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届年轻人,为什么纷纷成为“家乡推荐官”

南方评论
+订阅

文| 陆 夷

一项调查显示,97.1%的受访青年愿意推介自己的家乡,88.2%的受访青年希望家乡有一天能够“出圈”,充分显示出广大青年对家乡的自豪感。

俗话说,“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随着家乡发展越来越好,互联网越来越发达,很多生于兹长于兹的年轻人开始主动成为“家乡推荐官”,从风景名胜到美食小吃再到民俗传统,乐此不疲地与他人分享家乡之美,邀请更多人来家乡做客,感受当地的文化氛围和生活气息。尤其是在县域经济、乡村旅游、返乡创业等时代浪潮影响下,青年对家乡的热爱与眷恋有了更多样的表达,让一座座小城、一个个乡村“出圈”出彩、生动鲜活。

这是一个重新发现家乡的过程。“谁不说俺家乡好”,我们一向有故乡情结,从“我是云南的,云南丽江的”热梗风靡各地,到各省“车牌歌”竞相涌现,再到“互换特产”成为网络社交新模式,以及“来我家乡玩一天”等话题冲上热搜……年轻人对于“土味”不再藏着掖着、遮遮掩掩,更以一种年轻、新潮的方式表达出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为家乡打响了知名度。

这是一个重建与家乡联结的过程。值得肯定的是,家乡发展的大有可为,也让越来越多年轻人把对家乡的眷恋转化为建设家乡的实际行动。他们或扎根泥土,成为和村民携手奔向共同富裕的“新农人”;或积极宣传身边的美食、美景、文化,成为家乡风物的“代言人”;或开办农家乐、民宿,成为带动乡村旅游产业的“主理人”。据农业农村部数据,从2012年到2022年底,返乡入乡创业人员累计达到1220万人;到2025年,这一数据或将超1500万人。

2024年7月22日拍摄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2024年7月22日拍摄的新疆阿勒泰地区喀纳斯景区(无人机照片)。新华社记者 丁磊 摄

这还是一个重新定义潮流的过程。近年来,《去有风的地方》《漫长的季节》《我的阿勒泰》等影视作品一再引领潮流,让“流量”变成“留量”,也从侧面说明“重返家乡”所蕴含着的蓬勃生命力和无限吸引力。与此同时,带家乡民俗“火”出圈,助推“乡村游”“县城游”、传承方言文化等成为当下不少青年自我表达、身份认同的一部分,也成为一种很“潮”的生活方式。

栽好梧桐树,引得凤凰来。要看到,一方面是年轻人自发宣传家乡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提高,另一方面,也要深入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所为所盼,不遗余力提供良好的创业环境和支持保障,帮助他们解决在资金、政策、配套等方面的痛点难点,让他们“搞得定”、留得住,为家乡“出圈”、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澎湃动力。

编辑 张梦圆
校对 曾慧雯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