,原料选用冬瓜,经过去皮、去囊、刨丝、水煮、翻炒等多个步骤后,最终得到冬翅馅。同时,冬瓜亦可以去暑,口感清爽,不甜腻。
备馅、制作饼皮、包馅、压模、烘烤,从制作到包装经过十几道工序后,即可得到皮薄馅多,入口软滑,甜而不腻的“万小川”文创月饼。剥开月饼,色泽金黄的面皮包裹着鲜甜咸香的蛋黄冬蓉馅料,冬翅馅料丝丝分明、晶莹剔透。
值得一提的是,为生产该款文创月饼,特定制了“万小川”造型的模具。“万小川”IP的设计灵感来源于有着悠久历史万江龙舟。
近年来,万江街道注重对老字号品牌和文化的保护传承,借助传统节日的热度,积极“整活”,将传统产业勾勒出“潮玩万江”新底色,焕发新的生机。如春节推出微信表情包、微信红包封面等;端午节推出龙舟钥匙扣、扇子等;“六一”国际儿童节推出抱枕、飞行棋、雨伞、笔记本、华容道手游、冰箱贴等。
“万小川”文创月饼的推出,是继多款周边好物后,又一创新应用。此次在美食板块做文章,让“万小川”IP全方位涵盖“衣食住行”,让传统节日美食“潮”起来,提高万江城市形象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增强万江人民了解万江、热爱万江、建设万江的家乡观、归属感、自豪感,将万江的城市形象进一步地具象化。
数十年如一日,守护“团圆的味道”
对于万江人而言,中秋节不但是人月团圆的日子,月饼也是一份极其重要的牵挂,烘托起节日的情怀。走进制作“万小川”文创月饼的好福,只见生产线上的师傅们正忙碌着制作,有的手工搓饼,有的制作馅料,有的烘焙,非常忙碌,而冷却区已摆满了新鲜出炉的月饼。
“好福从2012年开始制作月饼,至今已有12年时间,销售范围主要在东莞,每年农历六月底开始接单做月饼,生产线日均做3万个月饼。做月饼的过程并不复杂,关键是对原材料的把控,食材‘新鲜’才是好吃的关键。”好福总监民哥(此处化名)说,在没出现“网红”月饼的年代,椰蓉、豆沙、莲蓉、五仁这四款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四大金刚”,是每年中秋节不可或缺的主角。
除“万小川”等定制月饼外,好福其余月饼会安排在自动化的月饼生产线。在生产车间里,师傅与机器紧密配合,机械设备会自动包馅,由人工包裹咸蛋黄,再由自动成型设备成型,一个个月饼逐步成型。随着流水线进入烘烤区,香甜气息就弥漫开来。
民哥介绍,月饼需要经过两次烘烤,首次烤10分钟后,一盘盘表皮金黄的月饼被端出烤箱,师傅需要给月饼刷上蛋液,再回炉烘烤15分钟。在四溢的香味中,月饼出炉了。最终,冷却后的月饼被包装上精美的“外衣”,一路送往老百姓的餐桌上。
“巨无霸”月饼,考验师傅制作工艺
今年,好福更是接到“巨无霸”月饼订单,为顾客制作一个直径为80厘米的定制月饼。
该月饼采用传统的五仁馅料,即瓜子仁、芝麻仁、杏仁、核桃仁、橄榄仁,口感丰富。全部制作过程耗时将近1天,单单烘烤就要好几个小时。
月饼周围布满祥云图案,中间突出“龙凤呈祥”,表达了吉祥、喜庆、幸福的愿望,寓意中秋佳节团圆和睦,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为了生产这个‘巨无霸’,还专门订制了一个特别的模具。制作这个巨型月饼,不是将小月饼简单加量放大,相比普通的月饼,它更考验手艺。”民哥介绍,巨型月饼尺寸大、料又多,既要保证里外烤熟烤匀,又要兼顾饼皮金黄油亮,好吃又好看,非一般的技艺水平能驾驭。
近年来,好福结合市场需求,不断推陈出新,在月饼的口味、造型、包装等方面下功夫,以减糖、减油、款式、定制等多元创新吸引顾客。制作技艺更是精巧,皮薄馅足,外观饱满周正,口感细腻,深受东莞消费者喜爱。
据悉,月饼又称胡饼、宫饼、小饼、月团、团圆饼等,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中秋吃月饼最早可以追溯到周代,但那时的月饼还不叫“月饼”。“月饼”名称的首次记载是在宋代,中秋吃月饼流行起来。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明清时,中秋吃月饼更加普及。发展至今,月饼已成为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
圆圆的月饼像月亮一样,寓意着团圆与吉祥。一个个月饼弥漫着浓烈的节日气息,一种思念之情从心中悄然升起。中秋将至,让我们和家人围坐在一起,一边吃着月饼,一边欣赏那皎洁明月。
撰文:夏颖燕 郑国豪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