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校和声,AI赋能——东莞市第十一中学新教师集中研训之家校沟通与AI时代教师成长篇

桥头政法
+订阅

百舸争流千帆竞,波涛在后岸在前。为顺应新时代教育发展新要求,切实提高新教师家校沟通能力和智能素养,进一步构建家校和谐教育和推进智慧教育建设,8月16日,我校邀请东莞一中桥头中学钟玮副校长和海德双语学校梁萍校长两位专家展开了相关的专题研修活动。

专家讲座

01

在晨光熹微的上午,钟玮副校长以"家校沟通的黄金法则"为主题,为全体参训教师带来了一场启迪思考的讲座。在一片热烈的掌声中,讲座正式开启,钟校以其丰富的教育经验和深刻的见解,引领老师们进入了家校沟通的艺术殿堂。

在讲座的过程中,钟校凭借其深厚的教育背景和育人智慧,深入探讨了"家校沟通的黄金法则"这一核心议题。他通过分享一系列生动的案例,向老师们传授了家校沟通的精髓与技巧。钟校强调,要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教育专业性。他提倡以"尊重"为基石,赢得家长的认同与信任;以"真诚"为纽带,搭建起高效、和谐的家校沟通桥梁。

这不仅是一场知识的分享,更是一次心灵的触动,激励着每一位教师在教育的道路上不断前行。

对于教育者而言,良好的家校沟通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催化剂。一个和谐而高效的沟通平台的搭建,将为每一位学生提供肥沃的土壤,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这片沃土上得到充足的养分和关爱,发掘并展现自己独特的潜力和才华。相信在这个充满生机的环境中,每个生命都将被赋予机会,去绽放出只属于自己的独特光芒,照亮他们的成长之路!

02

下午,海德双语学校梁萍校长为我们带来了一场主题为“人工智能时代,一线教师如何开启成长加速度”的讲座。梁校长凭借其丰富的教学经验和深邃的洞察力,带领我们深入探讨了在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时代背景下,教师如何进行自我提升,迎接新挑战。她不仅分享了宝贵的教学心得,还提供了应对未来教育变革的策略和方法。

梁校长从21世纪人才必备的关键能力入手,指出未来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要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而教师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面对"教师如何加速自我成长"这一命题,梁校长倡导"长期主义"的理念。她强调,教师需以宏观的视野来规划自己的职业发展蓝图。此外,梁校长详尽阐释了"学习金字塔"理论,为教师们在不同成长阶段应如何高效吸收和运用知识指明了方向。

此后,梁校长进一步剖析了教师成长的三个关键阶段:从初出茅庐的新手到技艺精湛的专家,她细致地勾勒出了这一逐步演进的轨迹。她不仅分享了每个阶段教师应重点培养的核心能力,还提供了针对性的发展策略,为教师们的职业发展指明了方向。

在这场意义非凡的讲座中,梁校长不仅为在座的教师们带来了深刻的思想启迪,更提供了一系列思维可视化的策略与方法。这些宝贵的工具将帮助教师们在人工智能时代中,以更清晰、更系统的方式思考和解决问题。我们坚信,伴随着持续性的学习与实践,每一位教师都能够在人工智能的浪潮中,探索并发现适合自己的教育教学发展之路。

教师心得

1

李建

1.主动沟通

家长和教师都应主动发起沟通,而不是仅在孩子出现一定问题时才联系对方。定期的沟通可以建立信任关系,让双方更加了解学生的情况。例如,教师可以定期通过邮件、微信或家长会分享学生的学习进展、情感变化和课堂表现。家长也应积极反馈孩子在家的表现,与教师形成良好的互动。

2.积极倾听

在沟通过程中,倾听是非常重要的。教师应认真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家长也要关注教师所传达的信息。通过积极倾听,双方可以更好地理解对方的观点和需求,从而更有效地合作。例如,教师在家长会上要给予家长发言机会,了解他们对孩子教育的期望和担忧;家长则应认真听取教师对孩子在校表现的反馈,双方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这两种方法都强调了沟通的双向性与互动性,有助于建立良好的家校关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2

曾凌峰

1.尊重与平等对待

尊重是沟通的前提。班主任在与家长沟通时,应尊重每位家长的人格和观点,以平等的心态与家长交流。在沟通过程中,要耐心倾听家长的意见和建议,不要随意打断或反驳,更不能对家长进行指责或批评。

举例:当家长对学校的某项规定表示不解或不满时,班主任应首先表示感谢,然后耐心解释规定的原因和目的,而不是直接反驳或忽略家长的意见——这样的处理方式能够让家长感受到被尊重,从而更加愿意与班主任合作。

2.主动沟通与积极回应

班主任应主动与家长取得联系,向家长介绍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目标、教育方式以及学生在校表现等情况。同时,也要了解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和情况,积极回应家长的问题和需求。

3

何隆

家校沟通是确保学生健康成长和学业进步的重要环节。有效的家校沟通不仅能增加家长与学校之间的信任感,还能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和支持学生的需要。以下是两个家校沟通的“黄金法则”及其说明:

1.保持开放和积极的态度。在家校沟通中,无论是面对面会议、电话交谈还是电子邮件往来,都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开始对话。这意味着要愿意倾听对方的观点,并且尊重彼此的意见。家长和教师都应该表达自己的想法,同时也给予对方足够的空间来分享他们的观察和建议。

2.定期沟通而非仅在出现问题时。良好的家校沟通不应局限于学生遇到问题或行为偏差时才发生。定期的交流能够建立一个更加稳固的合作关系,让家长了解孩子在学校的表现和进步,同时也能让教师了解到孩子在家里的状况。这样可以及时发现并解决可能出现的问题,避免它们发展成更大的障碍。

通过遵循这些原则,家校双方都能够建立起一个支持性的网络,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4

陈宝怡

①平等

面对家长的时候,教师不应以教育专职者,高高在上的姿态与家长交谈,单方面输出,如此一来,家长们可能会感到他们的意见没有得到倾听,也没有受到应有的尊重。同时,我们作为新教师也不应该因为缺乏经验而缺乏自信,认为家长才是上位者,如此会降低学生的信任感。因此,教师与家长交流时要做到不卑不亢,彼此尊重,以“促进学生发展成人”为目标进行有效沟通。

②说话有温度

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在向家长反映学生问题时,教师应积极陈述事实,引导家长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即使在必须指出学生不足之处时,也应使用中性的词汇,避免带有强烈的个人情感色彩。每位家长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才,即便他们了解孩子的缺点,也不希望听到教师贬低自己的孩子。因此,教师在与家长沟通时,应保持客观公正,向家长传递:孩子是一个不断发展的个体,现在的不足不代表未来,他们拥有无限的潜力和可能性。

5

唐若愚

家校沟通的三条黄金法则是:用“尊重”赢得家长认可,用“专业”赢得家长信赖,懂“心理”赢得家长敬意。

“尊重”法则启示我们:面对学生时,需要尊重学生人格,像呵护眼睛一样呵护学生的自尊心,也需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学生的差异,像养护不同花草一样对待孩子的个体差异。“专业”法则强调新教师可以通过提升教师的专业性和教育理念,以及做好家长校访约谈工作和教师家访工作以赢得家长和学生的信任。

此外,通过办好家长沙龙和与掌握家长当面交流的技巧,我们可以更好地链接“家长”教育资源,促进班级发展。

最后,“心理”法则启示我们应当管理好家长群,注意与家长说话的温度,维护家校关系,实现良好的教育效果。

6

段晨曦

家长通常会更愿意接受老师提供的正面反馈。老师应定期表扬学生的进步和优点,而不是只在学生出现问题时联系家长。如果家长只在学生表现不佳时收到老师的消息,他们会逐渐将老师的反馈与负面信息联系在一起,产生不满或焦虑。反之,积极的反馈能够让家长看到学生的进步与优势,从而增强家长对老师的信任感,也让家长更加支持学校的教育工作。

对于学生来说,正向反馈能够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努力被认可,激发他们进一步努力的动力。不断收到正面评价的学生通常会更加积极地面对学习和生活中的挑战。此外,也要掌握正确的反馈方法,反馈应尽量具体,指出学生具体做得好的地方,而不仅仅是笼统地说“你表现很好”“很棒”。

7

刘韵怡

①尊重

家校沟通主要在家长、老师和学生之间展开,三个主体之间都是互相平等的,并不存在老师传递知识就高人一等。要注意的是,家校沟通的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孩子的健康成长,教师在沟通过程中一定要尊重家长的意见与建议,要尊重孩子的内心想法,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从细微之处表示关心与尊重。

②专业

拥有专业知识与专业的教学技能是教师必备的工作能力,拥有专业知识才能准确无误地立德树人,拥有专业知识并很好地开展教学才能使家长与学生敬畏教师,对教师充满信心,从而帮助开展良好的家校沟通。

8

黄雨晴

①耐心听完家长的问题(倾听建立信任感);

②确认核心问题(确认家长的需求);

③根据问题和学生在校真实情况进行沟通(在讲表现时先讲孩子的优点,再委婉提出不足。不要将孩子进行横向对比,多进行纵向对比,即使提到别的孩子也尽量不要提到具体的名字,尊重和保护孩子的隐私);

④跟踪方案实施情况,及时反馈、沟通;

总结来说,最重要的是真诚和尊重。要让家长感觉到被尊重,让家长明白教师与他们的战线是统一的——都是为了孩子茁壮成长。另外,我们作为新老师,还要有不卑不亢的态度。

9

庾晓晴

10

王欣彤

免责声明:本文由南方+客户端“南方号”入驻单位发布,不代表“南方+”的观点和立场。
+1
您已点过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

更多精彩内容请进入频道查看

还没看够?打开南方+看看吧
立即打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