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
这世界已经next level了!
满眼都是“硬核黑科技”!
8月22日
2024年深圳安全应急科技展览会暨应急产业博览会
在福田会展中心开幕
多种高科技应急救援设备亮相深圳
现在,小南就带你一起沉浸式探秘现场
看看有哪些“硬核黑科技”!
海陆空三栖齐备,全能作战不在话下
既然谈到了硬核黑科技,那功能丰富、性能强大的设备自然是少不了的。展会现场有不少设备一眼看上去如同“变形金刚”,刚健有力的造型冲击力拉满,满满的安全感这不就来了吗?
深圳市玖木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将两辆军绿色的“汽车人”带进了展会现场。虽然这两辆装备车辆的外观看上去十分凶猛,但他们的作用其实是矿隧净化和环境净化,能够高效处理矿洞、隧道以及多种场合下的有毒气体与爆炸、火灾。
现在看上去是不是瞬间觉得他们保护力十足,可爱了许多?
看完陆地上的“汽车人”,再来看看能出海作战的弄潮儿。
来自珠海的云洲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把自家的无人侦测船带到了展会现场。这个体积小巧,主打便携应用的“小金刚”能力可一点都不小,在灾害救援现场以及抗洪抢险的任务中,这艘无人侦测船能够凭借支持单人作业的优势迅速投入使用,在最长8小时的续航时间中执行灾害现场信息获取、水面巡航、水下检测、水质采样等任务。
都说能力越大责任就越大,小个子的它也能顶上大任务。
看完了陆、海的产品,接下来要介绍的两栖选手,同时具备了空中和海中的功能优势,而且实用性极强!
南京开天眼无人机科技有限公司带来了两栖特种无人装备——飞行救生圈、飞行救援艇。这两件装备面向水面救援抛投救生圈难的行业痛点,直接通过加装飞行功能“大力出奇迹”,从空中直奔水面救援现场,完成一场两栖作战。不仅能较大程度免受水环境影响,还可以凭借自身夜视功能在夜间开展救援。
成为新的关键词
科技日新月异,急救设备的研发自然也不例外。南方+在现场看到,低空经济和AI技术成为了不少应急救援设备的最大亮点。
来自广州华科尔的消防无人机足有半人多高,红色的外表非常抢眼。据介绍,这款无人机主要应用在火灾救援领域,最大承重60KG,相当于一个成年人的体重。可以将消防水管升到高空、精准灭火,是消防员的”好帮手“。
深圳东鑫智成科技有限公司研发的无人机集群AI消防车实现了车机一体化,能同时搭载1台侦查无人机和3台作战无人机,有效覆盖0~600米的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灭火救援。通过集群化控制,不同无人机之间互相配合,大大提升瞬时灭火能力。
这个炫酷的大家伙来自深圳明星企业——大疆。据介绍,DJI多款运载无人机都已被运用到应急救援领域,大大节省了人力和时间成本,不仅提高了救援效率,还能够很好地保护救援人员的人身安全。其中,一款DJI FlyCat 30无人机就可以实现20米/秒的高速飞行,而且可以在-20℃到45℃的极端环境中作战,最高飞行海拔可达到6000米,实在是太厉害了!
小小AED发挥大作用
当意外来临时,身边有“既敢救、又会救”的“应急第一响应人”,瞬间感觉到安全感满满!物业工作人员使用AED抢救小区晕倒业主、志愿者在地铁上救助晕倒乘客、登山爱好者随身背包常备急救用品……随着大家的安全意识不断提升,越来越多深圳市民成为“应急第一响应人”。
“这里有两个贴片,我们找到救护对象的胸腔位置,左上右下......”展会现场,在深圳城安院展厅,工作人员为大家现场演示救命“神器”——AED的使用方法。别小看这小小的盒子,只要抓住“黄金急救四分钟”,就能挽救不少人的生命。
不光是AED的单独展示和操作教学,现场也有其他设备将AED囊括到设备方案中来。
例如这款社区应急方舟,运用手机即可扫码进行便捷操作使用,其中包含的应急物资中就有AED设备,为生命安全保驾护航,组成守护生命的坚强防线。
据了解,自2022年开始,深圳市应急管理局按计划、分批次组织开展“应急第一响应人”培训考核工作,覆盖全市住宅小区、学校、大型商场、农贸市场、高层建筑等重点场所。
到2024年底,全市累计培训考核人数将不少于3万名,实现全市平均每平方公里、平均每万人有不少于15名“应急第一响应人”,基本建成覆盖全市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以及街道、社区的“应急第一响应人”网络体系。
撰文/摄影:南方+见习记者 胡瑞 孙梦圆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