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园分离不焦虑
科学妙方解愁绪
“积极面对分离,是孩子们人生中的必修课”
新学期即将开启,小班新生也将踏入幼儿园,开启一段全新的旅程。为帮助小班新生完成从家庭生活到幼儿园生活的顺利过渡,缓解入园分离焦虑,请家长收下这份科学妙方!
01“分离焦虑”是什么
分离焦虑是幼儿在与心理上依恋的家人与环境分离后产生的焦虑心理。具体来说就是幼儿与其已经构建起安全依恋关系的家人或者其他监护者分离时,表现出的紧张、焦虑、担忧、哭泣、愤怒、抑郁等不安情绪。是幼儿在面对陌生环境、陌生人时所表现出的本能防御行为。
产生分离焦虑的对象不限于幼儿,也包括家长。当家长对幼儿的分离感到焦虑不安时,幼儿也容易受到家长的情绪影响,在面临分离时陷入焦虑,进而对其幼儿园生活产生消极影响。
02 “入园分离焦虑”
的产生原因
1
环境变化
当幼儿刚进入幼儿园,面对陌生的环境时,环境上的变化便可能引发幼儿的焦虑。对于绝大多数幼儿而言,因生活环境变化而引起焦虑是非常普遍的。
2
生活习惯变化
在家庭和幼儿园这两个不同的生活环境中,幼儿的生活方式也有相应变化,在家庭生活中幼儿已养成相对固定的生活习惯,如饮食习惯、作息习惯、活动习惯等。幼儿进入幼儿园后,当原有的生活习惯与幼儿园生活习惯发生冲突时,便有可能导致幼儿产生焦虑。
3
人际交往对象变化
幼儿在家庭中的主要人际交往对象为父母及其他亲人,而在幼儿进入幼儿园之后,其主要人际交往对象则是教师和其他幼儿,人际交往对象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一般来说,如果家庭的人际交往具有开放的特征,则意味着幼儿在入园前有更多机会接触各种人群与各种环境、场合,也就更有可能获得多种有关适应环境的经验,有更多机会在家庭外部获得依恋与安全感体验,这样的幼儿在入园适应阶段,他用于适应的图式就相对较多,应对新环境时,大多的适应内容通过已有图式进行同化就能解决,需要通过调节(顺应)才能适应的内容比例就相对少,适应得就比较快,在适应过程中也往往伴随积极的情感体验。
此外,幼儿的个性特点以及家庭教养方式对幼儿分离焦虑程度也会有所影响。
03“入园分离焦虑”
如何缓解
1
正视入园分离焦虑并积极应对
家长应对幼儿抱有足够的信心,相信幼儿可以在家长及教师的共同帮助下,平稳度过入园初期的分离焦虑阶段,逐步适应幼儿园的生活。
同时,家长还应积极调整自身的焦虑情绪,避免自身的焦虑情绪对幼儿造成影响,在与幼儿交流时应注意自己的情绪表达,以积极的态度鼓励幼儿:“幼儿园是一个快乐的地方,有许多小伙伴,老师很爱你”,帮助幼儿建立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2
了解幼儿园生活
家长可帮助幼儿了解幼儿园生活的相关内容,和幼儿一起熟悉上幼儿园的路线、时间及环境,一起准备幼儿园生活所需的生活用品并做好姓名标注及标识(供幼儿辨认)。还可通过开展入园模拟游戏、亲子共读相关绘本等方式帮助幼儿提前感受幼儿园生活,从而减轻入园后的紧张心理和不适感。
3
坚持入离园按时接送
当幼儿通过哭闹等方式表示自己不愿意去幼儿园时,家长应该平心静气,用幼儿能够理解的语言与之沟通,并且对于幼儿每天去幼儿园这件事保持坚定态度,此过程中不能够一味地迁就幼儿,可采用良好的心理暗示来引导幼儿,以自身的积极情绪感染幼儿。
离园后,可尝试引导幼儿积极表述自己在幼儿园生活中的点滴,帮助幼儿从幼儿园生活的经验中体验愉悦情绪,让幼儿真正喜欢上幼儿园生活,将被动入园化为主动入园。
4
鼓励自我表达
耐心与幼儿沟通,引导幼儿向他人清晰地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告诉幼儿在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时可以请求教师的帮助。当幼儿能将自己的需求清晰表达出来后,教师便可根据幼儿的具体需求进行逐个击破,更有效地帮助幼儿缓解焦虑。
5
强化社会交往能力
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迈出了从个体到社会的重要一步。
发展新的人际关系是缓解新生入园分离焦虑的一个有效途径,幼儿本身对于新鲜的事物和人都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家长可以通过创造同龄伙伴相处的机会来提前让幼儿适应与同龄人的交流。
此外,还应有意识地拓展幼儿的社交范围,促使幼儿在入园后通过与小伙伴相互帮助和共同活动,将关注的重点转移到其他同龄人身上,最终实现缓解分离焦虑、适应幼儿园生活的目的。
6
提高自我服务意识及能力
家长在家庭生活中与幼儿一起制定与幼儿园相仿的作息时间,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鼓励幼儿自己动手,给幼儿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任务”。循序渐进地帮助幼儿养成自理大小便、自己吃饭不挑食、独立穿脱衣服鞋子等良好生活习惯。
同时,还应与教师及时沟通,相互配合,保持教育的延续性和一致性。
从蹒跚学步到初次入园,孩子们每一阶段的变化与成长都牵动着家长和老师们的心。让我们与孩子们一同做好新学期入园准备,把握住“分离不焦虑”的松弛感,带着期待奔赴美好的幼儿园生活吧!
订阅后可查看全文(剩余80%)