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海立体交通体系建设迎来新的里程碑。
8月23日,佛山地铁3号线在建段开通运营,线路南起镇安站、北至佛山大学站,连接禅城、南海两区,线路里程共计约25.85公里,其中南海段里程达到20.8公里,成为辖区内运营里程最长的轨道交通线路。
与地铁3号线在建段一同开通的,还有南海辖区内10个道路项目,共同完善了南海立体交通体系。地铁3号线在建段与首通段贯通运营后,将与广佛线、地铁2号线、佛肇城际、广佛南环在禅桂中心城区形成运营网络;佛山西站站点将成为佛山首个地铁与国铁换乘的车站,助力南海与湾区城市互联互通;孝德东站点还将实现与佛山沙堤机场的便捷换乘,从而实现地铁+城际+高铁+机场的“四网融合”。
一轨连南北,立体通八方。随着轨道线路不断织密延伸,道路基础设施建设改造升级,公共交通服务提质增效,将支撑起南海区域立体交通体系新骨架,深度融入大湾区轨道交通一体化网络,为提升南海市民便捷出行带来新体验,为构建区域交通大动脉,提升城市发展能级带来新想象。
南海区“1+10”交通项目投用。 南方+ 陈雪婷 拍摄
地铁3号线创造多项“第一”
地铁3号线的开通,为南海完善立体交通体系补上了重要拼图,创造了南海轨道交通的多项“第一”。
地铁3号线是南海已开通线路中,运营里程最长、站点最多的地铁线路。
佛山地铁3号线总长约69.5公里,是一条贯穿顺德、禅城、南海三区的交通主干线,南起顺德学院站,北至佛山大学站。2022年12月,顺德学院—镇安首通段22座车站率先开通运营。在建段起于镇安站,止于佛山大学站,连接禅城、南海两区,共设15座车站。
市民在等待地铁进站。 南方+ 陈雪婷 拍摄
由于广湛高铁佛山站基坑作业及文昌隧道上跨施工,此次地铁3号线采取分段开通的运营方式,分别开通运营镇安站—中山公园站段,以及联和站—佛山大学站段,包括13个站点,其中有12个在南海,共计约20.8公里。
在此之前,南海共有广佛线、佛山地铁2号线和南海有轨电车1号线三条城市轨道交通线在运营,运营里程共25.31公里。这意味着,随着地铁3号线在建段的开通,南海在运营城市轨道交通里程将增加接近一倍。
此外,地铁3号线实现了南海城市轨道交通的跨镇街运营,首次从东部的桂城街道,延伸到中部的狮山。
此前,无论是广佛线还是地铁2号线,都只在桂城设有站点,有轨电车1号线则全线位于桂城辖区。地铁3号线让狮山成为第二个拥有城市轨道交通的镇街,将有力促进各类资源要素的自由流动。
地铁3号线在南海首次实现了城市轨道与高铁、城际轨道、机场等交通方式的互联互通,有力促进了立体交通体系建设。本次开通的地铁3号线在建段,深入狮山腹地,串联起佛山机场、佛山西站等交通枢纽,将为市民带来更便捷的出行体验。
连接东西,沟通南北
地铁3号线在建段的开通,还将重构南海城市轨道交通版图,连接东西,沟通南北,促进区域均衡发展。
地铁3号线在建段开通首日,大批市民前来体验。 南方+ 陈雪婷 拍摄
目前南海在运营的三条城市轨道线路,大体呈现东西走向,紧紧围绕广佛同城化的战略目标,无缝衔接广州,通过分享广佛同城化带来的红利,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同城化交通格局。
2010年开通的广佛线作为全国首条跨城地铁线路,串连起广州、佛山城市核心区,巩固了南海作为广佛同城的前沿阵地地位,过去十多年有力推动了千灯湖、南桂路等地铁沿线区域发展,成为轨道交通带动城市发展跃升的典范,每天数以万计的广佛候鸟通过广佛线实现跨城通勤;而近几年开通的地铁2号线、有轨电车1号线则重点连接广州南站这一全国重要交通枢纽,源源不断地导入客流,构建起轨道交通时代南海区域发展新优势。
与此前开通的轨道交通自东向西强化对外联系不同,地铁3号线作为南北走向的交通主干线,将进一步强化南海区域内部联动,推动更多优质资源导向中西部的南海腹地,为南海产业尤其是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支撑。
从站点设置上看,狮山无缝是地铁3号线的最大受益者,共设有9个站点。作为全国首个GDP突破千亿的镇街,狮山一直是南海的“制造业担当”,也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产业大镇。目前全镇有超过15万的工商主体、超过2.6万工业企业,占到南海全区的30%;拥有七大支柱产业、涵盖33个大类。
除了发达的制造业,狮山还拥有佛山唯一的大学城,辖区内高校及职校师生合计超10万人;180多个人才团队和多个科创平台、国家级孵化器及众创空间,人才聚集。
地铁3号线在建段的开通,将首次实现南海轨道交通东西走向与南北走向的联网,从而打破了传统地面交通的局限,为城市空间的拓展提供了无限可能。
通过便捷的立体交通体系,有助于南海加快整合内部资源,尤其是促进了桂城城市中心与狮山制造中心的联动,推动南海城市发展红利更好地反哺制造业转型升级,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支持城市发展,实现南海东部与中西部区域均衡发展。
深度融入大湾区协同发展大局
随着铁路、公路、航空、水运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融合发展,南海立体交通体系对于强化对外联系,深度融入大湾区协同发展大局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
立体交通体系是指在城市或特定区域内,通过合理规划和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功能、相互衔接的交通网络。对于致力构建完善立体交通体系的南海而言,地铁3号线的开通打通了城市发展的“任督二脉”,串连起多个重要交通枢纽。
通过在桂城站、湾华站与广佛线、地铁二号线的换乘,地铁3号线将进一步增强广佛网络的通达性,让广佛同城化发展更加深入紧密。
而在佛山西站、东平站,通过与广佛南环、佛肇城际的换乘,将通达大湾区城市,成为南海融入大湾区的重要切入口。
今年5月26日,广佛南环、佛莞城际正式开通,与佛肇城际、莞惠城际首尾相连,实现“四线”贯通运营,形成一条全长258公里,横跨广州、佛山、肇庆、东莞、惠州5座城市的交通大动脉。通过这条轨道交通大动脉连接起来的,是一个GDP总额超6万亿元、区域常住人口达5000万的沿线城市群。
未来,随着广湛高铁佛山站的建设,佛山3号线增设的地铁佛山站将与广湛高铁佛山站实现无缝换乘,与9条(段)时速350公里高铁连通;加上正在升级改造的佛山沙堤机场,南海成为全国少数实现高铁、城轨、地铁、有轨电车、机场“多网合一”的县域。
立体交通体系的完善,将极大地缩短区域间的时空距离,使得人才、资金、信息等生产要素能够更加便捷地流动和聚集。这不仅为企业降低了物流成本,提高了市场竞争力,更为区域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构建区域发展新优势提供强力支持。
接下来,南海将持续完善立体交通网络体系,畅通“大动脉”,完善“微循环”,进一步发挥交通网络对区域、镇街、产业园、旅游区等经济节点的连接作用。加快运输行业升级,引导发展多式联运物流新模式,筑牢南海经济循环底盘。
一个便捷连接大湾区核心城市、通达全国的立体交通网络在南海呼之欲出,为现代化活力新南海打开了发展新想象。
撰文:孙景锋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