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百千万工程”实施以来,广宁县、天河区两地切实把推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对口帮扶协作作为重要抓手,聚焦广宁所需、天河所能,立足双方资源优势深化产业协作,扎实推动“百千万工程”加力提速增效。自两地建立对口帮扶协作关系以来,天河区累计已划拨710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广宁县,累计推动广宁县引进项目26个,总计划投资29.24亿元。
一是在“制”字上下实功,强化机制引领,让产业共建更有方
共同签署《广州市天河区与肇庆市广宁县对口产业协作协议书》,由天河区选派精干力量到广宁县挂职开展工作。联合出台《广州市天河区与肇庆市广宁县对口产业协作工作总体方案(2023—2025年)》,制定《天河区—广宁县产业协作重点项目工作清单(2024—2025)》,以清单化形式推动深化两地合作共建,不断建立健全两地产业协作、合作园区建设、帮扶政策措施等。
截至目前,天河区累计已划拨7100万元帮扶资金支持广宁县,其中6580万元重点用于穗宁智谷产业园三期建设开发,其余520万元主要用于支持招商、反向飞地建设、竹产业发展和典型村项目建设等。
二是在“商”字上出实招,创新反向飞地,让招商补链更有效
搭建“政府引导+市场主导”平台,设立广宁—天河产业转移联络办公室、广宁(天河)科技创新“反向飞地”招商中心,为两地企业提供全新合作平台,更好服务产业招商、文旅交流等。举办企业对接合作会、专题招商推介会,加强双向考察对接,促成一批两地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项目落地,其中楹鼎生物科技公司年处理5万吨竹片原料炼制生物基新材料项目,是设立“反向飞地”招商中心后首个从天河区引进的项目,计划总投资3.96亿元,项目建成后预计年产值3.2亿元。
着力优化营商环境,组织两地部门针对广宁营商环境制约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问题进行互访交流,促成广宁县与河南等5个省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积极推动央地合作,与位于天河区的中国中检广东公司达成合作,将建设投资1亿元的中国中检驻广宁检验认证服务基地,推动广宁竹笋、潭布番薯、南药等优质“土特产”达到国际化检验检测认证标准,加快形成知名品牌效应。
三是在“园”字上求实效,加强园区共建,让产业转移更有为
推动总规划面积约15000亩的省重点项目穗宁智谷产业园—天河广宁产业协作帮扶合作园区建设,以对口协作、履行“双主体”责任为原则,两地共同参与园区产业合作、园区建设、招商引资、园区配套服务和营商环境共建等重点领域工作。
▲穗宁智谷产业园航拍图
目前,园区荔洞、首约片区已建成运营,重点聚焦先进装备制造业、新材料产业等,引导有意向进行生产基地整体转移、增资扩产、产品研发转化的企业入驻,其中高新二期园区累计引进项目39个,计划投资总额达47.06亿元。加快推动总投资2.75亿元、总面积1195亩 的高新三期A、B区开发建设,正同步开展用地指标审批、项目征地、土地平整、道路建设等工作,预计2025年10月可承载项目落地。
四是在“农”字上创实绩,深化产业结对,让乡村振兴更有力
建立农业产业稳定产销对接机制,双方供销社签署合作框架协议,通过天河供销联社各经营网点及广州市迎春花市等活动平台,积极展销广宁特色农副产品,实现“借船出海”,截至目前累计消费帮扶超 30 万元。
在广宁推动鸭绿江香鱼养殖、花卉种植等推广试点,采取“合作社+村集体+农户”模式共建天河名优产品、号称“广东笋王”的“吊丝丹”笋竹种植示范基地,目前已在坑口等5个乡镇选点种植50亩。
同时,积极筹建广宁农文旅融合创新发展中心,落实天河区各级工会到广宁县开展职工疗休养活动,赋能乡村振兴。率先开展典型镇村“村村结对”示范点建设,精心打造江美红色村、罗帷鸽产业专业村、蒙坑文旅融合特色村,其中江美村已与天河区长兴街长湴股份合作经济联社结对共建,加快建设占地面积50亩的农文旅融合产业项目——“红色江美”农耕体验园;扶罗村已与天河区沙东有利集团有限公司结对共建,并接受企业100亩吊丝丹笋竹种苗捐赠。
供稿:县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
编辑:叶善恩
一审:冯杰宇
二审:苏荣昌
三审:骆翠云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